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0.9.5.725)版本新增26个武将登场!(仅有1女武将)

2020/05/131.6 万浏览综合
特别说明:新版本目前仅steam测试服更新,Tap预计下周更新。
以下为本次版本新增加26个武将说明:
【何桢】
何桢,魏光禄大夫,与羊祜为莫逆之交。有集五卷作《许都赋》。子何龛,武帝时任东夷校尉,鲜卑慕容廆攻辽东,他派兵助扶馀复国。累官后将军。桢曾孙充,晋朝重臣。官至中书监、骠骑将军、录尚书事,封都乡侯,在晋康帝和晋穆帝时辅政。其侄女为穆帝皇后。另一曾孙(何龛孙)何琦,著《三国评论》,其本是一个好古博学之士。可是为恐对母亲供养不周,就勉强当了一名县令。后来母亲去逝,他说:”所以仕者,实博利禄以供亲耳。今亲已卒,复何求焉。”于是罢官归野,耽玩典籍,以琴书自娱,成为一代高士,同时他的孝行也传诵千古。
【石鉴】
石鉴,字林伯。乐陵厌次今山东阳信人,三国曹魏及西晋时大臣。石鉴出身寒微,但志趣高雅公正亮直,仕魏官至并州刺史、假节、护匈奴中郎将。西晋建立后,石鉴被封为堂阳子。历任司隶校尉、尚书都督陇右诸军事、镇南将军等职,任内两次虚报战绩,因此遭免官废黜。后出任光禄勋,又任司隶校尉,不久加特进,迁右光禄大夫、开府,领司徒。后封昌安县侯,再迁司空、领太子太傅。又升任太尉。元康四年(294年)正月初一(2月12日),石鉴去世,谥号元。
【曹霖】
曹霖,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大臣,魏武帝曹操之孙,魏文帝曹丕之子,高贵乡公曹髦生父,母为仇昭仪。黄初三年(222年),册立为河东王。六年(225年),降为馆陶县王。魏明帝即位后,格外受到宠爱。太和六年(232年),封为东海王。嘉平二年(251年2月5日),去世,谥号为定,嫡子曹启嗣位。庶长子高贵乡公曹髦,成为曹魏的第四代皇帝。
【曹彪】
曹彪,字朱虎,三国时期曹魏皇族,魏武帝曹操之子。216年,曹彪被封为寿春侯。221年,曹彪进爵,升迁为汝阳公。222年,升为弋阳王,同年又升为吴王。224年,改封寿春县。226年,魏明帝即位,升迁,徙封地在白马。232年,改封楚王。嘉平三年(251年),因与王凌密谋废帝事败,被赐死,享年五十七岁。
【夏侯儒】
夏侯儒,生卒年不详,字俊林,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夏侯尚的从弟。三国时期魏臣,官至太仆。
【刘寔】
刘寔(220年-310年),字子真,平原郡高唐县(今山东高唐)人??。三国至西晋时期重臣、学者,汉章帝刘炟第五子济北惠王刘寿之后。刘寔出身寒苦,但他品德清洁,好学不倦,最终通晓古今。初以计吏身份进洛阳,调任河南尹丞,后迁任尚书郎、廷尉正、吏部郎,封爵循阳子。西晋建立后,历官少府、太常、尚书等职,进爵为伯。杜预伐吴时,以本官兼镇南军司。因子刘夏受贿获罪,而被免官。后被起用为国子祭酒、散骑常侍。元康初年,进爵为侯,渐升太子太保,加侍中、特进、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兼冀州都督。元康九年(299年),拜司空,迁任太保。其后转任太傅。永嘉四年(310年),刘寔去世,年九十一。谥号“元”。著有《左氏牒例》、《春秋条例》、《春秋公羊达义》等,今已佚。
【皇甫闿】
皇甫闿,魏参军。景元四年,随镇西将军钟会伐蜀,会谴闿、将军王买等从涪南出冲蜀军腹,会据涪县为东西势援。闿等令分兵据势,广张罗罔,南杜走吴之道,西塞成都之路,北绝越逸之径,四面云集,首尾并进,蹊路断绝,走伏无地。
【李辅】
李辅,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曹魏将领,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人。本为孟达心腹。司马懿率军围攻上庸时,他与达甥邓贤斩达首后开城投降。参加263年魏灭蜀战役,官拜前将军,钟会入汉中后,令其领兵一万,攻打蜀汉监军王含以五千兵力镇守的乐城。
【游楚】
父游殷,楚得既助而显名。楚为人慷慨,历位宰守,任职的地方都施以恩德,不爱好刑罚和杀戮。初为蒲阪令。曹操定关中,张既称楚才兼文武,操遂以为汉兴太守。后转陇西太守。太和中,蜀诸葛亮出陇右,吏民骚动,天水、南安太守各弃郡东下,楚独据陇右,率吏民城守。以功封列侯。明帝诏特听朝,罢会,自表乞留宿卫,拜驸马都尉。数岁,复出为北地太守,年七十余卒。
【李歆】
李歆,生卒年不详《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曾和姜维参与北伐,之后由于受到埋伏受伤,被姜维令人送入西川养病。
【王嗣】
王嗣,字承宗 ,犍为资中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后主延熙年间(238年-257年)举孝廉,迁西安围督、汶山太守,加安远将军,在任绥集羌胡,待以恩信,众皆归服,蜀汉北境得以宁静。后升任镇军将军,随大将军姜维北征,中流矢而卒,戎夷数千人为之会葬。
