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捉妖

一起来捉妖

4.4
官方入驻
安卓
iOS
切换平台数据
Hi,Tapper为游戏体验打分吧~
近期趋势
4.418384个评价
全部评价
嘴替发言1 带图39 长评880 游戏时长 1h+好评中评差评有趣好玩1056 画面优秀312 物超所值178 轻松护肝142 设定独特36 外挂问题1698 玩法设计1013 日常肝度678 运行稳定性569 游戏平衡236 资源获取233 画面视觉195 UI设计36 广告频率35 操作体验29
因生动有趣入选icon-wow
新
玩过
等等我到了 : 看到你这评论,没憋住
看看 有趣好玩 的人是怎么评价的
猊☯
游戏时长 270 小时
偶然有一天翻开tap的游戏列表,心血来潮地又把他下回来投上几颗球,然后再叹一口气卸载。
当初玩的时候还在大学,现在已经是个社畜了。那个时候跟着朋友在学校里刷步数孵蛋,拒宅日、世界boss和晚餐时间规划着路线一路打过去,路上还能碰到同样在玩捉妖的师兄师姐或者师弟师妹,如今回首只能说那段时光回不去了。
已经想不起当初退坑的原因,但依旧想来缅怀一下不可追忆之物。
捉妖的热潮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来自Pokemon不能进入国内的遗憾;一个是对于国内游戏相对创新的玩法。因为是Pokemon爱好者所以一直都在关注,但并不知道Pokemon go是否出圈,反正我大学同学是不知道,所以觉得玩法新颖,我也不想跟他们科普这些,毕竟自己也希望捉妖能成为代替Pokemon的存在。
关于挂我不予置评,当年在Pokemon还能飞的时候也想尽了办法玩上了,在自己最喜欢的ip游戏中我都是一个开挂党,我自然不能去批判这些,以及没有了那么多游戏时间的自己,对于开挂多了一些的容忍,虽然它破坏游戏平衡,但这大部分都是玩家自己带来的。
捉妖到底是没有出圈,一成不变的玩家基数最后都会消磨殆尽,辐散了整个国家的地图,玩家就如夜空明星一般点缀在四处。随着游戏寿命慢慢结束,曾经散发光芒的星星都将暗淡,最后……就是隔着数亿光年的遥相守望……这个比喻不知道有没有人能看懂,这是最近下回游戏的最大体验——虽然出了远程团战,但世界上喊话永远都隔着20000m,想打个团战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今大势已去,自然也没有人再分享单刷打法,团战已经成了一道冷门小菜。
出了一群又一群新图鉴,对满资质的追求也越来越不切实际,说起来当初退坑原因之一好像也有我同学比我晚了一周玩,结果满资质比我多了四五只,而我唯一一只满资质还是他们看我可怜摆摊送我的。
后来同学们觉得游戏没意思了,还是人走茶凉了。
——————分割线——————
想谈谈游戏的好坏吧……
1 题材,游戏选用了“妖灵”作为题材,涉及到华夏神话、民间传说、山野精怪、星宿天辰以及放飞自我。当初有跟朋友吐槽过,这种游戏不拿山海经做题材真是可惜了,山海经的庞大体系至少能吃一年,然后再用神话传说又能吃一年。但大体来说没什么问题,除了套系妖灵让人无语。
2 玩法,Pokemon厨肯定很了解这个玩法核心,丢球、刷糖、进化、收集、打团、占道馆、拒宅日(社群日)、“广州来捉妖”(灯会庆典),甚至游戏还有原创性元素——区域性大都会(类主城)、摆摊交易、神行模式、合体进化、世界boss、区块链养猫玩法、后面更新的妖灵养成(这个早在游戏初期就有人预言会出个给妖灵刷资质的系统)。在玩法方面还算优秀。
3 原画及建模,走的是仿佛子供向动画的萌系画风(tx大部分游戏都喜欢用这种风格的原画及建模),色彩感极重,不会给人不适感,但观感也不会很好,有些浓墨重彩。神明级别(应该是吧)喜欢走人形,大部分妖灵进化后也喜欢走人形,这各有各的喜好,我朋友觉得人形好看,但我比较喜欢非人形,毕竟养成、御兽,还是养宠物怪兽的在审美上舒服一点。
4 内容,加入了rpg玩法(试炼)和妖灵各自的传记,文案水平一般,故事有点睡前故事的感觉,到底是空中楼阁,玩家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大部分玩家不会去看传记和文案,也没有吸引人眼球的特点。
——————分割线——————
不足的地方大概在于游戏缺少内容和表现力……这一点是tx游戏普遍存在的,虽然游戏有受众,但有内容的游戏在当下更容易存活,可以出周边、蹭漫展炒热度。Pokemon go能成为现象级,是因为神奇宝贝IP的热度,这个IP本身就代表了游戏的内容,动漫和前作后作的游戏就是它的表现力,后期加入了HOME的联动,才能至今不死,这是捉妖无法复制的现象。
擂台是比Pokemon的机制和善的,Pokemon一个道馆只有6个人能够获得奖励,捉妖在数次更新后,按照排名分配奖励,基本上人人都有。Pokemon的道馆被打掉了就下来了,没有足够的时长连奖励都没有,捉妖被打了只是掉排名,奖励多少的问题。Pokemon可以给自己守擂的宠喂食物回声望,如果碰到犟的,而你只有一个人在怼道馆,那就是看是你药多,还是对方树果多,捉妖的擂台就如同是pve,甚至有点策略就能以弱胜强。
妖怪特色,Pokemon单拎游戏出来也不过如此,不是Pokemon玩家或者动漫厨也不会对游戏感兴趣,但谁让Pokemon这个ip几乎成了一代人的青春呢?Pokemon的精灵设计是有技能表的,一个宠可以刷出多种技能,而捉妖的技能单一。Pokemon因为有童年滤镜的加成,看精灵格外亲切,虽然有些建模着实毁三观……
活动嘛……其实都差不多。Pokemon有社团日,出闪率增加,星尘双倍等等,捉妖也复制的差不多,但Pokemon因为宠物的机制不同,社团日有限定技能……这点捉妖后来也复制了,但还不够灵活,但捉妖技能可升级,大概算是tx特色养成精髓了。Pokemon的活动基本上都是各种庆典,节日庆典(情人节红色系宠物出现概率增加)、游戏动漫各个大陆的庆典(该大陆Pokemon出现概率增加)、周年庆、聚焦时刻、熏香(妖怪铃铛)时刻等等。而大庆典又有买门票入场的专属福利和无门票的所有人都能享受的福利。
在日常方面,Pokemon是没有日常的,转牌子出的调查任务可以做到你吐,地图上的火箭队可以打到你吐,调查任务必定出高资质的Pokemon,火箭队掉落的Pokemon带着黑化特效以及降低升级消耗,选择净化后还能提升一点资质。捉妖袭承了传统rpg的日常任务和每日副本,做完之后除了捉妖也没有什么玩法。
总结起来的话,Pokemon算是厨力游戏,Pokemon爱好者无论如何都能玩下去,玩不下去还可以去玩玩口袋妖怪,做梦赚够钱买台switch,或者打开爱奇艺看看番;而捉妖只是单纯的游戏,没有其特点和内涵,很难留住玩家。
哪怕是后续养猫的神奇操作,和广州庆典的迷惑行为,都只是劝退玩家的助燃剂。大概我的退坑也没那么多原因,只是单纯的“它”本就是那个游戏的替代品,有一天发现“它”代替不了那个游戏,也就离开了。
: 当时大学时好多人玩,那个人偶和瓷娃娃还要走大老远去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