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英杰论』标杀. 魏. 001. 曹操篇
精华修改于2017/08/17891 浏览综合
作者:黑白玄素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人),155-220,多年头痛,于洛阳寿终归天,享年六十六岁。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称号:【魏武帝】
曹操命终时,谥号“武王”,在同年十月,其子曹丕登基,立国号大魏,追谥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通常来说,平乱或者打天下的皇帝容易被追谥为武帝,曹操戎马一生,在不断的克敌制胜中走到这一步,成为独据半壁江山的诸侯,被追谥为魏武帝,也是实至名归。

技能一:【奸雄】
见于演义第一回目《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在后半章介绍曹操过往生平时,写到汝南许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劭不答。又问,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操闻言大喜。
正史未提,有《孙盛异同杂语》提之,与演义同。
小结:在三国时期出现九品中正制,而科举制则起于隋唐,所以在汉末时想打下一番事业,知名度不可或缺,那么获得知名度的快速方法,就是靠知名人士给你好的评价甚至推荐你,这和当今世道无异。
在当时有一个叫许劭的人,是一位喜欢点评世人的名士,曹操找到他让许劭给他一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曹操很高兴。笔者认为这并不能体现他就有多奸诈,或者向往奸诈什么的,应该说是他对自己的能力和潜质感到欣喜,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这里就要引用易老的说法,我曹操治理世道即为能臣,扰乱世道则为奸雄,那我的本事该有多大呢?况且我得到如此高的评价,谁人敢轻视我曹操?

语音1-1:【宁叫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见于演义第四回目《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
曹操持七星宝刀暗杀董卓失败时,自知不可久留,驾马自东门出。到了成皋时天色已晚,曹操便欲投奔父亲的结义弟兄吕伯奢,并得到好意招待。曹操闻听有磨刀声,以为会被擒获,不问青红皂白拔剑接连砍翻八口人,才知他们是为了杀猪款待。曹操急欲走,路遇吕伯奢,恐遭吕伯奢记恨报知官府,于是又拔剑杀了吕伯奢。与曹操同行的陈宫说:“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曹操则回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后来陈宫弃他而去。
正史未提,但因果不同。
《魏书一·武帝纪》载: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
有《魏书》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有《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有《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小结:由此处来看,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应是无疑的,但毁誉参半。而笔者认为,两本《魏书》无疑略偏袒曹操的,而演义则是贬低曹操,唯《世语》和《孙盛杂记》略可信。
曹操知董卓残义损善,唯恐被抓回去问罪,那么保持一份谨慎,时刻提防。在心里这更弦被触动后,反应过激误杀数人,这是有缘由的,在那种乱世类似的情况不会少,只不过做这事的是个名人罢了。更何况《孙盛杂记》中曹操还是悲哀的说一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还是有怜悯之心的,和那句演义里面的程度也有很大的区别,若换做袁绍杀完还可能唾一口说贱民葬了我的手。

语音1-2:【吾好梦中杀人。】
见于演义七十二回目《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曹操此时西进被拒,败兵退至斜谷,夜传口号“鸡肋”,以乱军心之罪名怒斩行军主簿杨修。演义谈起曹操何故积怨至深时,其中有一个事件是这样的。
曹操怕有人暗中谋害他,便说:“吾好梦中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结果有一天他在白天睡倒,被褥落地,近侍慌忙盖上,曹操却突然起身杀了近侍,又睡倒。起来后假装问是谁杀的,众人实答,曹操痛哭并厚葬之,众人都信了,惟杨修不信,叹一句:“丞相非在梦中,军乃在梦中耳。”
正史未提。
小结:此事难知真假,就好似一本以攻击丑化曹操为能的书《曹瞒传》中记载有,曹操为了表示自己守法严谨,对一名宠妾约定几时叫醒他,那姬妾见曹操睡得香熟不忍叫醒,待到曹操自己醒来后,棒杀该姬妾。且抛开真伪性不论,处于古代言出必践的风气里,作为一个庞大势力的领导者,如遇此事,诸君何为?

