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烽火录》之杨素
杨素,兴隋九老之一,越国公。 在演义中,和当时饿晋王杨广勾结,百般诽谤台子,挑拨太子与杨坚,独孤皇后的关系,最终助杨广夺的帝位。 卡牌品质:极品卡牌 卡牌兵种:策士 卡牌属性:力量45、技巧48、学识67、韬略75、魅力13 技略:对距离自己最远的5名敌人造成115%智力伤害,击中后降低目标4武力,持续15秒。 绝技:在车轮战中战败数2以上时,自身韬略提升30%。
《隋唐烽火录》之王伯当
王伯当,瓦岗五虎之一,人称“白衣神箭”,曾是南路绿林首领。 在演义中,本为朝廷官员,因看不惯奸臣当道,愤而弃官。后来加入单雄信的五省绿林会,后为秦琼言行折服,和他成为挚友。 卡牌品质:极品武将 卡牌兵种:弓兵 卡牌属性:力量62、技巧61、学识64、韬略52、魅力51 技略:对攻击最高的3名敌人造成280%武力伤害。自身有异常状态时伤害率增加190%。 绝技:在车轮占中,自己技巧高于对
《隋唐烽火录》之李元霸
李元霸,隋唐第一条好汉,八大锤种的“金锤”。太原候李渊的第四子,西府赵王,猛勇大将军。 在演义中,李元霸自幼天生神力。晋阳宫比武,力挫天宝无敌大将军宇文成都,一战成名。在之后的四明山,紫金山,杀的尸山血海,锤服各路反王。 卡牌品质:极品武将 兵种:骑兵 属性:力量99、技巧80、学识10、韬略27、魅力15 技略:对敌方随机造成9次100%武力伤害,并有40%成功率造成眩晕。每次眩晕成功
《隋唐烽火录》之罗成
罗成,隋唐第七条好汉,人称“冷面寒枪俏罗成”。北平王罗艺之子,秦琼的表弟。 在演义中,对瓦岗义举心生向往,暗中协助瓦岗两度破阵,扬州擂台,手持银枪,连挑四十二员大将夺魁。 卡牌品质:传奇武将 兵种:骑兵 属性:力量70、技巧77、学识54、韬略75、魅力75 技略:对普攻目标及其周围小范围敌人,造成210%武力伤害。之后,自己获得20%最大兵力的护罩,持续30秒。 绝技:在车轮战中,自
《隋唐烽火录》之单彬彬
单彬彬,单雄信之妹。 在演义中,单雄信绿林首领暴露后,杨广派人捉拿单雄信全家,并令罗艺监斩,单家仅有单彬彬逃脱,本想舍命劫法场,但被罗成拦住,后二人一起前往扬州 卡牌品质:极品武将 卡牌兵种:枪兵 卡牌属性:力量50、技巧50、学识33、韬略30、魅力53 技略:对前方直线范围内的敌人造成280%武力伤害,对眩晕状态的目标伤害率增加280%。 绝技:在车轮战中自己魅力高于对手时,以自身
《隋唐烽火录》之宇文成都
宇文成都,隋唐第二条好汉,宇文化及之子,天宝将军,有一御赐金牌,上书“天下第一横勇无敌”。 在演义中,众反王将杨广围困在四明山,宇文成都临危受命,以一己之力击败熊阔海,伍云召,伍天赐等三大好汉联手。 卡牌品质:极品武将 兵种类型:骑兵 属性:力量77、技巧79、学识50、韬略52、魅力50 技能:对普攻目标及其周围敌人造成5次35%武力伤害,之后,追加造成各自15%已损兵力的真实伤害
《隋唐烽火录》之程咬金
程咬金,在演义中,梦中遇仙人传授三十六路天罡斧,醒来只记得三招,凭借三招加之运气和小聪明,立功无数,为天下第一副将; 三斧定瓦岗,被推举为大魔国皇帝,自称混世魔王,后来成为十八路反王盟主 卡牌品质:极品武将 兵种:盾兵 属性:力量63、技巧55、学识13、韬略48,魅力69 技略:施展三板斧,对普攻目标分别造成150%武力伤害、180%智力伤害、220%攻击的真实伤害。未击退目标自身
《隋唐烽火录》之伍天锡
伍天锡,隋唐第六条好汉,陀螺寨寨主,伍云召的族兄,人称“双镗无敌”。 在演义中,伍天锡父母早亡,寄养在伍简章家里,因性格顽劣,被伍简章赶出家门,后来在陀螺寨做寨主,伍云召反南阳时,伍天赐未能赶上,在帮主朱保正夺回南阳关后,前往投奔伍云召 卡牌品质:极品武将 兵种:枪兵 属性:力量75、技巧70、学识22、韬略43、魅力23 技能:对前方直线范围内的敌人造成210%武力伤害,并获得飞镋,持
《隋唐烽火录》之李靖
李靖,风尘三侠之一(演义),韩擒虎的外甥。 早年随李世民征战,为统一天下立下赫赫战功,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八位,著有《六军镜》、《卫公兵法》等多部兵书。 唐朝李渊曾赞:李靖是萧铣、辅公祏膏肓,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卡牌品质:极品武将 兵种类型:盾兵 属性:力量55、技巧65、学识80、韬略80、魅力54; 技略:作为援军上场时发动,提升2500伤害减免,并布
《隋唐烽火录》之袁天罡
袁天罡,道家名士,与李淳风齐名。李渊反隋时被拜为右军师。 在演义中,与李淳风一起为李渊出谋划策修建晋阳宫,后劝说李渊起兵反隋。 卡牌品质:极品武将 卡牌兵种:策士 卡牌属性:力量13、技巧12、学识77、韬略34、魅力55 技能:作为援军上场时发动。己方全体武将获得440%谋略的护罩,持续22秒。 绝技:在车轮占住宏先锋战时,以自身23%技巧降低对手力量。
空空如也
也许宝藏只是换了个藏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