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亿投育碧,腾讯不是纯撒币
修改于04/01146 浏览综合
引语:腾讯入股育碧全新子公司,将有助于腾讯补足其在海外市场缺乏高知名度游戏IP的短板,也标志着腾讯已将其长青游戏战略真正瞄准了国际游戏市场。
作者:金逐浪
图片来源:网络
自去年业界曝出腾讯正在与育碧谈判收购事宜的传闻发酵了几个月后,这件事终于水落石出。就在北京时间3月28日凌晨,育碧宣布拆分旗下三大经典游戏IP——《刺客信条》、《孤岛惊魂》和《汤姆·克兰西:彩虹六号》,单独成立一家全新子公司,腾讯则投资11.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91亿元),从而获得这家公司25%的股权,并与育碧共享三大IP游戏资产,包括现在正在及未来将要开发的游戏,相关交易预计将在2025年底前完成。

腾讯91亿注资全新子公司,并获25%股权
腾讯收购育碧传闻,为何会演变成一出“金蝉脱壳”之计?
成立于1986年,育碧曾凭借《孤岛惊魂》《刺客信条》等顶级IP成为全球3A游戏大厂,一度是最受全球玩家尊敬的游戏公司之一,但近年来屡陷争议跌落神坛,业绩陷入亏损、股价跌至低点,一度传出破产消息。

育碧知名射击游戏IP最新作——《孤岛惊魂6》
去年10月,据外媒报道,育碧因陷入严重财务危机,可能面临破产或被收购的命运之后,作为育碧股东的腾讯就被认为是潜在的收购方,且已经开始和育碧创始人Guillemot家族商谈将育碧私有化的可能性。对于上述传闻,育碧并未直接否认,而是回应称,为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会定期审查所有战略选择,并在适当的时候向市场通报。
自2018年7月股价达最高点107.9欧元以来,由于长期未有新爆款出现,育碧的游戏业务去年跌入低谷,过去6年多以来育碧股价曾持续下滑,尤其是新作《星球大战:亡命之徒》在2024年8月27日发布后,因销量未达到投资者预期,股价大挫,去年9月曾跌至9欧元的十年来最低点,期间累计下跌约90%。当育碧将被腾讯的传闻曝光后,其股价飙升超30%,是自该公司1996年上市以来的最高涨幅。

育碧股价的长线走势,来源:同花顺iFinD
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差钱的腾讯完全可以捡漏式地低价收购育碧,但这项操作的难点在于当时的育碧十分臃肿,虽然历经多次裁员,但仍有着20000多名员工,腾讯绝对不可能会接受一下子增加多达两万名的外籍全职员工的操作,以致于有人猜想,如果腾讯收购达成,那么育碧或将迎来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
而育碧当时也正陷入“任人唯LGBT”的旋涡,这不仅让他们的开发效率变低,不得不雇佣双倍的员工来弥补,也导致做出来的游戏被打上“ZZZQ”的烙印,这些也是影响腾讯收购育碧的关键因素。
比如,据前《暗黑破坏神2》总监Grummz在X上透露,《刺客信条:影》在参与开发的“正确人士”的干预下,改变了原有的故事,转而以织田信长的一个黑人家臣弥助为中心。他还提到,他有许多可靠的信息源,来佐证他的观点。并且他补充称:“他们这样做不是为了讲一个很酷的故事,而是为了讲一个关于觉醒的故事,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牺牲掉优秀的剧情内容,这就是问题所在。

《刺客信条:影》过于“ZZZQ”的选角激怒了全球玩家,而社交媒体X上有玩家讨论育碧是否应该因为刻意加入DEI(多元化)而延期《刺客信条:影》时,没想到这得到了X的实控人埃隆·马斯克的回复。马斯克表示“DEI杀死了艺术。”马斯克的这一答复立刻被X上致力于打击“ZZZQ”的推主Grummz看到,Grummz说:“老马是明白人。”

