氵库:美系战列舰防护(下)
修改于2020/03/06241 浏览史海钩沉
呵,地瓜,你拿甚么跟我比我的北卡?
战列舰防护篇:美战——北卡与蒙大拿
上期:SD与Iowa的链接:https://www.taptap.com/topic/9962002


北卡的防护总体来讲肯定不算优秀,但也不是谁都能上去欺负的那种。
主装305mmClass A*15°,弹药库侧壁另有89-51mmSTS的补丁(主要目的是防水中弹,但也叠加在主装之后的弹道上参与垂直防护)。总体来讲北卡的垂直防护绝大部分情况下好于KGV,动力舱都可以无航向角扛BSM的38cm SKC34到20km附近。
水平外侧没有上装辅助,炸弹甲板也没有叠加到弹道上,因此实际形成了一个“天窗”。美国人不是不知道外段更弱,所以做了加厚,不过没有考虑到炸弹甲板剥帽,所以等效还是不及内段。北卡的“天窗”有104mmClass A+36mmSTS,下面的是防崩落层不计,等效差不多有130mmClass A,可以在理想状况吃SKC34到31km附近(实际上表面硬化钢做水平甲emmm。。。破片可能会有点严重,可能不如相同厚度,屈服强度更大的匀质钢Class-B或STS)
水平内侧:37mm STS+92mm Class A+36mm STS,37mm的炸弹甲板剥帽成功的情况下等效很可能超过170......
水下防护北卡动力舱偏弱(基本算是纸糊),但是弹药库有上述的补丁,挡挡非91没啥问题。
北卡的炮塔炮座司令塔都很强,比建成的所有欧洲战列舰都强,没有形成天窗。
总体来看,以SKC34作为标杆,北卡的防护能力是很能看的,除了动力舱水下全面强于KGV。
TDS:
北卡的TDS最大纵深5.63m,空液液液空,标称防雷能力700磅(317kg)T·N·T。北卡曾经在A炮塔附近吃了一发标量405kg的95式潜射渔雷,最后一层防雷隔壁被突破,漏油15w加仑,但是进水只有970t+480t反向注水,证明其防雷能力是相当不错的。


——我方驱逐舰全灭,南达丧失战斗力的情况下,华盛顿一条光杆BB击退日本舰队的情怀我看比俾斯麦**不成反被艹高得多(滑稽)
蒙大拿:



下文很多资料来源于:战列舰吧 Whitehorsedak
蒙大拿的防护并没有很差。相反,这货的防护应该仅次于大和。
主装:16.1in Class A+1in STS背板,倾斜19°
水平:1.5+0.75背板+5.8+1.25背板(单位:in)
水下次装:67-183-83-56-25 Class-B(单位:mm),倾斜10°,延伸至舰底
TDS:最大深度6.25米 液液空空
TDS内部装甲带的厚度,除了最底部的一截,都是和Iowa保持相同水准的。而最下端的削弱也很好理解:美国人并没指望靠5米以下的部位抗弹,这里就是一个渔雷装甲。蒙大拿的TDS深度大大加深了,而Iowa的TDS在水槽实验中暴露出了刚性过强,连接处撕裂等问题。更新的设计有意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变为更具弹性的25mm。
VS大和:
垂直防御效果相当,蒙大拿的垂直防御设计在防崩落方面有优势,但大和角度稍大,这一点基本没啥区别。至于水平,别忘了大和主板不但更厚,而且根据考证,最上甲板等处合力效果几乎等于7厘米厚度VH,同样可以在剥离对方被帽时起到明显作用,而不是想象中那样无法剥离。——战列舰吧 热爱隐身
兼顾防雷&防水中弹:
水中弹和渔雷防护的矛盾是否存在,是的。
原因在于防水中弹需要尽量把装甲布置在外侧,防止炮弹侵彻船体造成损害。同时这也是弹道高度的要求。
而渔雷防护需要把大厚度的装甲尽量布置在内侧,深度越大越好,因为装甲硬抗冲击的结果是产生破片(包括支持抗弹装甲的强力结构产生的破片),这些破片会击穿装甲舱壁,是装甲舱壁的最大敌人(而不是冲击本身,那可以通过整块装甲的形变来对抗)。英国人的实验经验是不要在防雷装甲之外布置超过10mm的装甲,这一点也在各国设计中得以贯彻(早期的美国五层系统是个异类,但在SD之后仍回归了欧洲式样的薄板在前厚板在后的设计)。
这个矛盾能不能化解?
答案是能,但是恐怕要付出很大代价。
蒙大拿的设计可以看作一个典型,做到了大厚度的装甲和大深度的TDS的统一。William H. Garzke那本1995年的美国战列舰认为其防雷能力远优于北卡,同时对SD和Iowa的设计做了补充修正,而其总深度尤其是空舱深度也都优于这些先辈。现在我看到的资料没有一份介绍过蒙大拿的TDS防御标准是多少,但以北卡防700磅来看,900磅甚至1000磅不是不可能的。
而蒙大拿付出的代价是:世界第三深的TDS(新锐舰中仅次于维内托和黎塞留,不算之前那个更变态的敦刻尔克的话),世界第二厚的防雷装甲。
——————
蒙大拿的装甲盒也有类似于大和的八边形设计,为了保证TDS效能而做出的选择。然而正常炮战时,这八边形的四个角和大和一样,比主装等效更厚。那些无脑黑八边形设计的家伙可以洗洗睡了。
美系传统交错布局的轮机舱使得其生存能力比集中布置的高不少,不至于出现一发被废掉一半动力的情况。
蒙大拿相对大和还有更完善的供电,排水系统与储备浮力防护,整体来看这俩玩意的防护都是顶尖水平。
——————
我个人倒是挺喜欢蒙大拿的水下布局。
蒙大拿的设计可以看作是美系BB的集大成者。不管是从布局还是从绝对厚度来看,对得起她第一梯队的位置,完全可以作为一代经典设计。
美系BB的防护不是想黑就能黑的,黑之前也动动脑子。地瓜那种选择性失明的我救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