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进阶理论:“先下怪的是沙比吗?”
精华修改于2021/07/032617 浏览
注:为获得最佳观看体验,推荐读者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先阅读这篇关于“阈值”的文章
有戏言道2047第一定律为“先下怪的是**”,看似不着调的说法实际上反应了2047中先手存在的一些天然劣势。
用阈值的思想来看,先下怪导致后手可以选择下不同力量的生物建起力量阈值,要求对方跟进后续资源。而我们可以看到后续的跟进资源很多时候是亏的,比如最典型的buff激励,给一个2/6出2c+4实际上是两张卡下了4/10,净亏一卡,而后手可以通过下更大的怪(即这里的4/10)直接省去打一张buff。话说回来,如果你做这个操作是为了顶住对方后手的4/10,我们就已经亏一卡了,但是这却也是为了打破或扭转力量阈值而不得已的行为,否则我们就要面临生物被攻击消灭而丢失资源和据点被占领的负面效果。不过如果刚才的例子中对面下的不是4/10而是一个3/8,那么现在又到了对面要跟进资源了,而对面如果不想遭受被攻击和被占点的损失他也得交出后续资源,也很可能亏一张卡。但是,先下怪的人先走一步也就意味着双方资源相同的情况下他会先一步断档。这有点像三国杀中的决斗,双方要轮流出“杀”,如果“杀”的数量一样多,那先出杀的人便会最终失败。在这里,先下怪的人便是那个先出杀的人。
当然,实际情况要更为复杂,还有着跟进资源点数的大小(即+-多少力量)和单解的博弈,但是以一个简化的模型我们可以看出先下怪的确略有劣势。不过以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的跟进牌较多先下怪则更值得考虑。当然,不同卡组对于跟进牌与生物牌数量的选取本身也有不同,比如一些狂欢邦很缺生物,希望能抓到两三个6力生物,牌库的跟进牌浓度则较高,一些类说书卡组比如冥府帝,其前期跟进牌就只有黄金鼠。我们在先下怪的时候也可以考虑对方的力量阈值来选择下什么怪。
除此之外,先下怪的一方往往较难判断对面的卡组形态。比如说我们打一个祸岛,或许对面是个威吓岛希望我们下怪占点,但也可能是个松岛准备打一波快的。而对面看到你下的怪后则可以较好地判断你的卡组形态,从而调整自己的策略,达到后发制人的效果。
但是,很多实际对局中大家都没有选择憋费啊?难道是他们都是**吗?其实不然。首先,双方卡组往往有一套更想要有更多的费用和手牌开局,而另一方为了阻碍对方发展,要先打开局面,通过下怪的方式在承担先手劣势的情况下逼迫对方交出资源,压榨双方的费用与手牌,而不使得大局朝向对对方有利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2047中有类似于传教士和飞车党这样的探路卡,他们由于他们的特性被顶也不会让使用方承担多少亏损,小生物探路配合后备也是非常好的打破或反转力量阈值的手段。所以说,先下怪在很多对局中依旧是很合理的。
总的来说,先下怪的确存在一些劣势,但是由于实战的复杂性和节奏的要求,这体现的并不明显。这篇文章可能更偏向于理论,但还是希望大家感到有所收获~
最后,希望大家能不吝留下你手中的赞,这样的支持,便是笔者的最大动力~

(图源p站,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