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100486639对 他人世界末 的评价
早应该写下这篇文字的,不知不觉又耽搁了两三年,如今回过头来再审视,这段经历之于我而言的确是特殊的
初识
最早,是一个玩的很好的挚友所推荐的,那天晚上,我听着他描述着其中的故事到12点多,稍稍有了点印象,半年后的一天,或许是命运使然?亦或是自作多情罢了,心血来潮之下,下载,游玩。
当时要上学嘛,开始也不怎么吸引我,一周推个两三章这样,最开始是木竹樱线,三个愿望还是五个愿望之后的那章就入迷了,一气呵成推完。
【邮差】
振聋发聩,我只能用这个不太恰当的词来表达我的感受,如果一个人未曾见过一些意义极其契合自身的事物,他是不必遭受向往而不得的苦难的,可一旦见到,苦行僧和殉道者便成了他的结局。
我在往后的日子里陆陆续续的将其他的线通完,所幸并不是所有的线都如此让人心境动荡。
【沙之书】
这是全线中唯二让我有过不一样感觉的线,真的是酣畅淋漓啊,往后的日子里,我发疯般的追寻这相似的意义,向往而不得的感觉是大幸同样是大不幸,我去看《沙之书》,看博尔赫斯,看心学《传习录》,看苏格拉底的哲学,看尼采,也只是找到了隐约的方向,至于现在如何?已经是后话的,我或许不该在此提及,浅谈一下游戏本身吧。
木竹樱和【邮差】
这个角色从一开始就和现实隔着一条大大的鸿沟,她有着坚强的性格,同时也有着充满反差感的柔弱内心,是主角在一系列机缘巧合之下才能够走进内心的,就像天上的星星,公交车的内心斗争是全线的点睛之笔,现实与幻想在遗憾(悲剧并不恰当)之中交织,令观者也染上了悲伤的色彩,曾经的我也就此写下过一篇小说的片段草稿(成分还是有点复杂的,文学成分和象征成分较多,借鉴了博尔赫斯的沙之书,愿在此分享给大家看看)
【屋中人】
我是樵夫,姓甚名谁无关紧要。正如太阳每日升落,我在木屋里出生,要不了多久也会在木屋中死去。在我小的时候,哥哥曾教过我画画,那时的太阳总是落得很慢,如今哥哥已经故去,我的手也仅仅拿得动斧头。
故事发生在一个盛夏正午,屋子外传来敲门声,我开了门,门外站着一位优雅的女士,她撑着一把华丽的遮阳伞,有着一双湛蓝澄澈的眼睛,精致高挺的鼻梁,金色的长发微卷,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得体的同时又显得俏皮可爱。 “先生,我迷了路,请问您能为我指明方向吗。”她轻声说道。
我承认在当时的我心里怀着其他的念头,因而请她先进屋喝口水,她笑着收起了伞,走进屋中。
“真奇怪,我来时一路上的楝花都还未盛开。”喝罢了水,她看着窗外风景,突然说道。
“哦?那是很奇怪。”
她轻笑一声,似是自言自语地说:“树的影子,只有在这时才会在这个位置。”
这句话很莫名其妙,我没有接话,她也不再说,屋子安静下来,只剩下令人心焦的沉默。
这种奇怪的氛围,使我不自主想起了学画的那段日子——那时也与现在一般。阳光开始模糊,恍惚间,我的心里似乎多了什么东西。兴许是惰性使然,又或是命定如此,来不及感受,我的心思马上转到那位女士很快就要走了,不免有些复杂······
“我可以为你画幅画吗?”我突然开口问,突如其来的勇气把我也惊着了。( 她终于不再看向窗外,将脸转向了我——我只从她的脸上看见了纯粹的,神圣的金色,以至于面容都不甚清晰
画笔艰难地在纸上移动,我竭力将她的形象刻下,可时间在其中作祟,曾经的技艺大多已被遗忘……或许是紧张使我记忆模糊,我早已忘记了她的形象,也忘了那副抽象而拙劣的画和那段难堪的经历……只记得光线逐渐暗下,她起身离去
