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o对 完美的一天 的评价



Miko

TapTap玩赏家
2025/3/1
惯例按我一句话来说的话,这款游戏是
时间循环+梦核+90年代末背景的一款叙事解密游戏
————————
1.提到90年代末,能想到什么?
牛仔裤,大头厚底的皮鞋,红扑扑的脸颊,教室里响着六年级课文《月光曲》的读书声,恰好是那段经典的比喻句。前面还有位同学后背被贴了张写着笨蛋的纸条,还有发声前总会嗡鸣几声的教室扩音器传来校长的放假通知
杂志的幽浮外星人不知是不是98年美国2k的幽浮游戏,外星人热,世界未解之谜,51区,UFO,麦田怪圈,大量的地摊杂志构成了那个年代独特的神秘学氛围,哪怕互联网现在也能见到1999年保密协议
街道上喇叭的吆喝声混着任贤齐伤心太平洋的音乐,飞船里播放的白桦林,记得那时候古天乐版的神雕侠侣也火了好一阵子,贺卡里说后桌的柯云同学长得像还珠格格2里的含香
卧室海报上的四驱车,街机厅的拳皇和合金弹头,gbc彩色游戏机(Game Boy Color),家是厂子分的家属院,人民银行,玻璃球,铝制品厂,甚至画面里的报纸摆件都透漏着那个年代独有的氛围感,可以看得出制作组再还原考据上是下了功夫的
————————
2.时间循环直到达成“完美的一天”
时间循环(time loop)这种题材放现在确实不算新颖,例如影视动漫的《土拨鼠之日》《凉宫春日漫无止境的八月》《四叠半》《开端》,在游戏上时间循环的设计较少见且很难实现
能想到类似的改变现实的游戏可能是《will》《本所七大不可思议》《428涉谷》《圣歌德嘉的晚钟》
游戏里的时间循环大都是玩家循环而游戏角色是不自知的,本游戏的主角也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写上的心愿”,而所谓的完美一天其实就是指玩家不断用碎片的信息拼凑出完整的故事达成结局,这种像拼图一样最后拨云见日的感觉也是这类游戏独具的爽感了
————————
3.梦核,神秘,外星人
所谓梦核就是指做梦一样的感觉,高饱和度的油画质感画面,偶尔出现的类似消失的楼层一样的错觉感,加上对90年代末过分还原营造出那种刻板印象,我要是做梦的话梦里的人估计也是游戏台词那种“快点回家写作业”()
外星人又特别巧妙的早早插入在游戏元素内,用开头的浮游杂志以及桌面摆件等早早就对玩家展开暗示,加上时不时神神叨叨的蔡宝,电视里疯子一样的老葛
整体氛围与其说恐怖不如说是那种不信任感,恰恰这种不信任感就像是调节剂一样中和了无聊的游戏对话的枯燥,不然游戏剧情就太干了
————————
4.游戏性就是把叔叔碗里的饺子夹到自己碗里
如果这是一部只加选择项的视觉小说我会给满分,但选择解密叙事还加了很多游戏性还不如我童年的小游戏就有点差劲了,我个人是不太喜欢
通关流程大概15小时左右,后期重复性高的同时试错成本也不低,不看攻略的话经常浪费一天什么都没做又回家吃饺子去了,玩到二三十周目也不奇怪,能做树状流程图就好了
————————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
游戏分为现实和游戏,1999最后一天是游戏里的游戏,现实的玩家视角是宋健,而游戏里的陈亮或许从未出现过,也或许就是玩家自己,根据蔡宝所说,玩家的选择会通过游戏改变1999那一天的现实从而改变未来,飞船终将启航,外星人也就是玩家总要离开游戏的世界
外星人也就是玩家,不存在实体只会投影到角色身上,白敬西接触过外星人(郭毅线杂志),可能知道外星人可以逆转因果
杨奶奶可能曾经被外星人投影过,因为像陈亮一样也有个记东西的红本子(年纪大了也有可能...)
老葛和白老师可能是一类人,尽管一个疯的彻底一个冷静的没什么情绪波动,但都是在困境中打转
w星就像是可望不可及的梦想,振华就像是脚踏实地的现实,两者我不能说孰对孰错,奋力追逐梦想也好,像杨奶奶一样脚踏实地振兴铝厂也好,选择就是选择,没有什么对错
游戏内没错的话共8个结局,每个结局或感动或落寞或会心一笑,最后的真结局里陈亮抹去大家的记忆飞升了,很难想象陈亮开局只是想送个贺卡,就像迪奥最开始也只是惦记乔斯达家的家产()
——————
最后如制作组所说:
“完美的一天是一首献给父母辈的歌”
游戏所做的复刻不仅仅是90年代末的事物,
还有被淘汰的生活方式、被忘却的回忆和梦想
过去只可怀念不可停留
只是在新时代的现在驻足也别忘记那些带有年代烙印的回忆和理想
时间循环+梦核+90年代末背景的一款叙事解密游戏
————————
1.提到90年代末,能想到什么?
