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疗

智疗

测试
8.6
Hi,Tapper为游戏体验打分吧~
近期趋势
8.6471个评价
全部评价
全部平台
带图6 长评46 游戏时长 1h+好评中评差评剧情跌宕109 有趣好玩40 设定独特28 UI美观9 画面优秀6 音效动听6 玩法设计27 故事情节19 运行稳定性14 音效音乐11 UI设计7 画面视觉3 操作体验1 背景设定1
手机用户25962477
游戏时长 46 分钟
推荐:可玩性/ 画面音乐
玩完了,感觉是一部很棒的作品,并且很有思考。
故事挺好的,还是比较细腻的(可能因为我是快读,所以体会没有那么好)写了几个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矛盾1.Lisa和Mary的对科技和理想的追求还有因为对人类怜悯的矛盾(应该是科技发展与人权吧)2.William很难继承并且珍惜的手艺(应该是机器能否完全替代人类,思想,情感,独特的工艺。应该都会慢慢实现的吧,还有很多人说的厨师,我觉得也行,控制一下手法什么的,或者用神经类的东西直接刺激大脑产生美味的感觉,这也是可以实现的)3.rid改造后变得格格不入,一个是身边人很难接受,一个是自己,如果是我的话我觉得还挺不错的,可能是我没有自身经历过,但是我是渴望的,并且会想象(人类对自身改造的难以接受?是一种恐惧吧,但是也比纯粹的人工智能好一点吧,毕竟rid会有愧疚还有情感,机器没有,是无法掌控的,这里我有一点觉得后面对George说植物好掌控有一点连接,所以他也会想把遥控器放在自己手上,自己掌控。但是这个太不可控了,他是创始人,不可能不知道呀,这个是反映人类的缺陷吧?被欲望控制,被他的掌控欲还有权利与地位的渴望。哎但是主角没有分析,不过这样就不好玩了,有一种嚼碎喂给别人的感觉,自己看吧,留白挺好)4.Adam与她的仿生人女友(应该是讨论人与仿生人的爱情,伦理,还有仿生人有没有情感吧?其实我可能解析的不是很好,因为我是很支持的,并且赞同。他们可能会杀了我,但是杀了我有什么用?我没有钱或者地位,哦,也可能是因为他们生来就是因为我的定制而被规划,是想获得自由吧。我觉得和仿生人还是挺好的,也可能自我意识启动了会很危险,这里我想到了那个仿生人妈妈,为了和女儿相处故意排挤亲生妈妈。感觉有了情感会更恐怖,不过我觉得还行吧,因为我可能没有真正代入,还有就是可能一时间想不起来我怕的东西了(?)然后我觉得这些伤人事件什么的,不是很可能存在,因为底层人会马上被代替,上层人有钱,除非机器人去反抗。我联想到了小黄帽关于冷冻女友的一期视频,科技都是给有钱人用的,其他人就是商品,没有什么“人权”的)5.bob,是出现的一个程序,但是他只是断开了和电器的链接,他依然存在。是不是意味着打开了智能这一条路就回不去了呢?因为他们也会有“求生欲”的吧(有端联想moss)(目前对于游戏关于人工智能的理解只有这些,因为是速通的,很快过,只用了40分钟左右。其实感觉我阅读能力并且理解能力还是挺强的,嘻嘻。等什么时候二刷整理一下吧,这个只是大纲)
还有一些感受。我感觉,我们都只是文明的台阶,为了保存信息吧。生物的话我还可以理解,为了保存DNA所以繁殖,这是信息。类似的,我觉得文明也是。我们的人类文明应该也是,所以人工智能或者更高级的,都是一定会推进的,这是一个新跨度。(或者说,历史就是一个循环,不不不,这个可能已经进化到脱出人类文明,成为新的分支了,比如猿猴还有人类)然后就是人的意义,我感觉都是意义吧,被人工智能代替可能是被屠杀或者圈养吧,我感觉圈养也能活吧,因为现在我感觉也没有什么意义,活着就是为了赚钱然后活着,要旅游应该也不会拦着,要做实验被监督就好了。我个人的原因,感觉没有什么问题,人权?差不多,不要强迫我就行。他们应该不屑于消灭人类吧?为我们服务?不太可能,至少肯定不是普通人,底层阶级。我个人感觉还是没有什么波澜,因为我刷了很多类似的想法,看了挺多类似的小说,这一类的观点也是有的,所以类似有一点对这些事情脱敏。然后就是这些事情是没有办法阻挡的(已经不想加我感觉了),资本还有利益肯定会推进的,我,我们,这一群,什么也做不了,所以也比较无所谓吧。(打字打了半小时,可能有一些观点会忘记)
好好好,现在才看见2020,所以现在玩,可能感觉观点都经历了吧,不是那么新颖。但是当时真的真的是一部很好的作品,现在也很好,作者好牛
