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61284201
TapTap
成就党
成就党
新游先锋
309
玩过游戏
8
购买游戏
6000+ 小时
游戏时长
21
游戏成就
玩过
游戏时长 4.7 小时
本来种菜游戏也没抱多大期望的,每天300种子我都懵肝掉,爆率我也没多太去研究,但是各种意义不明的操作真的受不了
1、种菜熟练度需要玩家“亲自”收取
本身交互的手感就差的可以,一种一格还要等动画,稻草人直接能解放种田,大大提升体验感,熟练度这种东西我也不排斥,但是为什么非要玩家“亲自”收取?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看到“亲自”收取才有熟练度的感觉像吃了口苍蝇,不致命,但恶心。
2、奇慢无比的走路速度
做主线任务还要跑后山,跑来跑去慢的要死,有飞剑功能但毫无提醒,速度也快不了多少。本来你那破地图就小而无物,不知道设计出这个的人在想些什么,能忍但体验很差。
3、意义不明的战斗
我是真想骂人啊,进战斗主角没有主动攻击技能,走路慢吞吞躲不过技能。写着推荐“练气后期肆”的紫色漩涡,大怪跑来跑去灵活的一批,我达到等级了但是我就是躲不开打不过,设计师你到底在想什么?我是什么抖M吗?你放在页面上那两个里边没东西的圆圈到底是什么东西?天柱也是,完全没有战斗的引导,设计这个的人在想什么?要不没有主动攻击但是很灵活走位我也ok能接受,但是真的躲不开,躲不开还被反复揍,我玩这个游戏到底在想什么?我是什么现实生活很充实到游戏里找不痛快的人吗?
4、赚钱抠搜的要死
赚你那两三铜板真不容易,开个新地块一天白干,想赚大钱?拿肝来换吧。
5、人物做的这么丑还卖衣服赚钱
6、抽同伴,但是一房只开一人位,升级房子还被卡
同伴的意义到底在哪,除了拿来当做菜种地工具人,给个技能战斗用,加点莫名其妙的属性,除此以外就一无是处,纯粹就是抽卡骗氪的东西。不是说不好,只是同伴作为一个玩家氪金的核心,做的太鸡肋了。战斗系统做的垃圾,让同伴功能的含金量大大下降,而工具人属性还被房子升级所限制,难绷。
7、ui界面很乱,一堆东西堆在那里
8、经常对不准建筑,在建筑前锄了一块地
9、捉虫钓鱼居然还有次数限制,居然一小时才回一点
10、出门找小岛那个东西,引导不够,不看攻略完全没玩懂
玩过
游戏时长 37 分钟
二改:steam秋促入手了本体+DLC,目前已经玩到第五章,等找个时间修改一下评论,星级不变可供参考
新评论:
剧情挺让我惊喜的,如果说《orwell》讲的是一个观察者慢慢上手自己的工作,并且依靠自己个人的意愿去选择如何救世的故事,那么《全网公敌》更偏向于群像,尤其在第五章将过往人物一一串联,你会发现这是一盘大棋,而最终选择的权利交到了你手上。
相较《orwell》,《全网公敌》的玩法增加了不少,并且有些地方不会明显给出线索,要玩家自己推理。
原评论:
在四星和五星之间来回跳跃,最后还是觉得尚有能改进的地方但是瑕不掩瑜给了五星。
写在前面:没有在steam上玩过《全网公敌》这款游戏,评论仅基于测试版内容,同类型游戏《orwell》已通关。
游戏是好游戏,已经加入愿望单等一波史低了。
本评论意在比较同类型两款游戏,谈谈个人认为的优点和缺点,因为《orwell》带来的震撼有点大,所以着重放在个人体验《全网公敌》的不足上,还望理解。
优点:与《orwell》相比,《全网公敌》所要用的手段更加多样,不仅仅是普通的窃听,还能伪装身份与当事人对话。
并且《全网公敌》的一些内容设计上是基于现实案件,在我看来也是加分点。
缺点:
1.破解的密码都是统一的格式,不太真实,感觉可以多做几组密码,让玩家一个个试。(毕竟现在大部分人都是有好几个密码,忘了密码就来回试)
2.无关网页可以写点东西的,这点是基于《orwell》提出来的建议,虽然会增加玩家翻阅无关信息的时间但是也更真实,还可以塞彩蛋。(或许可以做个提示,eg:检测到本页面不含相关信息)
3.灵活度,这点可以忽略。因为《orwell》收集线索的方法与《全网公敌》不太一样,是直接给你标出来哪块有线索的,《全网公敌》就得一个个点、一个个试。但我觉得《orwell》的灵活度会更高一些,它可以收集一些没啥用但是好玩的线索,甚至可以拖动图片给目标人物换头像。
玩过
游戏时长 41.6 小时
哇我居然玩了四十多个小时😂
真的真的很喜欢宝石研这个ip,喜欢这种不着调的主角团+不着调的世界下暗藏着黑暗的故事,虽然各种手残到现在一周目都没通过,但是这个游戏是我在有了智能手机的第一个假期中,带给我最大惊喜的游戏,可以说这是白月光了(擦泪)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白月光落进了叔叔的手里,出了个一言难尽的三作,代理抠的要命,玩家谩骂宝石研,我是真的很难过。一作二作值得高分,三作真不值得,但是骂三作也就会扯到一作二作,投鼠忌器,经过这么一番操作,宝石研这个ip的剩余价值怕是得消耗殆尽了(泪)
我可能永远都忘不掉那些奇怪但有趣的小设定,包括看望远镜被吓到,包括双头棒棒糖,包括罪恶的女人魔芋芋,包括变成了纸片有气无力指使我通关的伊丽莎白,包括微妙的黄瓜君,第一次录被吓到的地方的时候是深夜,我开了包意面,边吃边录,想把这段拿去吓朋友。这一切都好像发生在不远的过去,一转眼我已经不再是曾经的那个我了,宝石研也不是原来的那个宝石研了,唯一不变的是我依旧没通关二作一周目(原谅一个手残😂)
说来惭愧,在剧团成员里我最喜欢的其实是波奇,很难去说为什么喜欢一只瑟猴子,可能是因为它像是我在剧团中的化身,也或许是它可爱。游戏里特别是剧团里的每个人都很可爱,有自己的小缺点,也有保护同伴的勇气与担当,就连伊丽莎白都让人恨不起来(魔芋芋除外,怎么都过不去是真的崩溃)。看起来不着调,但是不着调的人物加上不着调的世界,一切都显得非常和谐,像是一出荒诞的戏剧,为了藏住黑暗而夸大了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缺点,引得人们发笑,但黑暗不是能全然遮住的事物,于是人们依旧能看到从荒诞戏剧下隐隐约约的黑暗内核。我是真的很喜欢这一点。
可爱的画风,有趣的剧情,略微困难的操作,再加上一些会心一笑的彩蛋。
这大概是我始终认为宝石研的二作值得这么高的分的原因,或许加上了一点白月光滤镜,但是作为17年出的独立解谜小游戏,它做的已经够好了。
今天乍一看到在热门榜上还吃了一惊😂
三作默认b站代理不是好东西,但这里是一作二作打分区,所有在这里嘴三作的都会被我骂😂
玩过
游戏时长 42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