记忆的特性,故事的开始与结束清晰异常,而其中的过程总是淡化,毕竟,人们只喜欢故事的开头与结尾,正如日出日落的爱者无数,而漫长的一天升落未曾吸引一位行人驻足,只是徒劳地发热,反倒将人们驱向阴影。
我疲惫地、怯懦地、苦涩地看着她所遗留的伞,突如其来的勇气再次爆发,我下意识地想追出去,终究在门口停下脚步,看着她逐渐消失
她的背影融入夕晖,亦如来时始自晨曦。
我没回头,仍旧固执地看着那个方向,渴望将一切的一切都记下,直至日暮之终,给故事和我染上一层悲哀的金黄。
我与阴影遥相对望。
我没有沿着那条路寻觅的勇气,只是坐在门口,呆呆地看着无尽的远方,直到灵魂喷涌的血液彻底将天幕染黑,一切静谧——是时候睡觉了,
我点了灯,看了一眼颓倒在桌上的画笔,又看了一眼一旁闪闪发光的斧头,叹了一口气,将今日封存在记忆中,等待它在一次次挥斧中淡去。
该做那件事了。我心想。我将那把神圣的伞拿起,小心翼翼地撑开支在地上,然后将被子铺好,虔诚地睡在伞下——如果此刻有人看到,他一定会觉得这是一个可怜的家伙,可这是我度过的,最幸福的时光,因为在那个只有月亮的夜晚,在那座密闭得像个盒子的屋子里,在那把遮阳伞下——
我分明感受到无数阳光,不顾一切地向我奔来。
往后的日子中,我复现了记忆中的颜色,模仿着记忆中的动作,甚至连心跳的频率都竭力接近,无数次的转身、后退,终究没能回到那个夏天。
我所想要表达的,尽在于此,愿诸位可以在此有所收获。
至于沈岩和【沙之书】,袁季遥和【我们】,我现在倒是想继续说下去,也有一些经历和愚作想要分享,可窗外风光正好,我想下去走走。
【感受】
这也是我最后想要说的,意义是由人,是由自己赋予的,不要被困在其中无法自拔,风光正好自当赏。
愿意一起交流文学,哲学,和【他人世界末】的同伴可以加我的qq--
3326556823
初识
最早,是一个玩的很好的挚友所推荐的,那天晚上,我听着他描述着其中的故事到12点多,稍稍有了点印象,半年后的一天,或许是命运使然?亦或是自作多情罢了,心血来潮之下,下载,游玩。
当时要上学嘛,开始也不怎么吸引我,一周推个两三章这样,最开始是木竹樱线,三个愿望还是五个愿望之后的那章就入迷了,一气呵成推完。
【邮差】
振聋发聩,我只能用这个不太恰当的词来表达我的感受,如果一个人未曾见过一些意义极其契合自身的事物,他是不必遭受向往而不得的苦难的,可一旦见到,苦行僧和殉道者便成了他的结局。
我在往后的日子里陆陆续续的将其他的线通完,所幸并不是所有的线都如此让人心境动荡。
【沙之书】
这是全线中唯二让我有过不一样感觉的线,真的是酣畅淋漓啊,往后的日子里,我发疯般的追寻这相似的意义,向往而不得的感觉是大幸同样是大不幸,我去看《沙之书》,看博尔赫斯,看心学《传习录》,看苏格拉底的哲学,看尼采,也只是找到了隐约的方向,至于现在如何?已经是后话的,我或许不该在此提及,浅谈一下游戏本身吧。
木竹樱和【邮差】
这个角色从一开始就和现实隔着一条大大的鸿沟,她有着坚强的性格,同时也有着充满反差感的柔弱内心,是主角在一系列机缘巧合之下才能够走进内心的,就像天上的星星,公交车的内心斗争是全线的点睛之笔,现实与幻想在遗憾(悲剧并不恰当)之中交织,令观者也染上了悲伤的色彩,曾经的我也就此写下过一篇小说的片段草稿(成分还是有点复杂的,文学成分和象征成分较多,借鉴了博尔赫斯的沙之书,愿在此分享给大家看看)
【屋中人】
我是樵夫,姓甚名谁无关紧要。正如太阳每日升落,我在木屋里出生,要不了多久也会在木屋中死去。在我小的时候,哥哥曾教过我画画,那时的太阳总是落得很慢,如今哥哥已经故去,我的手也仅仅拿得动斧头。
