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简讯]“法国腾讯”Ketchapp终于也被腾讯“借鉴”了
最近微信小游戏《跳一跳》“借鉴”了Ketchapp《欢乐跳瓶》的事想必大家多少都有所耳闻,而如果你愿意玩一玩《欢乐跳瓶》的话,更是会惊讶于它们之间的相似度已经远超“借鉴”。
说实话,我有时候也挺鄙视腾讯,更多时候也会和大家一起嘲笑腾讯。但是这个新闻刚出来的时候,我除了在心里呐喊了一句“Ketchapp你也有今天!”之外,更多的还是替腾讯感到可惜。一方面就像游研社那篇文章说的,“微信小游戏有1000种方法去避免抄袭嫌疑,但他们没有采用任何一种。”另一方面,腾讯游戏最近向外释放了不少创新型的项目,比如前阵子挺火的《三竹里》和《末剑》,还有连自家的Wegame都没上而上了Steam的《死神来了》。相信大家在接触了这些游戏之后多少会对腾讯有一些新的认识,但是微信搞的这一出直接让腾讯游戏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一点声誉付之东流。
有关腾讯的讨论就先到这里,这次我们要说的其实是“也有今天”的那个Ketchapp。在游研社的那篇文章里,Ketchapp被形容为小游戏复制专家。其实并没有夸张,在小游戏复制和换皮方面,Ketchapp真的是专家级别的“行业标杆”,是很多独立开发者的噩梦。在维基百科里,对它有这样一段委婉的描述“Many of Ketchapp's games are unlicensed variations of popular casual games by other developers.”翻译过来就是“很多Ketchapp的游戏都是其他流行休闲游戏未经许可的换皮。”在著名游戏引擎Unity的开发者论坛上,还有开发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发布了一款成功的游戏,Ketchapp会在一周之内把复制过去,这是真的么?”这样的提问方式是不是让你感觉似曾相识?
不过在这篇文章里我并不想扒Ketchapp到底有没有换皮或者换皮了多少小游戏,我更想聊一聊Ketchapp高效的商业模式是怎样成为了独立开发者们的碎梦机器。
包括2名创始人在内,只有5名员工的Ketchapp,位于法国,而且还没有实体办公室。他们也不直接开发游戏,他们会想各种办法从全球“搜罗”各种或有趣或虐心的游戏创意,然后选一些他们觉得有希望的,分发给旗下的30家外包工作室去完成制作工作。并且按照大约一周一款新游戏的速度投向市场,用创始人Antoine的话来说,他们也不知道哪款游戏会火,但保持这样的高发布频率,总有一款会成功,而且成功的收益会远高于前面所有失败的付出。截止我写这篇熊猫简讯的时候,Ketchapp在AppStore的美国区已经累计发布了144款小游戏,执行力惊人。
然后我们就到了整个商业模式里最可怕的部分。在Ketchapp抓住机遇,拥有了譬如《2048》这样玩家数量巨大的游戏之后。他们在发布新游戏的时候,只需要在已有的游戏内弹出一条广告(你现在打开任何一款Ketchapp的游戏,看到的第一条广告十有八九都是它们自己游戏的),就能给新游戏带来巨大的下载量。而类似AppStore这样的应用商店,下载量会作为榜单排名的重要依据。所以Ketchapp发布的每款新游戏,或者每一款它们想大力推广的游戏,都能很顺利的爬到排行榜的前几名。而大部分玩家在选择游戏的时候,一般都会参考排行榜,前几名的位置就会给Ketchapp带来源源不断的新用户。Ketchapp就好像是个开足马力的换皮工厂,雪球越滚越大。
用这样的商业模式,Ketchapp绞杀了很多依赖小创意,但是没有技术壁垒,也没有市场运营资源的小游戏开发者的上升空间。《Threes!》的开发者Greg Wohlwend在《2048》上线之后发了这样一条推文。
“这是一种很复杂的感情,我们仍然被《Threes!》所受到的喜爱所鼓舞。但是这件事让我们不想再开发小而美的游戏了。”但还好Greg Wohlwend还在继续开发游戏,虽然已经不再小而美,但是拥有了更多随机与策略性,也能一定程度避免自己的游戏被轻易的借鉴了。
又到了福利时间:
这次我们要送的就是Steam版的《死神来了》!
游戏介绍可以参考移动版,戳下面
规则依然很简单:
1.在帖子下面回复《死神来了》即视为有意向参与活动
2.这周五(1月12号)23:00之后,我会从中抽出一位小伙伴
3.记得关注像素熊猫,动不动就会送游戏,嘘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