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钩狂徒猪大壮对 数码宝贝:新世纪 的评价
结论先行:作为一款IP改编作品,我不认为本作在融合原作方面有多么优秀;如果单看做一款卡牌养成游戏,本作算是中上水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可能最为贴切吧。
评测内容:
1、 题材方面:经典动漫作品《数码宝贝》的IP改编, 直接的IP感知群体应该是80/90后,但游戏在还原IP和世界观扩展方面做的真的不好,代入感比较差;
2、 美术方面:
1) 游戏采用3D建模,建模和动作捕捉的精度都很高,且数码宝贝的还原度不错;一个疑问是建模边缘的锯齿感比较严重,会用黑边来进行修饰;
2) 主线剧情的过场动画制作非常精良(番剧级别),人物立绘和动画的匹配度非常高,点赞;
3) 战斗场景是水平视角/第三人称背后视角的5V5(全程看屁股~~),技能释放和普通攻击的打击感很准确,特殊状态的标记明显;但大招释放的动画稍显拖沓;
4) 横版布局,各种图标和入口的UI设计统一性高,但没有辨识度(没有匹配原作进行设计,譬如召唤手表这样的设计),且配合3D的人物设计和场景,长时间关注屏幕的视觉压力比较重,
3、 玩法方面:
1) 核心玩法就是卡牌养成,卡牌养成线包括-升级(消耗推图经验、提升属性)、进化(消耗卡牌和数码磁碟、兽魂石,进化有多条不同的路线,这个点赞)、潜能(消耗果实、增加基础属性)、插件(增加基础属性,不同品阶的插件特效数量和升级上限不同)、亲密度(消耗烹饪物品,提升属性百分比)、天赋(天赋树设计,上一个节点满级开通下一个节点)
2) 卡牌之间的同质化比较严重,没有强点设计,没有明显的差异化和策略性存在,因此卡牌之间可能不会出现“版本之子”去助力培养,而是根据玩家对原作数码宝贝的喜好来选择主力卡。三个阵营相互克制,同阵营上阵有属性加成,但因为阵营只有三个,容易凑齐属性加成,阵营的重要性下降明显。结合前面几点,卡牌养成线看似丰富,其实比较简单,都是线性成长的设定,且卡牌同质化严重,没有随机性设定(词条、不同方向的套装效果等)最终结果是卡牌练度决定高度,缺少策略性和搭配性。
3) 采用了体力限定的设计来控制整体玩家的游戏进度,游戏中单次战斗的体力消耗量比较大(部分场景单次9/12/15点体力),因此体力值的需求缺口很大,形成强刚需点;同样情况也发生在金币上,虽然游戏内有一定的产出(莱恩岛的派遣任务),但缺口实在太大,一套紫色插件的满等级金币需求就超过500w,同样也形成强刚需点;
4) 各种资源副本配置很完全,同时穿插了与动画原作的互动,但代入感/沉浸感不强,部分功能的开放节奏较慢,容易形成流失点
4、氪金:
1) 目前卡牌是最主要的氪金点,但目前在阵容加成、卡牌连携方面的设计非常简单甚至没有,造成卡牌的差异化很小,同时也没有版本强势卡牌的展现,所以,卡牌方面没有形成强大的吸引力,甚至不如一些传统的卡牌游戏;
2) 在体力值、金币两方面形成强刚需,并以此为第二氪金点展开商业化,与一些充值活动和通行证(队长手册)形成联动;
3) 手册、成就活动、任务奖励等运营活动的资源投放力度比较大,前期的充值动力不强;
4) 游戏机制上缺少强社交互动板块和竞争性资源,从内需方面无法形成稳定持久的消费动力;
结论:这是一款看上去上很“腾讯”,体验下来又非“腾讯”的游戏。在IP改编作品领域,能够叫板又叫座的游戏屈指可数,本作从游戏质感(精美但熟悉的美术表现、精美的过场CG和优质配音)、设计理念(强大的留存手法和宣传推广推进)方面都看上去是明显的腾讯风格,但现阶段的付费体系的“温和自由”(有氪金点但付费压力不大)又和腾讯显得格格不入。可能当前游戏的自我定位比较清晰—需要积累足够的用户群体和唤起目标用户的IP认同,这都需要时间,所以现阶段DAU达标是第一要务,付费指标可以再后续的版本更迭中去完成,我想也只有腾讯这样财大气粗的公司才能这样处理吧。(纯属个人猜测)
