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急着共鸣,先问各位一个问题:
1、什么是打工人?
我们可以理解为:依靠出卖自身劳动力来换取物质财富的群体,或许这样说并不全面,但通俗来讲,就是利用辛苦劳作来换取微薄的收入,以此保证生活的正常进行,当然这份工作大多具有不稳定性、临时性
接下来我会直接进入正题,理性讨论在游戏过程中所带给我的疑问,以及它内含的价值观问题
——————
■游戏设定和三个疑问
①关于吃《农家鸡腿饭》和《当归排骨汤》健康值持续下降以及心情会变差
②关于买路边摊以21%和19%的可能性遇到健康值下降的情况
③关于睡觉心情会变差
1、第一个疑问和设定
🔸在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提到了四十多家餐厅,而这些餐厅在当时的巴黎是极其热门的,并且巴尔扎克本人也对食物有着无比的热衷
🔸在大仲马的《美食词典》中,他从制作美食开始一路说到厨房注意事项,事无巨细且生动无比,并且大仲马认为这本书(可以理解为他对食物的态度)会为自己的文学事业戴上桂冠
🔸苏轼一生也写了数量纷繁的美食诗,一句“⼈间有味是清欢”,我想应该不难理解其中的含义
对比名人们对食物的态度,打工人在食物上的追求或许只是在疲惫不堪的时刻,吃一顿饱饭,而这顿饱饭不仅能填补胃里的缺失还能给予精神和心灵的满足,也是对自己的犒劳
两者的现实需求不同,但对待食物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为了体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都是认真对待食物带给自己的愉悦感,可为什么打工人却只能在吃了昂贵食物后心情和健康不断下降?在现当代社会,选择性更多,可在游戏中我只感受到了对打工人的极端刻薄
2、第二个疑问和设定
餐馆中19%与21%的概率遇到健康值逐渐增加,我索性做了测试:三天吃七次,只有一次触发;选择路边摊,25%的概率会腹泻,三天吃了三次,次次触发
满共三家路边摊,鸡肉不卫生、土豆发芽以及烧烤用冷冻多年的食材已是司空见惯,对路边摊的刻板印象在游戏里被很好的表现出来。对于体现社会的魔幻其实有很多种选择,但恰巧游戏用了最糟糕的方式展现
3、第三个疑问和设定
屠格涅夫认为:睡眠像是清凉的浪花,会把你头脑中的一切商浊荡涤干净
反观游戏,我将心情、健康、消化保持在80数值左右,然后在9点准时休息,等到起床以后,却发现消化和心情在加速下降。这就导致我在游戏过程中一直认为:睡眠会使我心情变糟,也让我变得没那么健康,一边饥肠辘辘,一边时刻警惕,这种荣誉是刻在骨子里的,一辈子也无法摆脱
——————
■游戏内的价值观
在去人力资源市场找日结,心情低于40会显示没心情工作,当这一条反馈出现,让我对游戏的好感降为不及格,在极度需要酬劳活下去的动力中,却还有心思挑三拣四,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却仍不自知
因时间流速问题导致每日可工作的次数大幅减少,而每次工作所消耗的心情以及消化数值又极快,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必要开支,连锁反应变成死循环,七天结束再次回归一无所有,想要有更多时间体验人情冷暖、和各类NPC交互聊天,只能在打工结束后看一次有1.5倍加成的广告,这样才能保证每日收入不至于让自己陷入生存危机
在这之中我也在思考新的问题:人为什么要工作?
——————
■画风和动作设计
说起来凉屋家的画风一直都很怪奇,从《元气骑士》到《战魂铭人》再到今天的《荣誉打工人》,画风一直处在让人琢磨不透,但极具吸引力的范围内,包括游戏内人物鬼畜的动作,让还原现实街巷布局的画面瞬间失真,也让年代感在条纹的衬衫和外套里不断倒退,第一次打工时,我心里居然在想:80年代我来了!
这可能就是凉屋的魅力所在,即便游戏已经无法继续进行下去,我却还是会满地图的跑跑转转,地点也就那么多,可交互的却源源不断,感慨只有在数值出现问题的时候,我才有更多时间感受游戏里让我挪不开眼的烟火气息,突然发觉好像周围认识的那些打工人也就是这样活着,回忆起每次在超市中遇到小区里熟悉的住户,他都会问我:有空要不要一起去哪儿转转?
是这样了,为了吃穿用度,给自己找了无数种借口,就是为了让自己更忙一点,才能有更多时间去畅想美好未来,偶尔因某个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工作无法进行,便将休息的一分钟掰成十分钟来用
所以,我也同样在犹豫究竟要不要给这款游戏好评?它的数值很糟糕,它对其他职业者不怎么友好,它甚至会因为没心情而不想工作,它的缺点很多,但是它夸大又还原了生活的苦,它甚至摆明了每一天都有可能面对的挫折
——————
所谓人间疾苦,并不是单指某一特定群体特定的苦,而是一种泛指,是来自全社会融汇在一起的东西
我一直记得这样一句话:每个家庭的快乐都相同,但苦却各有各的不同。我们何必数倍放大打工人的苦而忽视其他群体?
第一次给凉屋家的作品打及格分,不是来源于我个人的厌恶,而是对待身为制作游戏的人,即便做不到面面俱到但也不要过于顾此失彼,想体现一个群体的艰苦而忘了其他人的难,我想这恐怕是身为制作人的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