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秋战国自建的一个想法
03/25297 浏览互相交流
# #逐鹿战国 不知道还有没有别人自建春秋战国的地图,我现在做的由于地图大小和比例关系,导致中原一些城池不能很好的展开,然后靠的比较近。但是春秋战国,特别的春秋,各个城市之间其实是点状分布,而不是现代理解中的一片一片,各国之间飞地众多,且游戏中又没有借道的外交设定,而走空地越过城市和附属地区在春秋战国又是存在的,比如春秋时的戎狄侵扰、战国末期的阏与之战等。
所以我打算在下一版春秋战国自建地图时,小城只能有周围一到两格为半径的领土(适当调整),大城只能有大约三格为半径的领土(范围也会调整),然后到关隘或者险要处也会尽量让领土连续(比如秦赵燕齐的长城),或者把各国长城做成小城池来表现。这样的话关隘的作用性更能凸显,然后大小城的作用也能平衡(春秋战国时的城池差距不会太大,最极端无非边缘小邑千余空,然后临淄大梁这种十万余,但是中原城池一般都有数万人口)。
具体在经济上,能从城市领土和城市数值赋予两方面还原城池经济水平(比如大梁可以给更多的领土进行建设,然后吴县寿春成都初始产量较中原低,但是领土和可建建筑数量可以多一些 ,还原春申治吴、芍陂、都江堰等建设发展的影响)并且可以弱化边远城池因领土范围过大导致后期基本可以等同中原膏腴之地的不正常现象。这样也能强化中原国家的实力,毕竟在战国末期的前250年左右,完全失去河东的魏国也能靠着河阳、大梁、陶丘、彭城、上蔡之地“威行于冠带之国”,四处开战。而放到游戏里,当时对魏战事不利的秦、楚都拥有十或二十的大城,魏国与各国交战应当快速溃败才对。但是通过上面的方法弱化边远之地,可以修正这一现象。
在军事上更强化要塞关口的作用,可能突破要塞就可以以奇兵奔袭破大城(可行性小,只是提供一种可能,并且中原的城池领土基本上就是相接的。然后也还原了春秋战国时的领土状况,除了中原密集区城市分布较密,各国对边远地区的控制不强,常有戎狄侵扰,比如春秋处年在黄河以北的部落等经常跑到黄河以南的曹宋之地侵扰,直到齐桓公后才有缓解。
另外,还可以强化补给的重要性,而不是在离主城十多格的野外就是轻易补给,让边远地区的战事更符历史,如赵破娄烦、匈奴,秦南征百越,燕却东胡,应当更为艰难,并且在统一之前也不大可能越过更远的补给范围更近一步,而当采取守势,于是有了秦、赵、燕对的长城,有秦南征百越数十万将士伤亡,若仅依靠瘴气,百越几个大城不可能让秦几十个大城有这么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