牛仔裤,大头厚底的皮鞋,红扑扑的脸颊,教室里响着六年级课文《月光曲》的读书声,恰好是那段经典的比喻句。前面还有位同学后背被贴了张写着笨蛋的纸条,还有发声前总会嗡鸣几声的教室扩音器传来校长的放假通知
杂志的幽浮外星人不知是不是98年美国2k的幽浮游戏,外星人热,世界未解之谜,51区,UFO,麦田怪圈,大量的地摊杂志构成了那个年代独特的神秘学氛围,哪怕互联网现在也能见到1999年保密协议
街道上喇叭的吆喝声混着任贤齐伤心太平洋的音乐,飞船里播放的白桦林,记得那时候古天乐版的神雕侠侣也火了好一阵子,贺卡里说后桌的柯云同学长得像还珠格格2里的含香
卧室海报上的四驱车,街机厅的拳皇和合金弹头,gbc彩色游戏机(Game Boy Color),家是厂子分的家属院,人民银行,玻璃球,铝制品厂,甚至画面里的报纸摆件都透漏着那个年代独有的氛围感,可以看得出制作组再还原考据上是下了功夫的
————————
2.时间循环直到达成“完美的一天”
时间循环(time loop)这种题材放现在确实不算新颖,例如影视动漫的《土拨鼠之日》《凉宫春日漫无止境的八月》《四叠半》《开端》,在游戏上时间循环的设计较少见且很难实现
能想到类似的改变现实的游戏可能是《will》《本所七大不可思议》《428涉谷》《圣歌德嘉的晚钟》
游戏里的时间循环大都是玩家循环而游戏角色是不自知的,本游戏的主角也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写上的心愿”,而所谓的完美一天其实就是指玩家不断用碎片的信息拼凑出完整的故事达成结局,这种像拼图一样最后拨云见日的感觉也是这类游戏独具的爽感了
————————
3.梦核,神秘,外星人
所谓梦核就是指做梦一样的感觉,高饱和度的油画质感画面,偶尔出现的类似消失的楼层一样的错觉感,加上对90年代末过分还原营造出那种刻板印象,我要是做梦的话梦里的人估计也是游戏台词那种“快点回家写作业”()
外星人又特别巧妙的早早插入在游戏元素内,用开头的浮游杂志以及桌面摆件等早早就对玩家展开暗示,加上时不时神神叨叨的蔡宝,电视里疯子一样的老葛
整体氛围与其说恐怖不如说是那种不信任感,恰恰这种不信任感就像是调节剂一样中和了无聊的游戏对话的枯燥,不然游戏剧情就太干了
————————
4.游戏性就是把叔叔碗里的饺子夹到自己碗里
如果这是一部只加选择项的视觉小说我会给满分,但选择解密叙事还加了很多游戏性还不如我童年的小游戏就有点差劲了,我个人是不太喜欢
通关流程大概15小时左右,后期重复性高的同时试错成本也不低,不看攻略的话经常浪费一天什么都没做又回家吃饺子去了,玩到二三十周目也不奇怪,能做树状流程图就好了
————————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
游戏分为现实和游戏,1999最后一天是游戏里的游戏,现实的玩家视角是宋健,而游戏里的陈亮或许从未出现过,也或许就是玩家自己,根据蔡宝所说,玩家的选择会通过游戏改变1999那一天的现实从而改变未来,飞船终将启航,外星人也就是玩家总要离开游戏的世界
外星人也就是玩家,不存在实体只会投影到角色身上,白敬西接触过外星人(郭毅线杂志),可能知道外星人可以逆转因果
杨奶奶可能曾经被外星人投影过,因为像陈亮一样也有个记东西的红本子(年纪大了也有可能...)
老葛和白老师可能是一类人,尽管一个疯的彻底一个冷静的没什么情绪波动,但都是在困境中打转
w星就像是可望不可及的梦想,振华就像是脚踏实地的现实,两者我不能说孰对孰错,奋力追逐梦想也好,像杨奶奶一样脚踏实地振兴铝厂也好,选择就是选择,没有什么对错
游戏内没错的话共8个结局,每个结局或感动或落寞或会心一笑,最后的真结局里陈亮抹去大家的记忆飞升了,很难想象陈亮开局只是想送个贺卡,就像迪奥最开始也只是惦记乔斯达家的家产()
——————
最后如制作组所说:
“完美的一天是一首献给父母辈的歌”
游戏所做的复刻不仅仅是90年代末的事物,
还有被淘汰的生活方式、被忘却的回忆和梦想
过去只可怀念不可停留
只是在新时代的现在驻足也别忘记那些带有年代烙印的回忆和理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