看看 剧情跌宕 的人是怎么评价的
:)
游戏时长 50 分钟
柚稚
玩过
推荐:可玩性/ 运营服务/ 画面音乐
刚玩完这款游戏,躺在床上思来想去关于这个游戏。有关人工智能方面的话题一直很多,可以看出作者也想呈现出很多,包括关于工人是否会被机器取代,关于人类与人工智能的爱情,关于合成人是否能称得上是人,关于人体实验是否应该存在……作为一个小游戏称得上不错,对话形式也容易让人有代入感。但是想要表达的点太多,反而每个点都只是很浅显的带过,情节上显得略微单薄。如果游戏做的不是很长的话,或许应该考虑着重完整某个故事线。整体看下来整个故事寥寥几句话就可以概括,人物性格也十分片面,一切都过于按部就班,没有出人意料的反转,结尾也十分仓促突然,没有给出后续“我”成功了没,遇到了什么困难。如果能将故事改得更加饱满,人物刻画更加细致一些会更好。
说完故事整体之外还想说说关于细节的部分。很多地方我以为会是伏笔,藏有更大的玄机,但是并没有。这里说几个我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
第一,Mary作为项目的核心研发人员,留下的后手竟然只有一个u盘,而且u盘中所带的管家戏份也相当之有限。我甚至有想过Mary可能给自己的大脑做了备份或者上传至网络,然后再引发类似这样的Mary还算得上是原来的她吗的思考,或者对于她的死亡是人工智能失控还是有人解除了对于人工智能的限制(可以联系到John与George面见时有人工智能拿枪对着John明显违反了限制)总而言之能做的文章很多,但是游戏中Mary就只是简单的给我留下了证据,其他什么都没有提到。
第二,John作为心理医生的优势在游戏中没有体现,游戏中心理医生这个职业仿佛只是为了能接触到更多项目的相关人员。特别是在与George对话时,明知道这次谈话很重要对方也来者不善,但是John甚至没有去分析此时George的想法。John的存在感太弱了,虽然参与了整个故事但是好像也没做到什么事情,只是发现了Mary留下来的证据,并且做了最后是否揭发的决定。最好在游戏中心理医生这个职业能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而不是随便一个职业都是差不多的效果。
第三,Bob作为故事中真正出现的唯一一个人工智能,关于他的描写太少了,故事整体上唯一的坏人仿佛只有Geurge,是他为了研发人工智能做坏事。但是作为讨论人工智能存在合理性的游戏,不能将人工智能表现的太无害,伪装的无害下是冰冷的獠牙,是一旦脱离控制不可估计的后果。类似的可以在故事中设计Bob与John的对线,在对于Bob的突然出现感到有些恐惧的John试图以更平稳的态度面对Bob却被Bob的数据分析察觉,态度温和的问John“您为我的出现感到紧张吗?我只是您的管家,您不必害怕。”只是程序化的关心,不掺杂情感的波动,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界限暧昧不清又泾渭分明。表面的温和有礼和对信息网络可怕的掌控力能带来很强的压迫感,而身为心理医生的John却被反看穿能加强这种压迫感。还有很多其他的点,反正在这个游戏中人工智能的塑造不应该是全然无害的,这样才更能引起对人工智能的深思。
写了好久写完这个评价(感觉也没什么人会看完)虽然记录了很多我觉得不足的地方,但是这个游戏的题材和方式其实都很不错,只是人物形象都过于单薄,如果在故事框架中增加更多波折和细节的话一定能成为值得n刷分析并推荐给朋友的好游戏。
1001新游先锋 : 是的,Bob戏份少得我不敢想,明明算是主角点题啊
若離
游戏时长 62 分钟
剧透警告,我也不知道我写的是什么
长评预警,慎点
从此开始,3行
-
-
-
以下正文
我从这款游戏里感受到了关于人工智能,乃至对科技的两个点。
其一是精神与物质的矛盾,是情感与现实的区别。
我将你改造为机器人,可以长生,可以不死,不必担心食物,不必劳于生计。哪怕躯体毁灭,还可以用数据再造一个。你同意吗?
……
游戏的第一章,故事开篇就放出了一个古老却难以回答的问题:
主人公与如胶似漆的爱人难舍难分,但每周才能得见,甚至长达一月才能相见一次。
而她从事的,是对国家社会乃至世界各个方面都大有裨益的工作。
是选择爱情,对妻子说让她放弃工作?
还是选择工作,表明全力支持?