技能二:【护驾】
语音2-1:【魏将何在?】
语音2-2:【来人,护驾!】
曹操一生戎马,遇险无数,被救的次数自然也多,在此引用演义六十回目《张永年反难杨修,庞士元议取西蜀》中张松讥讽曹操的一句话:“丞相驱兵到处,战必胜,攻必取,松亦素知。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
接下来笔者将通过这几件事,来介绍曹操得到部下救援的经历,当然这只是一部分,其他的我就不再一一找出来了。
濮阳攻吕布
见于演义十一回目《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候濮阳破吕布》及十二回目《陶公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破吕布》
曹操攻徐州,辖地兖州被吕布强取,曹操回攻吕布,双方三次大战,以第二次大战最为津津乐道。
陈宫多谋,给吕布献计,让濮阳城内巨富田氏遣人密信曹操言称濮阳空虚,愿作内应配合曹军攻城。曹操新败,正无计夺城,得此讯大喜过望,但依刘烨建言分军三队。
当晚曹操带着李典、典韦、夏侯渊、乐进入城,一路跑到州衙府不见人,自知中计,却已来不及脱逃,四方各有吕布军士杀出,进退不能。典韦从南方突围,不见曹操,冒烟突火,返身杀回。而曹操正遇吕布,以手掩面,被吕布用画戟在头盔上敲击了一下,问曹操在哪,曹操慌忙往反向指去说是那骑黄马的,支开了吕布。正巧又在东门遇着典韦,典韦护住曹操杀出一条血路,过城门时,坠下一火木打到曹操战马后胯,战马扑地,曹操勉强撑住,手臂和须发被烧伤,幸得夏侯渊和典韦救出。曹操骑上夏侯渊的马,得回大营。
正史未提,在《魏书十八·典韦传》中只提到一战濮阳时典韦飞戟夺命的事情。
宛城战张绣
见于演义十六回目《吕奉先射戟辕门,曹孟德败师淯水》
曹操起兵十五万讨张绣,贾诩劝张绣请降。曹操收降张绣后,每日受款待。一晚曹操醉,想要嫖娼,他的侄子曹安民说见到一个美人是张绣的嫂子,曹操派兵请来动了心思,一来二去就把邹氏上了。张绣从家人处得知后,怒不可遏请贾诩共谋,贾诩请来偏将胡车儿,约定张绣灌醉典韦后,由胡车儿去偷典韦的一双镔铁戟。
那天晚上,曹操与邹氏饮酒作乐,先前生疑被蒙骗过去,后醒觉是叛乱,忙叫典韦。典韦在喊杀声起时已醒,找不到双戟,便提刀出寨抗敌,门首军马无数,典韦奋力向前砍翻数十人,刀被砍缺,便提起两名敌兵挥舞,又杀了十数人,绣军无人敢进,远射之,典韦据死守住寨门。典韦因先前身受数十道枪伤,又被射入数箭,更有敌兵摸后一枪捅入典韦心窝,典韦力战身亡,死后仍无人敢上前。而曹操凭靠典韦守住寨门从后逃走,右臂中箭,侄子曹安民被杀,在骤马度淯水后,马被射倒地死,曹操长子曹昂赶至献马,被乱箭射死,而曹操得以走脱。事后,曹操为典韦大哭,每次经过他的坟前都要给他上中牢祭祀他。
《三国志·张绣传》载:太祖南征,军淯水,绣等举众降。太祖纳济妻,绣恨之。太祖闻其不悦,密有杀绣之计。计漏,绣掩袭太祖。太祖军败,二子没。
正史提及张绣因曹操占了他的嫂子,并且有意拉拢副将胡车儿被辱而反,但是他也这样折腾好几次,此处演义和正史内容几近相同,不作另表。
小结:典韦救主百险莫辞,是不可多得的壮士,曹操侥幸在纷乱中存活也实属不易,此处无可争议,留待典韦篇细表。

