如果你追求的是“好玩”,那么《无限暖暖》很可能不适合你。
如果你追求的是“好看”,那么你最好现在就删除手机上的《无限暖暖》客户端,去下载一个PC版,你的显卡规格最好要高于NV4060,或者,你可以考虑一下5000元起的PS5 PRO,不要试图用任何同价位的“高端游戏手机”挑战《无限暖暖》。
过去一年游戏批评也体验过好些“跨端手游大作”了,比方说年初的《射雕》,年中的《绝区零》与《鸣潮》。你可能看到过许多玩家评价,PC端的视觉与操作体验都要明显优于移动端,在PC端用键盘手柄玩《绝区零》,明显比手搓玻璃更容易在“深渊”打出S评价,换人更舒服,动作更少延迟。
但是,“基本游戏体验”,移动端与PC端其实不会相差太多,只要不是凡事追求“极致”每期高难活动非要打满奖励,纯粹用手机玩《绝区零》与《鸣潮》,在游戏批评看来是可接受的,也亲自持续体验了半年。
《无限暖暖》呢,肯定是我们迄今遇到的唯一一个特例,在高端PC与移动端呈现的是完全不同的视觉与操作体验,你可能也已经看到过许多玩家贴出的对比图,在PC端渲染出成片繁花似锦花繁锦簇的场景,同一个地点在移动端可能就是一块光秃秃的荒原。
让人回想起2016年《无人深空》初上线时的那些荒芜星球。
究其缘由,就是《无限暖暖》的研发采用了最前沿的虚幻5引擎,此前也就仅有EPIC自家做《堡垒之夜》手游用到了虚幻5,兼容与优化存在大量不确定与不可知的风险。
如果你的PC显卡是NV4090这个级别,肯定就能感受到叠纸为《无限暖暖》设想的各种极致特效,但是在移动端,《无限暖暖》就会出现大量渲染不稳定,色调偏暗,光照灰蒙蒙的问题,感觉就不太像是身处一个“梦幻乐园”,反而经常像是串门到了寂静岭。
在移动端的实际视觉表现很可能低于祖龙、完美与库洛近几年用虚幻4引擎开发的手游。
片面想要展示自身研发能力的技术上限,但是没有考虑好暖暖系列核心粉丝基本盘,与大众玩家普遍的设备承载能力,一定就会导致大量从移动端进入《无限暖暖》的用户失望流失,付费转化极差。
逼得叠纸总裁姚润昊要在《无限暖暖》上线第二天发出一封“内部信”,强调《无限暖暖》的国内移动端付费可能只占50%,更多的用户付费出现在PC与PS端,情况挺好的,大家不要紧张,不要被“不及预期论”带了节奏。
跨端游戏作为手游表现拉跨,这个米哈游近两年已经发展出了成熟的解决方案,《云.原神》,《云.崩铁》,《云.绝区零》,逐次上线。
如果《无限暖暖》12月这波公测能够端上来一个对等的云游戏方案,买月卡买通行证赠送云游戏时间,给中低配玩家一个平等体验《无限暖暖》的出路,其实是可以抓住更多付费用户的。
这里体现出的就是《无限暖暖》推出仓促,事前准备不足。
产品本身呢也是一个严重缺乏打磨的型态。暖暖的战斗动作就是一个“正面向前喷射”,完全没有锁定或是索敌的设计,好像是回到了20多年前第一代PS与任天堂N64上某些始祖3D动作游戏的体验。
可能是《塞尔达时之笛》。
叠纸强迫自己要给暖暖做一个开放世界,同时又要保持暖暖的“优雅”,就不得不砍掉《原神》LIKE开放世界最常见的攀爬与游泳等动作设计,搞成了一种非常复古的平台跳跃游戏,探索自由度非常低,大多谜题与收集品只有唯一解决方案,必须去走固定路径。
就是你会明显感觉到设计师是在套着名为“优雅”的枷锁做游戏,而玩家也要套着同样一个枷锁玩游戏。
千万不要误以为“优雅”一定是个好事儿。
某些圈外媒体,比方说娱乐资本论的毛丽娜老师,认为《无限暖暖》做出了很强的迪士尼公主既视感,游戏批评认为这里面一定存在很大的误解,应该去好好玩两天IGG的《时光公主》,体验一下什么是真正的迪味儿。
“公主”有很多的表现形式,穿裙子的不一定就是公主。
在游戏批评看来《无限暖暖》承袭更多的是来自《塞尔达》与《马里奥奥德赛》的经验,项目制作人富永健太郎根本就是叠纸从任天堂挖过来的,上手《无限暖暖》第一天你就能看到好些模仿海拉鲁神庙的平台升降+滚球谜题。
难度不低,在移动端看来有很强的的毛刺粗糙感,挺山寨的。
谜题关卡还都没有命名,不像《王国之泪》那样,哪个神庙卡住过不去,你很方便能够去B站搜索视频攻略。
有些玩家可能会觉得,平台跳跃解谜游戏会有什么难呢,肯定不会比《原神》比《鸣潮》这些高度强调数值养成与极限弹反的动作游戏更难吧?