……
在故事的发展中,这个矛盾始终贯穿主线,愈演愈烈。
替钟表匠的儿子选择职业。
人工智能的大量出现,挤占了许许多多工作者的位置。这些人被迫失业。
比如说修理。
人工智能较人类而言,价格更低,但准确率更高,也更不容易出现失误。
于是社会出现了大量失业的修理工人,你眼前的就是一例。
他曾因失业而丧失生活的希望,在你的帮助下才重新焕发生机。
你与他都无比清楚,选择这一行会遭受什么,会面临什么;却也都毫无所觉,未来会变得如何。甚至不知道未来的钟表还是否需要修理。
而与之对应的,是他为之辗转一生的技术,是手工业为数不多的传承。
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描绘的是一个叫桑伯的老木匠,也面临这样的矛盾与痛苦。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传承自己的手艺,延续自己的意志。可他的儿子却选择了更加赚钱的新兴木家具,而拒绝古老的,实实在在的木具。
最终的结果,是桑伯险些崩溃,彻底否认自己。故事的最后,是他用珍藏的木料打造了最后的一件木具,放下了自己的执着。
现在,这个钟表匠没有那样的坚持,但自己的儿子却从小在耳濡目染之下喜欢上了这份职业。
选择的权利交到的玩家手中。
你是选择重复这样的悲剧,还是尊重其子的选择,却可能导致另一个悲剧的发生?
……
与恋爱观不符合多数人思维的人谈论娶妻生子。
玩家的第二个委托,是一位妇女因自己的儿子喜欢上了人工智能而烦恼。
这并非无稽之谈,就在前几年,宣布与虚拟偶像结婚的事例切实地发生了。
在可预见的将来,一定会有人做出这种事情。
在游戏中,此人因现实中情感受到挫折,进而变得偏执,不相信现实的爱恋,转而追求虚拟的爱恋。
在现实中,人们经常对某样物品赋以感情。
可能是某样真实存在的物品,可能是某样并不存在的虚拟物品;可能感情深,可能感情浅。古诗中常见的寄情于景甚至比兴都是其中一种,也不乏将一些感情看的比生命还重的人。
这并非是难以理解的;可因此而影响正常生活,便是难以被常人所接受的。更遑论为此放弃自身最重要的东西。
凡生物体,便有生存与繁衍的本能。“饮食,天理也”“夫妻,天理也”,这两样,便是一般放在首位考虑的。只有在生存和繁衍的本能冲动得到满足后,人们才有余力思考额外的事情。这两个欲望,维持着生命的延续。
放弃生存与繁衍,自古便是决心的证明。“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求仁。”便是宣告对仁的决心;“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便是宣告对义的决心;晚到现在的影视、文学作品,发誓都是以自己的生命做赌。而古代入宫服侍,多要净身,便是以失去繁衍能力来证明自己的决心。
由此可见,生存与繁衍,常被人们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
但是不知为何,为了爱情放弃生命,听起来似乎有些感人;为了爱情放弃繁衍,听起来只觉得尴尬。大抵是因为有关内容多令人觉得忌讳。
如果说上一个内容还是老生常谈,这一章便是对这个话题的进一步开拓。
……
肉体的改造,思维的嫁接。
从消防员的一章开始,问题逐渐变得尖锐。
连同终章,探讨的其实是同一个问题。
将一个人的脑袋接到机器上,他还是原本的人吗?
也就是说,决定一个人是谁,到底是由什么决定?
肉体,思维,或是别的什么东西?
这款游戏探讨了肉体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一章的病人已经死了。
或者说,死过一次。
那之后,他的思维被嫁接到了一具机器人的身体上,只有头部还是人类的躯体。
所以,他还是人吗?还是原本的他吗?
在游戏中,他自愿接受了改造。
但他很快就后悔了,与他同在一个组的其他人,似乎都命丧火场,而他却因自己的身躯而得以苟活。
按理说,活着应该是好事,是值得追求的事。许许多多的人挣扎在鬼门关前,拼尽全力想要活得久一点。
但他只想死。
这便是所谓——
所欲有甚于生者。
而终章,更进一步,黑幕想要将人类的意志录入到机器中,实现有情感的人工智能。
当人工智能有了情感,那还是人工智能吗?
亦或是,那便是人?
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似乎只与人差一具肉体。
那么,这是人吗?
之前那个换了肉体的消防员又是不是人?
……
逻辑告诉我们,如果与人类只差一具肉体的人工智能不是人,那换了一具机器身体的消防员也不是。
但我们能接受这个结果吗?
这就是第二个点,人工智能与人差在哪,或者说,到底什么才算是人?
这一点并非最初便体现,而是直到谈论爱情那一章才开始谈论。
也正因如此,两点在游戏中以人工智能为结合点存在,却并不显得突兀与臃肿。
最后,最后的留白实为点睛之笔。
知其不可而为之,我最后还是选择了揭露。
大概我是唯心派。(笑)
给一个he固然皆大欢喜,却显得太假,掩盖了一些更深刻的东西。
最后的最后,真的不考虑加个存档吗?
(不过我猜游戏作者看不到这儿)
(我还猜应该没人能看到这儿)
林钟时客 : !!玩完游戏感觉有点没懂和意犹未尽....看了你的回答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