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纷争坦克科普:1号坦克
2020/06/15249 浏览综合
一号坦克(德语:Panzer kampfwagen I[1],意为一号装甲式战斗车辆),是德国于20世纪三十年代初研制的一款轻型坦克,缩写为“PzKpfw I”,其官方军械署赋予的编号为“第101号特殊用途车辆”(SdKfz 101,这些字母编号是德国装甲车辆专用的)。一号坦克自1932年开始设计,并于1934年开始生产,原先仅作为德军建构新一代的装甲战斗与技术战术时所使用的训练用车辆,但后来将其投入了西班牙内战、二战的波兰、法国、苏联、北非。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也有使用。一号坦克在西班牙累积了战斗使用经验,而且还帮助德军分别于1939年和1940年将波兰摁在地上摩擦但却没有完成在法国投降之前占领巴黎的终极任务~

此为波兰战役期间的1号坦克(注意旁边坦克的炮塔,可以看出是二号坦克)

此为克虏伯制造的试验车,可以看出和量产型号很像了
一系列的型号:
一号A型(德文名称:Panzerkampfwagen Ausf A)德国军械署接受了LK B1样车并给予Sd.Kfz. 101的制式编号批准量产。第一批量产型被称为一号坦克A型,它是在LK B1 基础上改进而成:每侧4个大直径负重轮中的后3个装在平衡架上而第1负重轮为独立悬挂,而车体尾部比LK B1 更低矮,炮塔移至车体中轴线靠右。全车只有2名成员:驾驶员兼机电员、车长兼机枪手。从1934年7月至1936年6月共生产了818辆一号A型坦克,PzKpfw I Ausf A演习场景性能数据生产商:克虏伯、亨舍尔、曼、戴姆勒-奔驰、克虏伯-格鲁松(Krupp-Gruson)底盘编号:9001-10477
武备:两挺7.92mm MG13机枪(备弹2250发)
乘员:2人
引擎:Krupp M305
重量:5.4吨
变速箱:6档(5进1退)
长度:4.02米
速度:37km/h
宽度:2.06米
行程:145km
高度:1.72米
电台:FuG 2
服役动态第一辆量产的A型坦克于1934年9月装备部队,至1935年7月装备数量已经达到了475辆。最初,这些坦克被用于组成规模较小的装甲教导部队,以培训坦克手熟悉机械化的战争方式。战争爆发后,A型参加了波兰、法国战役。自1940年末至1941年,A型开始逐步从一线部队撤装,他们最后的战斗完成在1941年的芬兰和北非。
一号B型(德文名称:Panzerkampfwagen Ausf B)由于一号A型的风冷式柴油机存在严重的缺陷,因此1935年德国武器局命令使用LK B2 样车javascript:;波兰战役期间的Ausf B型坦克和一号A型的部件开发新的型号,在换装了迈巴赫液冷式汽油机后,定型为一号坦克B型。B型的车体加长,发动机盖改为纵置式,每侧有5个负重轮(后4个装在平衡架上)和4个托带轮。从1935年8月至1937年6月共生产了675辆B型。其中部分车辆改装了向上排气装置并加上了空气滤清器,适合于热带气候,它被称为一号Tp坦克并配属非洲军团[2] 。性能数据生产商:魏格曼、亨舍尔、曼、大奔、克虏伯-格松森底盘编号:10478-16500
武备:两挺7.92mm MG13机枪(备弹2250发)
乘员:2人
引擎:迈巴赫 NL38TR
重量:5.8吨
变速箱:6档(5进1退)
长度:4.42米
速度:40km/h
宽度:2.06米
行程:170km
高度:1.72米
电台:FuG 2
一号C型(德文名称:Panzerkampfwagen Ausf C)javascript:;试验期间的Ausf C型坦克作为装甲部队问路石的一号坦克A、B型在参加过揉捏波兰后就已过时,它被改造成各种变型车。未经改造的车辆在1943年完全退出现役成为训练车。但德国军械署仍希望对一号坦克进行全面强化而使其成为全新的侦察坦克。基于这一宗旨,1939年在一号B型基础上开发出重8吨的VK601样车,它最后定型为一号C型坦克。C型与A、B型在外形上完全不同,它的短粗车体上装有平衡式交错重叠负重轮并使用现代化的扭杆式悬挂。搭载改进的早期2号坦克炮塔,装有EW141机关炮一门和MG34机枪1挺,EW 141并没有使用20mm弹药也没有使用13mm弹药,而是采用了来自Pzb38/39反坦克步枪上的7.92×94 mm弹药(看起来和二号坦克布局相似,所以大部分人误解EW141为20mm)EW 141的开火模式为半自动,虽然有人称它为机枪,但是它无法进行全自动模式的射击。所以射速约100发每分钟左右。穿深:500m距离大约可以打穿24~25mm厚的均质钢装甲,30度夹角。javascript:;被盟军缴获的c型https://从1942年7月至12月共有40辆C型出厂,其中2辆在1943年被送往苏联战场配属于第一装甲师,其余38辆被送往西线,在盟军1944年ddy后全部损失。性能数据生产商:克劳斯-玛菲底盘编号:150101-150140
武备:一挺EW141 MG机枪;一挺7.92mm MG34机枪
乘员:2人
引擎:迈巴赫 HL45P
重量:8吨
变速箱:10档(8进2退)
长度:4.19米
速度:79km/h
宽度:1.92米
行程:300km
高度:1.94米
电台:FuG Spr Ger‘a’
一号D型(代号:VK1801)德国军械署还计划试验性地发展一种一号“重装甲步兵突破坦克”,顾名思义就是牺牲部分越野性能,带有厚重装甲用来掩护步兵冲击敌军要塞的支援坦克。1940年在一号A型坦克和VK601的混合基础上开发出VK1801样车,它也称为一号D型,由于拥有重装甲而达到20吨的重量。
一号F型(德文名称:Panzerkampfwagen Ausf F)javascript:;VK1801的量产型称为一号F型,它采用交错负重轮和极宽的履带,出入口设在车体两侧。虽然只有2挺机枪,但炮塔曲面防盾和车体前部装甲厚达80毫米,当时盟国方面还没有能击穿如此厚度的反坦克炮。1942年4月至12月共生产出30辆F型,其中八部于1943年夏天被送往库尔斯克投入实战。苏联对一号F型产生了浓厚兴趣,其后苏联轻型坦克中最重要的T-60系列也开始向重装甲化发展,并以大战后期的“T-80突破坦克”达到极致。南毛子首都保存了一辆完整的一号F型,但战时当地德军编制里并没有它的记录。性能数据生产商:克劳斯-玛菲底盘编号:150301-150330
武备:两挺7.92mm MG34机枪
乘员:2人
引擎:迈巴赫 HL45P
重量:21吨
变速箱:5档(4进1退)
长度:4.38米
速度:25km/h
宽度:2.64米
行程:150km
高度:2.05米
下面放图


都是在演习时的照片,1号坦克也是德国第一种量产坦克,虽然早早退役,但在波兰、法国战役中面对比自己更强的pt7 b1 s35 r35等等坦克时战绩仍然很好~可以说是德国坦克成功的起点!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