故事发生在一个盛夏正午,屋子外传来敲门声,我开了门,门外站着一位优雅的女士,她撑着一把华丽的遮阳伞,有着一双湛蓝澄澈的眼睛,精致高挺的鼻梁,金色的长发微卷,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得体的同时又显得俏皮可爱。 “先生,我迷了路,请问您能为我指明方向吗。”她轻声说道。
我承认在当时的我心里怀着其他的念头,因而请她先进屋喝口水,她笑着收起了伞,走进屋中。
“真奇怪,我来时一路上的楝花都还未盛开。”喝罢了水,她看着窗外风景,突然说道。
“哦?那是很奇怪。”
她轻笑一声,似是自言自语地说:“树的影子,只有在这时才会在这个位置。”
这句话很莫名其妙,我没有接话,她也不再说,屋子安静下来,只剩下令人心焦的沉默。
这种奇怪的氛围,使我不自主想起了学画的那段日子——那时也与现在一般。阳光开始模糊,恍惚间,我的心里似乎多了什么东西。兴许是惰性使然,又或是命定如此,来不及感受,我的心思马上转到那位女士很快就要走了,不免有些复杂······
“我可以为你画幅画吗?”我突然开口问,突如其来的勇气把我也惊着了。( 她终于不再看向窗外,将脸转向了我——我只从她的脸上看见了纯粹的,神圣的金色,以至于面容都不甚清晰
画笔艰难地在纸上移动,我竭力将她的形象刻下,可时间在其中作祟,曾经的技艺大多已被遗忘……或许是紧张使我记忆模糊,我早已忘记了她的形象,也忘了那副抽象而拙劣的画和那段难堪的经历……只记得光线逐渐暗下,她起身离去
记忆的特性,故事的开始与结束清晰异常,而其中的过程总是淡化,毕竟,人们只喜欢故事的开头与结尾,正如日出日落的爱者无数,而漫长的一天升落未曾吸引一位行人驻足,只是徒劳地发热,反倒将人们驱向阴影。
我疲惫地、怯懦地、苦涩地看着她所遗留的伞,突如其来的勇气再次爆发,我下意识地想追出去,终究在门口停下脚步,看着她逐渐消失
她的背影融入夕晖,亦如来时始自晨曦。
我没回头,仍旧固执地看着那个方向,渴望将一切的一切都记下,直至日暮之终,给故事和我染上一层悲哀的金黄。
我与阴影遥相对望。
我没有沿着那条路寻觅的勇气,只是坐在门口,呆呆地看着无尽的远方,直到灵魂喷涌的血液彻底将天幕染黑,一切静谧——是时候睡觉了,
我点了灯,看了一眼颓倒在桌上的画笔,又看了一眼一旁闪闪发光的斧头,叹了一口气,将今日封存在记忆中,等待它在一次次挥斧中淡去。
该做那件事了。我心想。我将那把神圣的伞拿起,小心翼翼地撑开支在地上,然后将被子铺好,虔诚地睡在伞下——如果此刻有人看到,他一定会觉得这是一个可怜的家伙,可这是我度过的,最幸福的时光,因为在那个只有月亮的夜晚,在那座密闭得像个盒子的屋子里,在那把遮阳伞下——
我分明感受到无数阳光,不顾一切地向我奔来。
往后的日子中,我复现了记忆中的颜色,模仿着记忆中的动作,甚至连心跳的频率都竭力接近,无数次的转身、后退,终究没能回到那个夏天。
我所想要表达的,尽在于此,愿诸位可以在此有所收获。
至于沈岩和【沙之书】,袁季遥和【我们】,我现在倒是想继续说下去,也有一些经历和愚作想要分享,可窗外风光正好,我想下去走走。
【感受】
这也是我最后想要说的,意义是由人,是由自己赋予的,不要被困在其中无法自拔,风光正好自当赏。
愿意一起交流文学,哲学,和【他人世界末】的同伴可以加我的qq--
332655682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