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趣史】战术鬼才丰臣秀吉的“骚操作”
“饿杀三木,渴杀鸟取,不用一兵,水淹高松”,这是日本战国时期口口相传的一段民谣。其中“三木”“鸟取”和“高松”都是城池名称,这段民谣讲的是丰臣秀吉打出的三场漂亮的攻城战。在古代的城池攻防战争中,城池内的防御工事让防守方占尽优势,进攻方强攻的话可能会消耗成倍的兵力。因此进攻方常常会选择用围困的方式让防守方耗尽资源而主动投降,丰臣秀吉就是把这一战术运用得最为娴熟之人。三木城的城主别所长治背叛织田信
【战国趣史】日本百年名城熊本城,被一只熊抢走了风头
提到“熊本”这两个字,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想到的都是那个表情包满天飞的熊本熊。这只熊用自己的可爱征服了全世界,一举成为了“世界级网红”。事实上,在熊本熊诞生之前的几百年,熊本城才是熊本县真正的门面担当。熊本城是日本三大名城之一,显然,“旅游立县”的熊本县,仅仅依靠一只熊是完全是不够的。熊本城是日本战国知名武将加藤清正所筑,这座城原本的名字并不叫熊本城,而叫隈本城。但加藤清正认为这个“隈”字的右半边
日本第一坚城,丰臣秀吉率20万大军不敢强攻:小田原城
日本战国时期有两大军神,一个是“甲斐之虎”武田信玄,另一个是“越后之龙”上杉谦信。两大军神战力惊人,却都在同一座城池上吃了苦头。那就是有着日本战国“第一坚城”之称的小田原城。后北条氏占领小田原城之后,一直对小田原城进行扩建。不仅将城下町(城郭周边的市集、民居)聚集到了城内,还安置了十分密集的箭楼。从海岸到八幡山长达九公里。并且有多个外堀,规模还比秀吉时代的大坂城还大。在北条氏康的统治下,小田原
丰臣秀吉凭什么接替织田信长?这场战争给你答案
本能寺之变,原本即将统一日本的织田信长葬身火海。而对织田信长狠下毒手的,就是他的部下明智光秀。事变后,明智光秀一边向各位公卿大名们发书信炫耀自己的“功绩”,一边派兵攻打织田信长曾经的居城安土城。日本的局势变得扑朔迷离,明智光秀想要接替信长的地位,但是打着同样算盘的人,并不止他一个。事发之时,丰臣秀吉身处于百公里之外。按照织田信长此前的命令,他正在攻打毛利氏所把守的备中松城。明智光秀发给毛利氏的书
丰臣秀吉“自作多情”了?三献茶的另一个版本
丰臣秀吉是日本战国时期的“天下人”,他与手下石田三成“三献茶”的故事被奉为奇谈,广为流传。然而这个故事在不同角度的人讲来,却是完全不同的意境。石田三成小时候被送到寺庙内学习,有一天,在外打猎的丰臣秀吉路过寺庙进去讨一杯茶喝。当时还是小和尚的石田三成负责向丰臣秀吉献茶。石田三成先是上了一碗凉茶,口渴难耐的秀吉一口气便喝了个精光。第二碗茶,石田三成上的是一碗温茶。这时的秀吉已经没那么渴了,喝茶的速度
【战国名场面】织田信长被妹夫背叛深陷绝境:金崎之战
日本战国时期,织田信长以尾张一地为起点,步步为营,最终统一了大半个日本。但“天下布武”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最危难的时候,织田信长身边仅有10人护卫,这便是金崎之战。越前的朝仓义景和织田信长有着共同的盟友——浅井长政。织田信长在“上洛”途中,曾邀请朝仓义景加入。朝仓义景不但拒绝了信长,甚至还表露出了鄙夷。成功上洛、并平定畿内之后,织田信长决心铲除朝仓家。为了麻痹朝仓义景,信长先是邀请各方大名到京
【战国名场面】最后一战:大坂之役
关原之战之后,丰臣家的势力被极大地削弱,德川家康如愿以偿当上了幕府将军。但是随着丰臣秀吉之子丰臣秀赖年纪渐长,羽翼也开始逐渐丰满起来,丰臣家对幕府的号令也不太听从。不仅如此,德川家康还发现,丰臣家仍然有十分丰厚的财力。为了永绝后患,德川家康以丰臣家新修寺庙的铭文诅咒自己为理由,对丰臣家的大坂城发动攻击。德川家康向各地大名召集了20万大军,丰臣家也向大名们发出了号召檄文,但是无人理会。丰臣家以重金
【战国名场面】信长及时支援,家康大仇得报:长筱之战
三方原之战中,德川家康被军神武田信玄打得屁滚尿流,一度有自杀的打算。武田信玄病逝后,他的儿子武田胜赖继承了武田家。三年后,武田胜赖再次率领15000大军开向德川家康。这次德川家康吸取了上次惨败的教训,不再莽撞行事,而是先发信给织田信长求援。织田信长率领30000大军及时赶到,与德川家康原有的8000人组成了联合大军。面对兵力上的巨大劣势,武田家的家老们纷纷劝说武田胜赖退兵。但武田胜赖却有不同的打
【战国名场面】双拳难敌四手 剑豪将军终被弑
日本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幕府将军都是最高权力拥有者。然而这一现象在战国时期却出现了巨大的转变。日本战国时期,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下克上”的风潮,各种篡 权夺位的事情屡见不鲜。尽管如此,弑杀幕府将军一事还是相当骇人听闻。其实,室町幕府权力一直不算稳固。足利义辉在11岁的时候就继任了将军的职位,但由于父亲足利义晴被赶出了京都,就任仪式在逃亡途中草草完成。在和实际掌权的幕府管领细川晴元讲和之后,
【战国名场面】两大军神硬碰硬:川中岛之战
日本战国历史上有两个被称为“军神”的狠角色,一个是“越后之龙”上杉谦信,另一个是“甲斐之虎”武田信玄。龙争虎斗分外激烈,两人一生在战场上数次相逢,可谓一生之敌。双方势力在地势上紧紧毗邻,兵戎相见就成为了常态。仅在川中岛一地,双方就经历了大大小小五次战役,其中第四次战役的战斗规模最大,影响也最为深远。这场战争由上杉谦信率先出动,领着13000人马浩浩荡荡地开向武田信玄的海津城,并在海津城旁边的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