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adico 千年之旅(测试服) 的评价

因玩家喜爱入选icon-wow
Eradico
修改于
2023/8/10
玩过
评价历史
推荐
可玩性运营服务画面音乐
三测的老评论了,没想到公测还有人看,评论就留着了图一乐,说一下下面讨论的那段剧情已经完全删除,倒不如说整个主线剧情都改完了,老板亲自下场写大纲监督文案,剧情里不会再有文青病的踪迹,我这篇评论的目的也算达到了
主要说说退婚剧情的问题
这个文案主笔应该是一个哲学系毕业的,至少是在哲学文本环境中浸润过一段时间。这体现在他的用语习惯和论说倾向上,首先是喜欢使用一定数量的哲学“术语”,巴迪欧的“事件”,尼采的“走绳索”,“体系”“构建”等等。正常来说编剧不会采用这种语词,除非他的文本背景本就大量出现这种用语;再者是论说倾向,观念表达欲太强了,动不动就开始解释概念、解释世界,似乎主笔在写剧情的时候总会在内心里设定一个需要解释的听众,一个需要劝说的对象。包括剧情内也出现了大量的苏格拉底式的辩证情节,到第五章下和伊拉的对话剧情,形式上也往柏拉图对话录上去靠。这种论说方式是一个典型的哲学式的思考方式,捕捉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或命题后,辨析概念,辩证对言,得出判断。而这种沉思式的文本和文学性有相当程度的不适应,比如它和契诃夫之枪原则是违逆的,很多时候我看剧情都在想这里出现的这个认识,会不会对应着后续的某个剧情,是后者的预示或预言,但是其实很多都没有,就是单纯的得出了一个认识。认识在哲学上是一种满足,由此连带着分析出这个认识的过程,有时是对话有时是思考,都变成了一个有价值有趣味的过程。但是从契诃夫之枪的角度上来讲这些都是多余的无用信息,读者接触到太多的无用信息会产生困倦感,云里雾里,想要跳过剧情也就不足为奇了。我对这类文本有着亲近感,也是由于我的学习经历和有关训练,或许对于主笔也是如此,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从一个普遍的视角看来就并非如此;最后是一些细节,比如欧化的口语,圣经的独特用语,以及主线反映出来的还原“活生生的人”这一主题主线,甚至可以冒险说主笔的哲学旨趣和长期相处的文本是欧陆哲学,尤其是法国哲学以及存在主义往后的这一溜。
如果我的上述对主笔文本背景的侧写大差不差的话,那么文案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就说得通的了。上面说到过的存在着大量观念表达的字段,加大了读者的阅读负担的问题,就是来自于此。此外,我认为的最大的两个问题,第一是主笔对以主体为中心的视角,而不是以对象为中心的视角,来进行剧情的书写情有独钟。就是说剧情总是在写某一个人的内心活动、对话和ta对周遭的观察与对事件的判断,而不是像通常的小说或游戏一样,描绘正在发生的事件,以及前因后果,通常这些是通过第三视角来完成。但是在这款游戏里对正在发生的事情、在此前发生的事情、以及在此后发生的事情,都是通过某个人的内心活动和ta的观察来呈现给玩家。玩家需要从ta的这种内心活动和观察来推敲出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而一旦角色开始“胡思乱想”,尤其在这个游戏里角色很喜欢思考一些与现状无关的观念,那么玩家就相当于“盲”了。就说5-26抢婚这一段,主角内心戏太多,瞻前顾后,还伴随着大量的自嘲,讲解,感叹,导致我根本想象不出当时的场景,黑神上台了,是和主角一个台子上吗,黄毛也上台了吗,主角上来喊几句,守卫尝试阻拦了吗,台下大众什么反应,魔女们有什么动作,以及之后怎么收场,黄毛家族的二当家什么下场,这件事最后怎么处理的,全都没有讲。从观感上来看,十分虎头蛇尾,前面铺垫这么多,怎么突然就结束了,突然就把危机解决了,后续没有交代,变成一桩很严肃的儿戏。