【李氏】
《三国演义》虚构人物。蜀汉江油关守将马邈的妻子。景元四年(263)冬魏将邓艾伐蜀,攻江由(今四川平武东南),蜀汉东川失守,马邈意欲投降,她怒斥丈夫不忠不义。最终,丈夫向魏国将领邓艾不战而降,她自缢殉节。
【刘璿】
刘璿(224年―264年),字文衡,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宗室,蜀汉昭烈帝刘备长孙,后主刘禅长子,北地王刘谌长兄,母王贵人。??刘璿生于建兴二年(224年),延熙元年(238年),立为太子。咸熙元年(264年),蜀汉大将军姜维闻刘禅举国降魏,便假装向钟会投降,设计杀死邓艾,但不久姜维和钟会起事之事泄漏,钟会和姜维同时被杀,刘璿也被乱兵杀害,时年40岁。
【杨敏】
杨敏,负责督农。诸葛亮卒,蒋琬为尚书令。敏毁琬“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后敏坐事下狱,众人以为必死,琬不计旧怨,使得免重罪。
【孙霸】
孙霸,字子威,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大帝孙权第四子。赤乌五年(公元242年),受封为鲁王。颇有盛宠,与太子孙和不相上下,萌生夺嫡争储之心,结交大臣和全公主陷害太子,造成朝野动乱,史称“南鲁之争”。赤乌十三年(250年),图谋危害太子,坐罪赐死。
【孙奋】
孙奋,字子扬(唐代《建康实录》误记为子阳),吴大帝孙权第五子,母仲姬?,其妻袁氏为袁术孙女(袁耀之女)。三国时期吴国宗室、皇子,初封齐王,因擅杀封国属官而被废为庶人,后改封章安侯。
【孙弘】
孙弘,三国时期吴国大臣,扬州会稽(今属浙江)人。官至吴国中书令、少傅。鲁王孙霸与太子孙和各植党羽,孙弘即依附孙霸。孙权病笃,而太子年少,于是以孙弘领少傅。孙权临终,召他与诸葛恪、孙峻等嘱以后事,孙弘与诸葛恪同为顾命大臣。孙权死后,孙弘因素来与诸葛恪不和,怕为所治,故而隐瞒了孙权的死讯,欲矫诏除掉诸葛恪,被孙峻告发。后诸葛恪请孙弘议事,于座中将其诛杀。
【陈化】
陈化,字元耀,汝南(今河南驻马店市下辖汝南县)人。三国时吴国大臣。
【李衡】
李衡,字叔平,荆州南郡襄阳人。孙吴官员,官至威远将军。
【孙壹】
孙壹,东吴宗室、将领,扬威将军孙奂庶子。其兄孙承卒,奉孙奂后,袭业为将。孙綝诛滕胤、吕据时,因畏惧受牵连治罪而率亲属部曲千余口逃奔曹魏。孙壹入魏三年死。
【殷礼】
殷礼,字德嗣,是云阳(今江苏丹阳)人。殷礼幼年时不爱好游戏,见识过人。起初在郡中任职,担任郡吏,十九岁时升任代理吴县县丞。孙权自称吴王时,征召殷礼担任郎中。?后来,殷礼与张温出使蜀汉,深得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称赞。不久升任为零陵太守。??殷礼也向赵达请教过方术,但是赵达爱惜自己的技艺并没有传授给殷礼。
【聂友】
聂友,字文悌,豫章郡(今江西樟树市)人,汉族,三国东吴名将。聂友少为县吏,至京城常与大将军诸葛恪等人交往、辩谈,因时论精辟,声名四溢。吴赤乌四年(公元241年),孙权将图珠崖(今海南岛),以问军师全琮,琮曰:“殊方异域,隔绝瘴海,水土气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自生疾病,转相污染,往者惧不能,反所获何?可多致猥亏江岸之兵,以冀万一之利。愚臣穷所不安。”孙权不听信。诸葛恪推荐聂友为珠崖太守,孙权诏加聂友为将军与校尉陆凯同往,获胜。孙权大悦,徵拜丹阳太守。后遭孙峻忌妒,欲以为郁林太守。聂友发病卒,年仅三十三,其墓在豫章。
【常俱】
吴国人,曾起兵反抗朝廷。
【胡赤儿】
胡赤儿,董卓女婿牛辅的心腹,牛辅营兵有趁夜出逃之人,军营中惊变,纷纷逃走,于是造成兵变,牛辅以为全军皆叛,取出金币与珠宝,与攴胡赤儿等五六人相随逃亡。攴胡赤儿和其他部下看上牛辅所持的财物,于是假意帮助牛辅出逃,将他重摔后斩首,并将首级送到长安。
【孙登】
孙登(209年-241年),字子高。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孙吴政治人物,吴大帝孙权长子,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异母兄。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孙登多次劝谏孙权,对时政多有匡弼。镇守武昌时,处理政务谨慎得体。嘉禾元年(232年),还居建业。赤乌四年(241年),孙登去世,年仅三十三岁,谥号宣太子。临终时上疏举荐贤才,孙权深感悲恸,此后只要谈到孙登就流泪不止。
【孙绍】
孙绍(生卒年不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东吴宗室,长沙桓王孙策之子,吴大帝孙权之侄。封为吴侯,后改封上虞侯。其子孙奉继嗣。
56
2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