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书 弹丸论破:希望的学园与绝望高中生 的评价

啼书
啼书
啼书优秀作者
TapTap玩赏家
修改于
6 天前
期待
评价历史
发布来源
iOS 设备
《弹丸论破》或许不是难以跻身于“最优秀的日系AVG行列”,但毫无疑问,它必然是“最能代表日系AVG的作品”之一。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弹丸论破》是一款踩在众多前辈的肩膀上,集合众多日系作品和题材的精华才得以问世的作品。
首先便是作品最大的噱头:学生之间的互相残杀——这一剧本框架和主题来自后世绝大部分“大逃杀”类作品的祖师爷《BR大逃杀》。而不同于《绝地求生》那样落地就是搜点互射对“大逃杀”主题的简化呈现,《弹丸论破》在“自相残杀”主题上的发挥更趋向于祖师爷的黑残深:在《BR大逃杀》中,战后萎靡不振的政府为了镇压和威慑学生及其他社会不安定因素,故而每年抽取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进行互相残杀,还会将内容全国转播——如此恶趣味和残酷的设定,可以说只有可能出现在战后日本这样复杂的创作环境中。
而巧妙的是,制作人小高和刚深谙扬长避短之道:要说严肃性和表达深度,《弹丸论破》无论如何也无法企及《BR大逃杀》这样的作品。更何况《弹丸论破》作为二次元风格的日系AVG,其优势区间本身就在于有趣的设定而非深度的表达。所以说,小高和刚给出的方案是:用中二味儿十足的才能者人设去消解这一题材的严肃性。游戏中的主要角色们,都是就读于同一所虚拟院校“希望之峰”的“超高校级”,用人话说,这些万里挑一的天才们会被困在学校里因为各种原因互相残杀——这种极度夸张和中二的设定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向玩家传达了架空世界观的本质,也奠定了《弹丸论破》狂乱的作品风格。某种意义上,《弹丸论破》标志性的粉血和创意十足的处刑也能诠释这种血腥有余但不甚残酷的风格。
于是在此基础上,《弹丸论破》设计了一套兼具表现力和趣味性的核心玩法,即围绕着“言弹”机制展开的“学级裁判”:作为一款悬疑推理作品,在自相残杀事件发生后,角色们会用一种被称为“学级裁判”的形式共同找出真正的凶手。所谓“学级裁判”,就是幸存者呆在一起通过讨论、辩论和投票找出凶手,一旦决出了错误的凶手,那么真凶之外的所有人就会被处死。那么《弹丸论破》是如何用玩法去呈现这种左右所有人生死的辩论和争执呢?
《弹丸论破》交出的答卷上只有四个大字,高速推理。
在“学级裁判”上,所有人的发言都会具像化为屏幕上的巨大字幕,而其中可能存在问题或是可能存在价值的论点会被特别标出——如果玩家意识到了他人发言中的缺漏或是合理性,就可以瞄准后将手上的证据化作“言弹(语言子弹)”打出。这个设计链接了射击和推理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玩法,并通过夸张的弹幕设计进一步强化了作品剑走偏峰的视觉表现,可谓是一石二鸟。
而在案件和主线剧情上,《弹丸论破》继承了日系推理小说将“诡计”登峰造极的风格,在急促的剧作节奏间塞入大量反转,让每个角色在生死之间展现出自己的人设魅力,从而给玩家带来过山车般的剧情体验。由于剧透可能影响核心体验的缘故,故而笔者只能言尽于此。
就如上文所说,制作人小高和刚统合了《BR大逃杀》这样独具日式阴湿风味的题材噱头,娱乐化和夸张化的日系二次元风格,在反转和“诡计”上登峰造极的日系推理……最终呈现出了《弹丸论破》这盘味道强烈的菜肴。
那么《弹丸论破》有没有缺点呢?当然有,而且很多!就拿案件和主线剧情来说,《弹丸论破》也有日系推理的那些臭毛病,也就是为了吸睛而过度反转,称得上是“为了醋包饺子”。除此之外,过于夸张和中二的人设和行为逻辑也劝退了一大批并非二次元或是浓度不足的玩家,从一开始就卡死了游戏的受众……简而言之,这种脱胎自日系诸多作品的极端风格,为《弹丸论破》带来独特风味的同时,也注定了追求剧本结构完整性或是深刻表达的AVG爱好者会捏鼻离开。
但如果你是赞同“九转大肠就应该保存一部分风味”的资深阿宅,那……其实我是不太相信都2025年你还没玩过《弹丸论破》。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