碎碎念,作为一个80老玩家
评测内容:
1、 题材方面:经典动漫作品《数码宝贝》的IP改编, 直接的IP感知群体应该是80/90后,但游戏在还原IP和世界观扩展方面做的真的不好,代入感比较差;
2、 美术方面:
1) 游戏采用3D建模,建模和动作捕捉的精度都很高,且数码宝贝的还原度不错;一个疑问是建模边缘的锯齿感比较严重,会用黑边来进行修饰;
2) 主线剧情的过场动画制作非常精良(番剧级别),人物立绘和动画的匹配度非常高,点赞;
3) 战斗场景是水平视角/第三人称背后视角的5V5(全程看屁股~~),技能释放和普通攻击的打击感很准确,特殊状态的标记明显;但大招释放的动画稍显拖沓;
4) 横版布局,各种图标和入口的UI设计统一性高,但没有辨识度(没有匹配原作进行设计,譬如召唤手表这样的设计),且配合3D的人物设计和场景,长时间关注屏幕的视觉压力比较重,
3、 玩法方面:
1) 核心玩法就是卡牌养成,卡牌养成线包括-升级(消耗推图经验、提升属性)、进化(消耗卡牌和数码磁碟、兽魂石,进化有多条不同的路线,这个点赞)、潜能(消耗果实、增加基础属性)、插件(增加基础属性,不同品阶的插件特效数量和升级上限不同)、亲密度(消耗烹饪物品,提升属性百分比)、天赋(天赋树设计,上一个节点满级开通下一个节点)
2) 卡牌之间的同质化比较严重,没有强点设计,没有明显的差异化和策略性存在,因此卡牌之间可能不会出现“版本之子”去助力培养,而是根据玩家对原作数码宝贝的喜好来选择主力卡。三个阵营相互克制,同阵营上阵有属性加成,但因为阵营只有三个,容易凑齐属性加成,阵营的重要性下降明显。结合前面几点,卡牌养成线看似丰富,其实比较简单,都是线性成长的设定,且卡牌同质化严重,没有随机性设定(词条、不同方向的套装效果等)最终结果是卡牌练度决定高度,缺少策略性和搭配性。
3) 采用了体力限定的设计来控制整体玩家的游戏进度,游戏中单次战斗的体力消耗量比较大(部分场景单次9/12/15点体力),因此体力值的需求缺口很大,形成强刚需点;同样情况也发生在金币上,虽然游戏内有一定的产出(莱恩岛的派遣任务),但缺口实在太大,一套紫色插件的满等级金币需求就超过500w,同样也形成强刚需点;
4) 各种资源副本配置很完全,同时穿插了与动画原作的互动,但代入感/沉浸感不强,部分功能的开放节奏较慢,容易形成流失点
4、氪金:
1) 目前卡牌是最主要的氪金点,但目前在阵容加成、卡牌连携方面的设计非常简单甚至没有,造成卡牌的差异化很小,同时也没有版本强势卡牌的展现,所以,卡牌方面没有形成强大的吸引力,甚至不如一些传统的卡牌游戏;
2) 在体力值、金币两方面形成强刚需,并以此为第二氪金点展开商业化,与一些充值活动和通行证(队长手册)形成联动;
3) 手册、成就活动、任务奖励等运营活动的资源投放力度比较大,前期的充值动力不强;
4) 游戏机制上缺少强社交互动板块和竞争性资源,从内需方面无法形成稳定持久的消费动力;
结论:这是一款看上去上很“腾讯”,体验下来又非“腾讯”的游戏。在IP改编作品领域,能够叫板又叫座的游戏屈指可数,本作从游戏质感(精美但熟悉的美术表现、精美的过场CG和优质配音)、设计理念(强大的留存手法和宣传推广推进)方面都看上去是明显的腾讯风格,但现阶段的付费体系的“温和自由”(有氪金点但付费压力不大)又和腾讯显得格格不入。可能当前游戏的自我定位比较清晰—需要积累足够的用户群体和唤起目标用户的IP认同,这都需要时间,所以现阶段DAU达标是第一要务,付费指标可以再后续的版本更迭中去完成,我想也只有腾讯这样财大气粗的公司才能这样处理吧。(纯属个人猜测)
碎碎念,作为一个80老玩家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