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带你剧情寻踪之——秦淮八艳李香君
修改于2021/03/231588 浏览精品分享
总是有玩家说香君的剧情过于舔,所以这次我重新打了一遍剧情,就给大家看看松鼠改版之后的剧情

香君剧情里面也少不了历史诗句典故,这里给大家盘一盘。


这句诗出自宋代晏几道的《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全诗如下: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松鼠在这里把,歌尽换成了歌罢,而且前后两句进行了调换,依然是晏几道擅长的婉约词风,哀伤不尽,词中“歌尽桃花扇影风”,暗含桃花扇,也和香君的故事相契合。


这句依然是出自晏几道的作品,是《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全词如下: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也是其中的名句,这里也就不多赘述了,依然是感情哀伤的词句。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著名的惜时诗句,整段香君剧情里面就这一句有CV,经费堪称爆炸!《金缕衣》全诗如下: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是唐朝时期的一首七言乐府。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涵义深永的小诗,它叫人们不要重视荣华富贵,而要爱惜少年时光,可以说它劝喻人们要及时摘取爱情的果实,也可以说是启示人们要及时建立功业,正因为它没有说得十分具体,反而更觉内涵丰富。
这首诗本就是汉乐府,所以香君在这里唱也不奇怪。

这几句前面引过,如果你仔细的话应该能找得到,这个是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这里就不赘述了,看起来香君的确是很喜欢这首词呢。


这两句是不是不是那么耳熟呢?但是,全篇中肯定有你熟悉的句子:
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但就算这几句耳熟能详,但是这几句出自哪呢?出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也就是李香君和侯方域流传于世的故事,具体的事情,后面我详谈。后面还有许多出自《桃花扇》的句子,我这里就都截出来。




