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摸鱼对 往事 的评价
整体评价:一首破碎的悼亡诗。
先说点跟游戏有关的话。
1.解谜难度:简单。
没有犯罪分子的日记,没有九转大肠般复杂的变态密码,没有五行八卦鬼打墙(毕竟是国外游戏)。谜题整体不难,如果你经常玩解谜游戏,过关应该不在话下。
主线是主角悼念猫头鹰,而每一次悼念会回忆出多个场景,主角需要在这一章的场景之间来回穿梭解谜。主角的思绪是灵活的,一扇门打开不代表这个场景已经完成了使命,卡关的朋友们不妨走走回头路。
2.故事性:中规中矩。
简单概括一下,就是主角遇见猫头鹰后重拾对小提琴的热情,然后谈了个恋爱,后来猫头鹰生病寄了,主角悲痛发癫,最后又通过回忆和音乐自我疗伤的悼亡故事。
游戏体量不大,剧情跟解谜还是比较平衡的,一些细节也会藏在场景里让玩家自行发现(尽管很多细节被我无情跳过了)。你可以代入主角体验整个故事,也可以代入猫头鹰看主角跑来跑去🦉
3.画面:好!
好看,截图。好看,截图。好看,截图……
4.治愈?
我个人并没有感受到治愈,反而被虐得想吐(可能是你眼中的治愈系,但也是我眼中的致郁系,勿杠)。第四章到第五章之间,画面转黑、音乐变化的那一刻,熬夜打游戏给我的惩罚以胸闷气短的形式袭来。主角去一个个场景搜寻她和男友的往事音符,推倒沙雕,踹翻花盆,就像在房间里找药一样疯狂,这种破坏性与开头相呼应,像是在回忆里横冲直撞。
顺便提一嘴第四章最后那次找药,二周目我轻车熟路,然后到这里愣了一下。不管先翻哪里,药一定在最后找的地方。结局虐得很彻底,就不剧透了,喜欢BE的朋友必玩(含笑九泉)。
非常坏结局,爱来自拆那😇
5.价格
原价十二块,打折六块,就当大热天买了支雪糕(被刀得透心凉)。
——————————————————
再说点跟游戏无关的话。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这是我玩这款游戏时,脑海中自然浮现的诗句。但毕竟“潘岳悼亡犹费词”,一句话不说行不行?可能有些人会觉得面对死亡保持沉默似乎太无情,但沉默不代表不悲哀,只是悲哀以另一种形式呈现罢了。
我常常不由自主地回到那个象征着失去的时刻:城市在初雪的喜悦中旋转,而我蜷缩在阳台。刚晾出的衣服在我眼前滴水,黄昏从指缝间黯淡下去。然后室友们嘻嘻哈哈地回来,和我分享刚拍的雪景,我尽量平静地回应。我的悼念被打断了。
我有什么立场去号哭?没有。那显得很滑稽,浓烈的爱与恨仿佛是上个世纪专属的情感。
在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那个象征着失去的时刻不知几度闪回,每当我需要悲伤,它就忠实地为我提供悲伤。
可能有人不理解,一个人竟然会需要悲伤?不解的你们是幸福的,因为对于一个被迫强颜欢笑投入生活与社交的人而言,悲伤权是早已售罄的奢侈品。
我们为什么悼念?不只是因为死者曾经带给我们多少欢笑,更是因为我们值得怀念的黄金时代充满了死者的身影:“……当时某人还在,……”然后话题戛然而止,陷入回忆的禁区。死亡剥夺了我们试图在回忆中轻松愉快地获取些许安全感的权利,回头的代价越来越大。
一个属于我们的时代,就此落幕。
先说点跟游戏有关的话。
1.解谜难度:简单。
没有犯罪分子的日记,没有九转大肠般复杂的变态密码,没有五行八卦鬼打墙(毕竟是国外游戏)。谜题整体不难,如果你经常玩解谜游戏,过关应该不在话下。
主线是主角悼念猫头鹰,而每一次悼念会回忆出多个场景,主角需要在这一章的场景之间来回穿梭解谜。主角的思绪是灵活的,一扇门打开不代表这个场景已经完成了使命,卡关的朋友们不妨走走回头路。
2.故事性:中规中矩。
简单概括一下,就是主角遇见猫头鹰后重拾对小提琴的热情,然后谈了个恋爱,后来猫头鹰生病寄了,主角悲痛发癫,最后又通过回忆和音乐自我疗伤的悼亡故事。
游戏体量不大,剧情跟解谜还是比较平衡的,一些细节也会藏在场景里让玩家自行发现(尽管很多细节被我无情跳过了)。你可以代入主角体验整个故事,也可以代入猫头鹰看主角跑来跑去🦉
3.画面:好!
好看,截图。好看,截图。好看,截图……
4.治愈?
我个人并没有感受到治愈,反而被虐得想吐(可能是你眼中的治愈系,但也是我眼中的致郁系,勿杠)。第四章到第五章之间,画面转黑、音乐变化的那一刻,熬夜打游戏给我的惩罚以胸闷气短的形式袭来。主角去一个个场景搜寻她和男友的往事音符,推倒沙雕,踹翻花盆,就像在房间里找药一样疯狂,这种破坏性与开头相呼应,像是在回忆里横冲直撞。
顺便提一嘴第四章最后那次找药,二周目我轻车熟路,然后到这里愣了一下。不管先翻哪里,药一定在最后找的地方。结局虐得很彻底,就不剧透了,喜欢BE的朋友必玩(含笑九泉)。
非常坏结局,爱来自拆那😇
5.价格
原价十二块,打折六块,就当大热天买了支雪糕(被刀得透心凉)。
——————————————————
再说点跟游戏无关的话。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这是我玩这款游戏时,脑海中自然浮现的诗句。但毕竟“潘岳悼亡犹费词”,一句话不说行不行?可能有些人会觉得面对死亡保持沉默似乎太无情,但沉默不代表不悲哀,只是悲哀以另一种形式呈现罢了。
我常常不由自主地回到那个象征着失去的时刻:城市在初雪的喜悦中旋转,而我蜷缩在阳台。刚晾出的衣服在我眼前滴水,黄昏从指缝间黯淡下去。然后室友们嘻嘻哈哈地回来,和我分享刚拍的雪景,我尽量平静地回应。我的悼念被打断了。
我有什么立场去号哭?没有。那显得很滑稽,浓烈的爱与恨仿佛是上个世纪专属的情感。
在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那个象征着失去的时刻不知几度闪回,每当我需要悲伤,它就忠实地为我提供悲伤。
可能有人不理解,一个人竟然会需要悲伤?不解的你们是幸福的,因为对于一个被迫强颜欢笑投入生活与社交的人而言,悲伤权是早已售罄的奢侈品。
我们为什么悼念?不只是因为死者曾经带给我们多少欢笑,更是因为我们值得怀念的黄金时代充满了死者的身影:“……当时某人还在,……”然后话题戛然而止,陷入回忆的禁区。死亡剥夺了我们试图在回忆中轻松愉快地获取些许安全感的权利,回头的代价越来越大。
一个属于我们的时代,就此落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