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
见于演义自四十五回目《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至五十回目《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
在前面曹操垂手取得荆襄后,自称八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奔南方,他要剿灭江东氏族和刘备集团。但因用人有误,遣蒋干两度说周瑜,第一次盗回书信折了水军大将蔡瑁、张允,第二次请回凤雏庞统中了连环计,中间夹有被诸葛亮草船借箭,黄盖苦肉诈降的插曲。决战前夕,诸葛亮在筑七星坛祭风,曹操在写《短歌行》述志,主角周瑜则把诈降火船和艨艟斗舰准备完善。
待到东风大起,黄盖乘船插青龙牙旗去降曹操,被程昱识破,文聘阻之不及,黄盖策船放火突入曹军船队中,火逐风飞,天地一片通红。张辽赶至一箭射黄盖入水,护着曹操在火林里走,径直奔向空阔可走的乌林,背后杀来吕蒙,张辽抵住,徐晃抵住凌统。甘宁突出砍翻马延、张顗两员副将,曹操本欲逃往合淝,不料有太史慈和陆逊把守,曹操转逃彝陵,留张郃断后。
走了一段路程,曹操心痒立死亡旗帜,遥指乌林西一段山路险峻的地方,却不见有伏兵,笑周瑜诸葛无谋,话未落杀出赵云,徐晃张郃抵住。又行一段路,会合许褚李典,众人在葫芦口做饭,曹操又笑,不料杀出张飞,许褚上前战之,曹操得走。行至一岔路口,有大路小路各一,曹操见小路上有烽烟,料想是诸葛亮故意让他们不敢走这条小路,但他就偏要走小路。此时曹军人饥马乏,焦头烂额,衣湿甲弃,行于隆冬之中,苦不堪言,到了泥泞地担土伐柴填平,通过之后复笑,岂知有关羽截住去路,让魏军尽皆亡魂丧胆。曹操本欲决一死战,被程昱劝阻,让曹操和关羽说情,曹操谈起旧情,关羽义薄云天,便放曹操一行人离开。曹操此时只剩百十人马,幸遇曹仁引军来救,捡回一命。
演义中场面越宏大的事情,水分就越多。赤壁之战不可不谓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但是,不按演义上的剧本来。
《魏书一·武帝纪》载: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蠢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蜀书一·先主传》载: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萱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蜀书四·诸葛亮传》载: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呈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择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杈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蜀书五·关羽传》载: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塑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吴书二·吴主传》载: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于江陵,使乐进守襄阳。
《吴书八·周瑜传》载: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小结:由以上几位重要参演角色的传记中可知:诸葛亮没有激周瑜,没有舌战群儒,没有草船借箭,没有做法借风,没有智算华容,他只是去和孙权约谈和盟就完事了;蒋干没有出场盗书遇凤的戏份;黄盖诈降未苦肉;庞统没授连环计;关张赵没有设伏,更遑论义释华容道。
赤壁之战只是因为北方人征打南方,水土不服而使曹军将士不在状态,并爆发瘟疫,又因不善水战被大火烧了一把,二十万军死伤不计。曹操逃跑时防火烧了其他战船以免资敌,然后在前面逃啊逃,孙刘联军就在后面追啊追,是啊北岸曹军那么多,你们一群南岸将士就想偷渡过去藏匿在曹军向后撤退的路上设伏,谈何容易?曹军一直跑到华容道,泥泞沼泽路不堪行,是曹军中站出一群老弱病残,手抱茅草卧倒在沼泽中,供大军踏过。虽然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因,曹操经历了一场惨败,但是岂有演义上那么不堪呢?

割须弃袍,夺船避箭
见于演义五十八回目《马孟起兴兵雪恨,曹阿瞒割须弃袍》
黄奎与马腾密谋杀曹操,不料计泄反为曹操所杀。马超得知此讯,咬牙切齿,欲戮曹操,与叔父韩遂一并起兵二十万攻向长安。长安郡守钟繇中计失了长安,曹操派曹洪徐晃守潼关十日,但曹洪性急,第九日失了潼关。曹操引兵叩关,马超领着西凉兵来势凶猛,大败曹兵,马超马岱庞德等人冲入中军捉曹操。曹操在乱军中奔逃,听到有西凉军喊:“穿红袍的是曹操!”他就脱了红袍;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曹操用刀把长髯斩断。此事被报知马超,马超叫拿:“短髯者是曹操!”曹操又慌忙扯旗角包住脖颈,狼狈不已。曹操仓皇逃窜时,马超已追上来,一枪搠入树中,拔下时曹操已跑,有曹洪来救,打了一会,夏侯渊来助,马超暂退。
回营后徐晃进谏,定计让徐晃朱灵去河西伏于山谷中,遣曹洪去蒲阪津安排船筏,而曹操自己领兵渡渭水,马超却从细作处探得消息,也做应对。曹操整兵渡河时,按剑坐于南岸,忽然有马超杀来许褚忙背上曹操逃上船,马超派人骑射之,船上人皆中箭落水,唯许褚独奋神威,双腿夹舵摇撼,一手使篙撑船,一手举马鞍遮护曹操。渭南县令丁斐,见情况紧急,怕曹操有性命之忧,便放出漫山遍野的牛羊,西凉兵见了都去抢着去取牛马,无心追击曹操,曹操因此得脱。
《魏书一·武帝纪》载:是时关中诸将疑繇欲自袭,马超遂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叛。遣曹仁讨之。超等屯潼关,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秋七月,公西征,与超等夹关而军。公急持之,而潜遣徐晃、朱灵等夜渡蒲阪津,据河西为营。公自潼关北渡,未济,超赴船急战。
《魏书十八·许褚传》载:从讨韩遂、马超于潼关。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馀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馀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贼来多,今兵渡已尽,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
《蜀书五·马超传》载:超既统众,遂与韩遂合从,及杨秋、李堪、成宜等相结,进军至潼关。曹公与遂、超单马会语,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盼之,超乃不敢动。
小结:由此可知,割须弃袍没有,夺船避箭有,但许褚武勇过人,又忠心耿耿,数次保护曹操,曹操因此无恙,留待许褚篇细表。

