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盆:如何正确地黑VV——维内托防护

2020/02/23517 浏览史海钩沉
我在想Tarara是不是看上我了,上次吞我的美战帖,这次吞我的意战帖
“欧陆三剑客的实力与名气成反比”
TapTap
今天我们来谈谈欧陆三剑客之首——VV的防护。
联动:https://www.taptap.com/topic/10129834 业余赏船-维内托 作者:Kii衣
VV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全身上下都布置着剥被帽体系。
“剥离被帽,能让打穿后面的装甲所需的弹道极限大幅增加。英国测试表明,15寸弹在65度角下打5寸装甲,没有被帽的炮弹,相比有被帽的炮弹,弹道极限要上升25%左右(1285/1030=1.247)”
“这个弹道极限的增加,会根据炮弹口径、重量、入射角、弹型设计、装甲厚度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剥被帽会让装甲的等效厚度增加,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吞拿鱼大佬
——主装:
VV主装的绝对厚度是3in+11in,外倾19°。其中3in的匀质钢外置起剥被帽作用,其后方是250mm发泡水泥用于提升脱被帽的可能性与阻止进水。水泥之后就是280mm的KC钢。根据意大利官方的数据,VV面对自己的主炮的免疫区下限为16km,这确实相当优秀,与大和的单层大厚度410*19°,俾斯麦的主装-穹甲段一起构成了二战三大最硬侧舷。
——水平防护:
VV的水平防护同样地有意思。
吞拿鱼:
其水平防护主要由36mm的露天甲板/70mm的剥被帽上装,以及90mm(动力舱外侧)/100mm(动力舱内侧)/100mm(弹药库外侧)/150mm(弹药库内侧)构成。
如果按照剥去被帽后弹道极限提升25%来估算,那么带入经验式后可以得出,面对英国15寸/65度角下:
动力舱的36mm露天甲板+90mm装甲甲板(外侧部分)=131mm等效
70mm剥被帽甲+90mm装甲甲板(外侧部分)=128mm等效
弹药库的36mm露天甲板+100mm装甲甲板(外侧部分)=142mm等效
70mm剥被帽甲+100mm装甲甲板(外侧部分)=140mm等效
动力舱和弹药库内侧的装甲甲板厚度更大,等效厚度自然也更大。
这里面没计入露天甲板的背板(9mm)、12mm的上甲板、以及装甲甲板的背板(12mm),将这些也计入的话,等效厚度还会有一定提升。
显而易见的是,这种剥被帽体系确实能够增加装甲厚度等效。然而,俾斯麦在相同的条件下的防护水平:
动力舱的50mm露天甲板+80mm装甲甲板=126mm等效
145mm上装+80mm装甲甲板=130mm等效
弹药库的50mm露天甲板+95mm装甲甲板=143mm等效
145mm上装+95mm装甲甲板=146mm等效
VV的水平装甲外段与俾斯麦的差别确实不大,不过由于内段中甲板的绝对厚度更大,VV的水平防护相对俾斯麦是有不小的优势的,VV的弹药库内段甚至可以和衣阿华扳一扳手腕。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VV的动力舱水平防护能在21~22km处就被Mk-6的超重弹撬开,有丧失动力的危险。
——水下防护-普列塞系统(部分内容摘选自西洋大佬,雪落与44)
普列塞系统可是“进水减伤”的能力的。(滑稽)
普列塞的原理实际上和传统的“三明治”没什么区别,依靠包裹在圆筒外的液舱将冲击波均匀分散至圆筒上,圆筒坍塌吸能。而VV的三重底设计预留了将一侧的进水导入另一侧,以平衡舰体受力的功能。
VV的普列塞理论最大防雷能力为320kgT·N·T当量,最大纵深7.5m。
然而,隔壁美国人从一战用到二战的北卡的五层系统,标称防雷能力700磅(317kg),且得到实战检验,最大深度仅仅5.6米。
VV吃340kg雷,进水3000多吨,把第三炮塔弹药库人员几乎全体淹死(40死17伤)。而这一发的命中位置在VV的X炮塔之前,纵深至少为5.5m。而北卡,同样的靠近首尾,深度降低,而且吃了标量435kg(960磅)日本渔雷的北卡,进水不到1000吨,死5人伤20人。
这是否说明普列塞系统是垃圾?那也未必。
德军缴获了“帝·国”号用于试炸。330千克的S1,折合511.5千克的T·N·T,炸在舰体中部的112号肋骨上,定深为4米,正是普列塞系统宽度最大的位置。结果是:舱壁完好无损,轮机舱干燥。
这证明了什么?
任何一次渔雷与TDS的对抗,都是很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结果。而实验所得出的结果,往往与事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就拿KGV纵深4m(不考虑TDS后的空舱)的狭窄TDS来讲,在实验中确实成功地扛下了1000磅T·N·T当量的爆炸。俾斯麦的TDS也成功通过了实验,然而却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焊接问题而被一发航雷打进了水。
综上,普列塞有用吗?肯定是有用的。但是并不是所谓的“扛雷神器”。抛开维修与制作工艺要求等限制,普列塞实际上也就和普通的“三明治”一个等级,在纵深足够的情况下,没必要深究到底哪个的防护效果更好,无脑吹与无脑黑都是不可取的。
传送门:
https://tieba.baidu.com/p/5831605253 终结斗兽棋的雪落
——水下防护-水中弹
“阿喀琉斯之踵”
这真没啥好讲的,新锐舰倒第一,40+15+20mm的匀质钢接近裸奔,主装下延几乎没有。
TapTap
最后,是布局。
“得益于”普列赛系统占用的巨大舰体深度,VV的核心舱高度顺利达到世界第一,主装甲带多高,核心舱就多高。巨高的核心区,导致其甲板吃有效弹的概率比主装与水下大得多。单纯的核心区高也没问题,然而VV的动力舱根本没有防崩落层,只有12mm的背板能起到些许作用,崩点破片进去核心舱直接不保。
弹药库段TDS收窄导致效能减小是每条BB都必须面对的问题。KGV把雷甲挪了位置,黎塞留加了泡沫橡胶,VV没有任何处理。。。
更要命的是,VV她是上药下弹。。。
瑕不掩瑜,尽管bug问题不小,但是整体防护水平还是相当不错的,在布局上面的亮点确实惊艳。
TapTap
12
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