断婚的过程的笔墨相较于需要结婚的笔墨,也就是之前铺垫的笔墨,越是少,黑神的叛婚就不被体会为一种角色努力的结果,而体会为一种刻意的结果,一种编剧的刻意,当观众观看一部剧的时脑海中复现出“编剧”这个词,那么这个片段就不会是一个好的剧情。并且玩家会问,凭什么叛婚,甚至会同情起黄毛来,这正是代入感被破坏的体现。而这些由于以主体视角为中心的书写方式。主体视角的书写一定需要挑选出一个主体,那段剧情中需要是主角,但是主角很紧张很混乱,而主体视角的书写不能不反应出主体的状态和心里活动,而一个紧张混乱的主体视野就无暇顾及周遭的情况,所以对于周围发生了什么读者获得的信息一定是稀少的,因此夺婚的过程一定会被读者感知为是简略而草率的。由于这样一个混乱紧张的主体的内心实在没有太多好写的,编剧也知道,所以紧接着主体就变换成了黄毛家族,毕竟编剧几乎不会使用一种第三人称的陈述,但是这其实就喧宾夺主了,与此同时黄毛家族作为当时冷静的主体,能给出更多冷静的理由,以至于黄毛家的理由要比主角的更被玩家体会为是有道理的。
而主笔对于主体视角的偏好,也正是他的哲学背景导致的。一个典型的哲学人对主体视角有很大的执着和信心,因为他们经常从事思考的活动,一种用自己的理智去把握对象的活动,每一次解释世界或事件的成功,都会增强他们对从自己这个主体视角出发去感知事物的信心。一般来说,普通人的对于认识的兴趣要少于对于生活的兴趣,在实际生活当中遭遇到的真正成问题的对立多是一种现实的冲突,并且这种冲突不能通过观念的方式解决而要通过行动,所以人们更多诉诸现实视角,于此不同,有着哲学习惯的人对于认识的兴趣更浓厚,也会给认识以更高的价值地位,因此他们所遭遇到的对于他们而言真正成问题的对立是一种观念的对立,或是一种对现实的无法解释,但是这些对立可以在意识内部解决,这助长了他们用思维去解决问题的倾向,倾向在时间中固定为习惯,以一种静观的方式对待事物,把人和事物的关系默认为一种观念集合体去照应对象集合体,这就是所谓主体视角。所以游戏中的每一段剧情都是从某个角色的视角出发,描写基于ta自己的观念而对某对象(或许是事件或许是观念甚至是自己的观念)作出判断和心理反应。又因为进常进行认识活动,从自己(主体)的视角出发去认识事物,那么主体本身也成为了一个时常显示出来的认识对象,所以一般哲学家花在认识自己的时间要比寻常人更多,主笔的派系又更讲究非理性要素,所以主笔在写人的情感活动时十分细腻,这也是为什么剧情中主体视角还常常出现心理描写。同时主体内部的自我冲突,会被观察的更仔细,也会被判断为更重要,所以主笔会在剧情中花大笔墨描述主角和其他角色内心纠结挣扎,自我否定又再否定的情节。但是所有这些,在一个投身于实际生活的人,也就是大部分玩家而言,是难以理解的,半是矫情,半是呻吟,因为本来就没给观念赋予那么高的价值,有价值的是实际的作为。我十分不建议主笔再这样写,因为你再坚持主体视野式的书写方式,也不该通篇使用这种手法,尤其是在这种方式极其不适应的剧情,就比如退婚那一段。
这就引出了我认为的第二大问题,由于主笔的哲学经历,有一种解释和认识的习惯倾向,一种对主体视角的执着,就导致了喜欢把现实问题转化为观念内部的问题,即一个角色对一个事件是如何认识的,然后在观念内部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辨,在观念中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就让现实问题的迎刃而解。这是一种典型的哲学式的处理问题的方式,问题来临时在脑中思索,而深思着的身体坐着,顶多是走着。在退婚那里这种解决问题的倾向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主角对退婚这件事如何解决靠拖,拖是为了想,而黑神也是在从与不从的观念间纠结,最后的解决方式也是在观念中解决——主角通过对话(有物质载体的观念活动)来让黑神改变了观念,改变了观念后,现实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大伙都接受退婚了,现实的阻力在观念的阻力消失后也消失了。