李香君,历史上的确是确有其人的,但正史上对她的记载着实不多,史书上对她的结局也仅仅只有寥寥数语“的福王即位南都,遍索歌妓,香被征选入宫,南都亡,只身逃出后,依卞玉京以终。”仅此而已,历史上对李香君的记载最为确切的反而是游戏里面的大渣男侯方域所写的《李姬传》,除此之外也就只有孔尚任的《桃花扇》了。下面我以问答的形式为大家展开李香君的生平故事。
李香君是妓女?
是的,无需赘言,李香君的确是出身青楼,因为她是秦淮妓女李贞丽所收养的女儿,因此“女承母业”也不在意料之外,但是青楼,妓院,窑子等等一些古代的**易场所(这名字是真的古怪)是有所不同的,李香君所在的青楼各位可以理解为——高档琴棋书画交友平台。况且,李香君又是秦淮八艳之首,自然是不能和普普通通的妓女一概而论的。
侯方域和李香君是怎么相识的?
按照资料记载,侯方域和李香君相识于1639 年。侯方域是在南京应试的途中与李香君交往的,父侯洵为其编年谱中记“崇祯十二年己卯,公二十二岁”((清)侯方域:《壮悔堂集》,卷一《侯方域年谱》,清康熙三十四年刻本。),“应南京试,交陈公子定生、吴秀才次尾,及南中诸名钜”,其《李姬传》中也有交待“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因此可以确定侯方域是崇祯十二年己卯,因是应试南京与名士结交,同时与香君相恋。
侯方域真的是渣男吗?
这个问题……先来说说侯方域何许人也,侯方域明末清初散文家,散文三大家之一、明末“四公子”之一、复社领袖。他爹是明朝户部尚书侯恂,祖父及父辈都是东林党人,妥妥的根正苗红的——清谈装那啥犯。先说这明末四公子,这可不是战国四公子啊,这四个人说好听叫风流倜傥,说难听……算了,我怕说出来不过审,单说这里面的一个冒襄,有文献可考与他有染的女性就不下十位,其中有:苏元芳、王节、李湘真、陈圆圆、董小宛、吴蕊仙、吴扣扣、蔡女萝、张氏(这位是他68岁娶的,和与他诞下一子,emmm)。方以智,冒襄,陈贞慧,侯方域,这四个人可都是复社成员,一天天谈论政事不找个地方私晤,而是在秦淮河上寻访佳丽,一边谈(政事)一边谈(情说爱),真有你的。
再说这侯方域,一边沉哀故国,一边顺治八年去考清朝的乡试去了,考也就罢了,还没考上,也就中了副榜,这也就罢了,还将其书房更名为“壮悔堂”,emmmm,真有你的,颇有一番当了那啥还想立那啥的感觉。
当然,也不是说他没有真才实学,毕竟还是散文三大家之一,考虑到明末清初人渣扎堆,清流误国,我觉得矬子里面拔的将军还是能有他的一席之地的。
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到底是什么样的?
不提《桃花扇》,只说史料——也就是侯方域所写的《李姬传》,下面直接引一下: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简单翻译说说,就是侯方域倾慕李香君与其说喜爱她的美貌,不如说欣赏她的文学,李香君呢,也有侠义,而且擅长弹琵琶,但却是保留曲目,不轻易弹。之后有阉党想要蛊惑侯方域,李香君厉声点醒了侯方域,再后来,二人分手,李香君弹琵琶为侯方域送行,并决定日后不再为其他人弹琵琶。而侯方域所记载的结局是,田仰重金相邀李香君,李香君忠于侯方域,未曾应邀。
至于这一段,我个人认为是有艺术加工的,历史上对于侯方域的记载少得可怜,就更别提李香君了,但是孔尚任的《桃花扇》又太过著名,导致不少人将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混为一谈(就比如说百度百科对于这两个人的描述大部分是扯淡),但是这《李姬传》的最后,如果是真有其事,侯方域身为复社领袖,去寻找一个李香君何其简单,这又为什么只写是听闻呢?我想多半是有“艺术加工”在里面,通过写李香君为自己守节为自己抬高身价。
说了这么多《桃花扇》到底是什么啊?
它是明末清初孔尚任所撰,艺术加工了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但其又不是单纯的艺术作品,恰恰相反,孔尚任在撰写时还多方考证,在《桃花扇本末》中,孔尚任对此进行了说明:“族兄方训公,崇祯末为南部曹;予舅翁秦光仪先生,其姻娅也。避乱依之,羁棲三载,得弘光遗事甚悉;旋里后数数为予言之。证以诸家稗记,无弗同者,盖实录也。独香姬面血溅扇,杨龙友以画笔点之,此则龙友小史言于方训公者。虽不见诸别籍,其事则新奇可传,《桃花扇》一剧感比而作也。南朝兴亡,遂系之桃花扇底。”孔尚任在创作过程中从这样一个不是那么“确定”的事件得到灵感,塑造了这样一个坚贞不屈的女性形象。
孔尚任是明朝遗民,写《桃花扇》前前后后历经十余载,为了撰写它,孔尚任的的确确是接触了许多明朝遗民,其中甚至是有四公子之一的冒襄,有了这许多和侯方域交往甚为密的人,孔尚任才又一次对桃花扇进行了修改。
说到《桃花扇》就不得不提桃花扇了,这个桃花扇实际上是血扇,《李姬传》中,田仰对李香君求而不得,桃花扇中则为田仰求而不得之后,她一头撞在了栏杆支行,血溅在了侯方域送她的扇子上,侯方域的好友杨龙友便把这些血迹勾勒出了一树桃花,当然也有人说《李姬传》中的王将军其实就是杨龙友。
好了,本次的风华带你剧情寻踪就到这了,不知道这次的讲解有没有让你满意呢?快在评论区告诉风华吧
PS 最后那部分,历史上的香君是我考证过的,我去数据库里面查了数据,至于百度百科上面的资料,一线引用全是些媒体报道,脑补的部分不知道有多少
文中的历史资料主要来源于《桃花扇》侯李爱情研究陈一璞东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