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壶滴漏文物考据
修改于03/06209 浏览综合
铜壶滴漏是一种古代的计时工具,它利用滴水来计量时间。
历史背景:
交泰殿的铜壶滴漏是乾隆十年(1745年)制造的,至今仍然完好地保存在故宫交泰殿内,是中国保存至今仍然完好的漏壶之一,它由日壶、月壶、星壶和箭壶四个铜壶组成,通高2.64米。壶盖上插有刻划十二时辰的铜尺,通过浮舟的升降显示时间。
文物特点:采用多级漏壶设计,通过龙头滴水,箭壶中的浮舟托起木箭上升,与铜表尺对照读取时间。其设计精巧,体现了元代计时技术的水平。
工作原理:
铜壶滴漏由四个铜质壶组成,分别是日壶、月壶、星壶、受水壶。日壶最大,月壶次之,星壶再次之,受水壶最小。
上三壶底部均有一个小孔,连接一节铜壶嘴,伸向下一个铜壶口,向下壶滴水。利用小孔漏出的滴水,通过伸向下个壶壶口,滴滴匀时不差的原理来计时。
每壶都有盖,减少蒸发水份,盖中有圆孔承接上壶嘴滴漏的每一滴水珠,底壶盖上多有一个标尺孔,底部内设一浮板,浮板中央插有一把标尺,标尺最高处横有一固定指箭,指向底壶外侧一个标有“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的刻尺。~~“所以咱铜壶姐手上拿着的刻尺就是这样来哒”~~
底壶进水后,对浮板产生浮力,随着水面升高,浮板带着标尺及指箭,由壶盖中的标尺孔慢慢升高,标尺顶部横向指箭也延着刻尺的轨迹慢慢上移,而指箭所指刻尺上时辰刻线,即是当日当时的时刻。#物华弥新 #物华弥新创作者激励计划 #铜壶滴漏 #物华弥新铜壶滴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