但是《无限暖暖》第一天上手呢,你就会遇到好些个“跳圈大挑战”,要求在35秒内完成能够拿到25%的基础奖励,必须在25秒内完成才能获取完美奖励,游戏批评基本要尝试两三次才能过关,获取完美评价时的误差会在1秒以内。
作为对照,《鸣潮》最近的活动奖励关小游戏,跑酷+钩锁,限时2分钟,完成时一般会剩余50~60秒左右。
这里反映什么问题呢,《无限暖暖》在谜题与小游戏设计上,容错度极低,希望通过完美奖励逼迫玩家反复练习,训练自己的操作机能。
类似的设计导向三个月前我们可能在《归龙潮》也见过,你可以预见面向中轻度玩家,做一个动作手游,“容错度极低”的舆论反馈与结果会是什么。
一个不小心从高台上掉下来,整个跳跃解谜的流程就要从底部重新开始,可能会有时间限制,可能需要你自己跑回谜题起点,类似的挫败你能够容忍多少次?
后续明显需要比较大的产品调整,不要看《无限暖暖》头几天的收入姚润昊还蛮能吹的,不小心就要重复《归龙潮》,乃至是《鬼泣巅峰之战》的下坠轨迹了。
《无人深空》从一边倒的差评到口碑翻转,整个调优与内容增补的路径差不多走过了五年以上的时光,八年后,终于“特别好评”。
将自己绑上了“女性向游戏的未来”的叠纸,更多造势把自身置于更多的聚光灯下,背负着千人团队的运维成本与天量收入预期,肯定不会得到同等的耐心(或称视而不见),你也很难想象短期内会有大量女性玩家为了《无限暖暖》去给自己的游戏设备做5000元以上的消费升级。
《无限暖暖》注定会成为中国游戏行业当下发展的一个标志性样例。
一家从移动端出发塑造IP,积累核心粉丝的中小游戏公司,逐渐做大,生发了勃大的野心,它想要打造的下一代王牌游戏,从底层设计仍旧完全就是一个手游,手游的UI,手游的抽卡,手游的付费引导与攀比激励,但是它强迫自己要用超越国际主流规格的AAA工艺去制造,想要一次性甩开所有潜在的竞争对手,去匹配更高消费力的高端人群,标配4090玩游戏,氪金换装PK不眨眼。
项目上线第二天发现自己扯着蛋了。
没有管理好自己的野心,向“领先世界”跨步跃进的道路上没有等一等一直默默支持自己的中小R。
如今只有立即加注对云游戏的投资,或许能够挽救《无限暖暖》即将面临的窘境。
如果叠纸能够在三个月内,或者说,最好是在春节假期之前,向米哈游或网易寻求协助,从官方的立场为《无限暖暖》提供一个初步的云游戏解决方案,让所有买得起月卡的玩家都能看得起花海,在花海里合影,更多类型的玩家或许会为《无限暖暖》的下一步调优更宽容一些时间。
如若一再错过关键时间点,“不及预期”,在所难免。
在游戏批评看来,如今版本的《无限暖暖》最终只会留住这么两种玩家:
一种是对暖暖有着非常深厚的情感寄托需求,“养女儿”,根本不CARE《无限暖暖》提供的各种“游戏内容”与数值竞技PK,它的真实需求真的是换装,是拍照,是出片,对所有的数值激励与探索收集可以视而不见;
一种是NGA变态猥琐男,它的真实需求是带着暖暖环游大世界,收集各种黑丝与裤袜,现场试穿,寻找特殊的欣赏视角,让暖暖成为新世代的ILLUSION代餐。
如果你身边突然出现了好些男性同胞在玩《无限暖暖》,而且“真的喜欢玩”,不要迟疑,多半都是这个成分。
你是为什么每天坚持再给《无限暖暖》跑几遍着色器编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