致力于打击“ZZZQ”的推主Grummz转发马斯克的X后说:“老马是明白人。”
历时半年后,随着育碧宣布将旗下三大游戏IP的优质资产转移到子公司,而其庞大的人力成本和积难重返的经营模式仍留在母公司,最终也让腾讯拿到了想要的结果,这一当代游戏行业的“金蝉脱壳”之计,堪称是唯一能够让双方均感到满意的两全其美的神之操作。
育碧三大IP“卖身”腾讯,是老朋友再一次递出的“救命稻草”
《刺客信条》、《孤岛惊魂》和《汤姆·克兰西:彩虹六号》这三大IP是育碧的核心资产,其中《刺客信条》系列是育碧最具代表性的IP之一,全球累计销量超2亿份,此外《全境封锁》《彩虹六号》等IP在游戏用户群体中知名度也颇高。
虽然如今腾讯已经可以名正言顺地共享育碧的三大核心游戏IP,但同为全球范围内的头部游戏厂商,腾讯和育碧的合作由来已久。
早在2018年,腾讯就已经购入育碧母公司Guillemot Brothers Limited 5%的股份,成为育碧的股东之一,不过根据双方的协议,腾讯不进入董事会,也没有投票权。这笔交易帮助育碧抵御了维旺迪的恶意收购,保持了独立性。
通过这次战略投资,双方约定腾讯在中国市场代理发行部分育碧游戏,并推动育碧旗下游戏进入中国。2021年7月腾讯宣布与育碧达成战略合作,并拿下《全境封锁2》国服的独家代理, 同年获得版号,然后在2022年开启了限量测试。不过直到2023年11月23日,由腾讯代理的《全境封锁2》国服才正式上线WeGame平台,腾讯通过社交裂变玩法使游戏的日活跃用户数提升了37%。

2023年11月23日,由腾讯代理的《全境封锁2》国服正式上线WeGame平台
到了2022年,腾讯进一步增持育碧股份,与育碧董事长达成协议,育碧董事会同意腾讯继续增持育碧,持股上限为9.9%。这次增持是通过腾讯向育碧最大股东Guillemot Brothers Limited注资3亿欧元,获得了其49.9%的股份。
通过这次股份收购,腾讯获得了育碧超过11%的总股权,其被允许在育碧的直接持股比例也上涨至了9.99%,间接持有7.49%的股权,拥有9.19%的投票权。
但是育碧方面始终对于腾讯的话语权有诸多限制,当时腾讯的增持伴随着一系列限制条件:腾讯在5年内不得出售其持有的育碧股份。此外,在8年的时间里,腾讯不得增持育碧超过9.99%的股份,且腾讯不拥有任何业务否决权。但腾讯的这次增持进一步巩固了双方的合作关系,也从此拉开了与育碧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大幕。
比如,2023年腾讯天美工作室与育碧合作开发的开放世界RPG手游《刺客信条:代号JADE》首次曝光,背景设定在秦朝。从腾讯于2023年12月获取版号的信息来看,该游戏正式定名为《刺客信条:侠隐》。不过目前该产品并未上线,此前有消息说大部分人员被调去支持《元梦之星》项目,但随着《元梦之星》进入稳定运营期,以及腾讯注资育碧全新子公司,可能会加速《刺客信条:侠隐》的上线日期。

腾讯天美工作室群开发的《刺客信条:侠隐》于2023年12月获得版号
此外,腾讯与育碧在“刺客信条”IP以外的游戏产品方面的合作也在稳步推进。除了代理发行《全境封锁2》国服版本外,腾讯还正在开发《全境封锁:曙光》手游,目前已拿到版号,并且腾讯还拿到了《彩虹六号》端手游的版号,但目前它们仍未上线,仍在积极推进中,可见腾讯对于育碧IP在中国市场的合作还是慎之又慎的。

《彩虹六号》国服集结中
随着2024年育碧陷入财务危机,股价触及十年来的最低点,进而传出了腾讯将要收购育碧的传闻,直到今天才尘埃落定。育碧方面也透露计划使用腾讯这笔巨额投资降低公司的整体负债。不过交易完成后,新子公司仍将由育碧独家控制并纳入其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可以说,腾讯与育碧的这一场合作,是老朋友再一次递出的“救命稻草”。相关声明发布后,截至当日收盘,育碧股价涨13.62%,报3.17美元每股。