死亡语音:霸业未成,未成啊……
在历史中曹操死时只是在安排后事,对家庭的一些琐事都说了说,并没有发出如此悲壮的慨叹,笔者认为那样顾念家庭的曹操反倒是一个真性情的好男人,反正打拼下来的事业,自有自己的子嗣和一干文臣武将辅佐,不必担忧,毕竟担忧也无用罢。
但从这句话来看,曹操是在愤慨自己不能多活几年完成统一天下的霸业。其实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就已经了解到自己已经没有希望看到天下一统,之后的战略行为大多只是在巩固版图的完全,想夺天下却没有多大精力了,壮心不已也无用,于是下手进位魏王,只是撒手人寰前都没敢迈出称帝的一脚吧。
“若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

总评:剖析曹操这个人物,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致是青壮年时期,那时的曹操是一名能吏,一名满腔热血的报国青年,引用一句林则徐的自勉联:*******,*******来形容他也毫不为过。这时的曹操只想让和平重回大地,他在联盟分崩离析后看清了实力的重要性,无论自救还是救国,都要成为一方军阀,他开始着力培养自己的势力,秉持坚韧不拔的精神,他走到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是中年时期,曹操先是忍辱负重在袁绍底下做打手,后来剿灭黑山贼获得了濮阳,攻打黄巾军夺得兖州,还迎来了一大批的人才。老父被杀,他向徐州挥屠刀,并不是怨恨他人,只是怨恨自己无能,弱者就常欺凌更弱的人,以此来掩饰自己的无能,殊不知此举会把最丑陋不堪的一面暴露在阳光下。然后兖州被张邈给了吕布,曹操在这个时间段,非常累,无能为老父报仇,经营的根据地被好友转身卖掉,他看不到存在的意义。好在有荀彧给他鼓劲,背水一战夺回兖州,并且得到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机会,加上屯田制和不看出身门第看能力的选才措施,曹操迅速积攒了名声人口和人才。他东征西讨,平掉吕布,袁术,解决衣带诏和刘备,向袁绍拔剑。他坚持了很久等来了乌巢奇胜,平袁氏三子,北征乌桓,花了二十年,统一北方,欲剑指荆襄。也是在这里,赤壁一战让统一的梦想和他擦肩,因为曹操已经忘掉了坚韧只有自满,而刘备身上还有坚韧的力量,这种力量指引着攻坚克难,打的曹操迷茫,浑噩的步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曹操已快入甲子之年,他最担心的刘备崛起了,眼前的河山他无望统一。确实,如果没有他,天下不知道有几人称王称帝,但他自己不免俗,沦为权力的追逐者,称魏公,加九锡。孔融,边让,杨修,崔琰,乃至忠于汉室的王佐之才荀彧,都是曹操内心极度害怕处于过度防御时进行无差别攻击的牺牲品。而下一个死的就是他自己,一个本应做曹候的曹王,他为了国家不断铲除癌细胞,最后自己成为最大的恶性肿瘤。年轻的他可以为了梦想抛颅洒血,在最艰难时也可以固守本心,而如今功成名就,他却随波逐流选择妥协,立于权力的巅峰,若问历史是什么,这,就是历史。
这是他从抗争走向妥协的一生,有伟大,也有卑微。
曹操,一位可敬的英雄,一个可悲的常人。

信手填一打油诗,聊表敬意,以寄曹公。
群雄逐鹿起峥嵘,匡扶社稷第一功。
可怜真心不作伪,后世只道是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