这太显然的是一个哲学式的一厢情愿,无法博得普遍的读者的理解。理解后退一步,怀疑就要前进一步,怀疑前进一步,刻意就暴露一分,刻意暴露一分,代入感就要减少,文本就越成为质疑的对象,理解就再后退一步,逐渐循环成苛责,也是活该。明明行动的解决要比观念的解决更加能得到理解,主角哪怕是上台拥抱黑神导致她回心转意,即便这也是一种“求告”,主角也不会被认为是乌龟。或者哪怕再加上主角上台时不顾守卫阻拦,不顾台下目光的描写,也不至于让一厢情愿的意味那么浓重,毕竟纯粹的话语活动观念活动都不如直接的行动来的真诚,可惜这种第三视角的描写由于对主体视野的执着也没有展现出来。附带着一说,退婚剧情的问题还在于一些剧情设置的不妥当,以及严重的逻辑问题,首先主笔真的是把出路都堵得太死了,主角完全没有漏洞可以钻,这就导致了智取的不可能,主角再有智力也展现不出来。正因没有其他法子,那么名义上的断婚就是会坐实了,也就是名义上的不义是一定的,问题就变成了谁来背负这个不义,那么按理来说,主角应该来主动背负这个不义,因为主角早晚会成神,神之不义也是正义,不义早晚会洗去,玩家也不在乎自己是不是被npc认为义不义,而黑神就不行,她无论如何也洗不去这个污点。因此在执行不了展现主角智力的智取的情况下,就该执行展现主角对黑神的担当的强取,但是主角的做法却是,用大义凌然的理由让黑神叛婚,这样就是黑神主动叛婚,而不是主角主动毁婚了,哪怕是主角主动拥抱黑神让她回心转意,不义的名头也只会落在主角头上而不是黑神头上。正因为主角让不义来到了黑神头上,主角就是一没智力二没担当了,甚至后面黑神还又救了主角一次,玩家看到了黑神的牺牲而没看到主角的牺牲,主角的牺牲顶多是内心的纠结,能把这种为了女孩而内心苦闷看作是自我的牺牲的,纯粹自我意识过剩,纯粹的主体中心主义,也是一种典型错误了。
总结一下,主笔应该是由于某种被哲学文本训练出来的习惯,导致喜欢以主体(角色)的视角,主体的观念活动作为剧情的主要结构和内容,这带来的问题就是对于发生的情节、前因后果的交代被掣肘,同时观念的过度呈现带来阅读负担;这种习惯还导致主笔喜欢把现实的问题变成观念的问题,利用观念的内部的运作得出答案,再让现实去追赶这种答案。这种将现实问题给意识花,在用道理去解决意识问题的倾向也出现在了(据说是)制作人/主笔处理这件现实问题(退婚的文本节奏)的行动上。不同的是在剧情里可以这么做因为游戏里的现实正是你笔下的现实,正是你观念的产物,而现实中的现实可不为你的观念所转移。要是还在习惯性的运用这种思维,在遇到游戏的问题时将其抽象成命题、道理、观念并说按理来说如何如何,特别是只把自己放置在一个权力不对称的因而有利于你的文本环境中,就是说你作为管理员的q群,然后在观念的世界里得出对错,并幻想现实世界追赶上这个对错,那么就做好用一次平白浪费游戏团队成员好几年的热血和汗水的错误来换得一个认识的准备。
打五星主要是不想主笔如果看到这篇评分的时候,先在的把自己放置在我的对立面,毕竟主笔有设定一个对立的命题的习惯,有哲学文本经历的都多少容易在看到一个观点的时候去辩驳一番,观点总是以对言的形式呈现给这样人。我本身对这次的剧情没有太多恶感,甚至5章上下都觉得津津有味,毕竟这种论说方式于我而言有亲近感,但是却对修改文案尤其是退婚有关的文案完全赞同,甚至对(网传是)主笔的嘴硬行为有相当的恶感,一种太不负责也太不成熟的体现,放弃或修改那几个字段对他而言牺牲的不过是无所谓的坚持,除非又擅自把那些坚持冠以尊严或者其他什么初心之类的名号,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玩家和制作团队双输。而且搞哲学的多少都是有点说好听叫倔强说难听点叫偏执。说不定公测了就一点没改我这煞费苦心就成了小丑。毕竟说实在的抛开那些雷点我还是很喜欢这个游戏的,而其实牛头梗也没传太开,b站讲这个的播放还没到3w,请别让有所期待有所热爱有所留恋的人失望。
153
37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