育碧股价在相关声明发布后迎来大涨,来源:同花顺iFinD
长青战略瞄准国际市场,腾讯斥资91亿将育碧三大IP一网打尽
据悉,育碧新设立的子公司将拥有一个专门的领导团队,有权在开发、营销和发行等方面迅速做出具有重大影响的决策,以确保三大系列IP能够持续发展、吸引新的受众群体,并在未来数年里提供开创性的游戏体验。
而对于此次腾讯注资育碧全新子公司的合作,育碧与腾讯的高管都发表了不少言论,但值得注意的是,双方高管的言论中有一个共同点是,都提到了新公司重点推动三大IP向“长青化”生态转型,比如:育碧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伊夫·吉勒莫表示:“我们致力于构建强大的游戏生态系统以实现常青化,发展高影响力品牌,并依托尖端及新兴技术打造全新IP。”腾讯总裁刘炽平则表示:“我们坚信,这些系列游戏具备巨大潜力可发展为长期的长青游戏平台,并为玩家创造引人入胜的全新体验。”
游戏“长青化”正是腾讯近两年以来每逢发布财报后针对游戏业务必谈的一个重要战略。2024年的腾讯游戏业务,以9.89%的增速狂飙至1977亿,约占总营收的30%。根据游戏工委发布的《2024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24年全国游戏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53%,可见腾讯游戏跑赢了“大盘”。
2024年腾讯游戏业务一扫2023年被马化腾批评躺在功劳簿上不进则退的颓势,其背后正是腾讯的长青游戏战略大获成功,财报特别指出,其“扩充了长青游戏组合,数量已由2023年的12款游戏,增加至2024年的14款,并持续培育具备长青潜力的新游戏”。
不过,去年腾讯本土市场游戏收入同比增长10%至人民币1397亿元,国际市场游戏收入同比增长9%至人民币580亿元,腾讯海外游戏收入距离腾讯早几年提出的国内与海外收入五五开的目标仍有距离。而育碧旗下在国际游戏市场颇具影响力的三大IP或将会是破局之道。
曾主导多起腾讯游戏业务投资案例的腾讯高级副总裁马晓轶在2024年5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推动腾讯游戏业绩增长的,是被腾讯内部称之为“长青”(Evergreen)的游戏——也就是真正的头部的、大DAU的游戏。这并不意味着中小游戏不重要,只是体量到了腾讯这个规模,客观来说,在业绩上真的不能依靠中小游戏。
马晓轶进一步解释道,很多公司认为业绩增长就是要不停地出新的游戏,但腾讯内部认为,这个行业不是这样的——从全球来看,游戏市场进入成熟期之后,市场的主要驱动力来自那些已经获得大量用户的成功产品、IP系列、游戏平台,或者一个游戏进行平台化的运作。这样的产品才是驱动行业往前走的最大动力。说实话,行业里有很多公司每年发布了很多新产品,但其实老产品掉下去的数字比新产品增长的还多,加起来全年还跌了。
“我们观察到,当一款游戏往平台化的方向发展,这就是适合我们、也适合成熟市场的做法”,在马晓轶看来,好的游戏即平台,很多的长青游戏已经不单单是游戏,而是成为了游戏平台。比如《和平精英》与《穿越火线》上有各种各样的射击玩法,《英雄联盟》相关玩法也衍生出一系列产品,包括已经很成功的《金铲铲之战》。
马晓轶表示,“与其做以分发为主导的游戏平台或是以硬件为区隔的游戏平台,不如支持我们的游戏做大做强,做成平台级的游戏,当一个游戏的DAU和用户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它的威力可能远比很多游戏平台还要更大,这是我们认知的未来。”
由于腾讯看到游戏平台化的趋势,而在竞技游戏之外,知名的IP系列游戏无疑拥有最适合平台化的先天条件,于是拥有多款知名游戏IP的海外游戏巨头育碧无疑成为腾讯瞄准国际游戏市场的最佳合作IP方之一。
育碧现在也可以称得上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从刚刚上线的新游戏《刺客信条:影》的销售表现来看,他们的游戏研发实力并没有出现断崖式下跌。这款游戏在发售一周内,全球玩家数量就突破300万、刷新了该系列首日销量亚军、PlayStation平台首日最佳表现等纪录,玩家的累计游戏时长也超过4000万小时。
事实上,育碧曾经两次宣布《刺客信条:影》延期发售,并且给出的解释是要进一步打磨游戏,以满足玩家的期待,并力求给玩家带来惊喜。这也被业界认为是育碧在背水一战,因为《刺客信条:影》的销售表现或将直接影响到腾讯对于“收购”育碧的出价。最终,在《刺客信条:影》发售的一周后,传来了腾讯决定以91亿元的代价注资育碧将旗下三大核心IP打包而设立的子公司的消息。

刺客信条:影》的销售表现或将直接影响到腾讯对于“收购”育碧的出价
一位接近腾讯的人士透露,刘炽平非常乐见于通过这次投资来进一步巩固与育碧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腾讯对育碧的创意和人才一直充满信心。在刘炽平看来,育碧游戏系列有巨大的潜力发展成为长期的长青游戏平台。
近年来,腾讯持续加码全球游戏资产,此前已投资《堡垒之夜》开发商Epic Games、《艾尔登法环》厂商FromSoftware等。此次入股育碧拆分三大核心IP而设立的全新子公司,将有助于腾讯补足其在海外市场缺乏高知名度游戏IP的短板,也标志着腾讯已将其长青游戏战略真正瞄准了国际游戏市场。

腾讯花91亿注资育碧子公司,正是看上了育碧三大游戏IP多年积累的全球影响力
活动|刺客信条影创作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