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影测评组]《使命召唤手游》配装点评第四期
2020/12/03288 浏览枪匠工坊
本期文章会从M16的理论数据与实战效果两方面综合分析M16用起来难受至极的理由
想到写这篇是因为这个文章

(文章作者被揭营销号行为,已经改名并删除全部专栏,暂时不知道下一步想干什么)
首先看数据

很多人以为M16第一段射程是必定3枪死的
其实不是
M16存在很多很有趣的设定。它是AR中伤害倍率最高的武器(1.4倍),也是最早除AK117以外唯一默认拥有头部以外倍率伤害区域的武器(大口径弹药之类的属于配件不属于默认)。它的3枪致死能力也是源于此。
这里讲一件事。很多人拿M16打靶场的靶子发现一个点射不倒,于是以为M16被削弱了。其实是因为这些靶子都是采用了腹部hitbox计算伤害,但M16打腹部是不存在倍率的,三枪就是简单的3X30=90伤害。证明这个结论还有SCAR-H上OTM要打4发,HVK上大口径也只要4发,M200打靶子一枪倒但Locus就要两枪等。
回到正题。M16的30伤害经过1.4倍加成达到了42,此时只要一枪胸口/头部就可以3发致死(30+30+42=102)。当距离延伸至20m外伤害衰减至27时,需要两枪胸口实现37.8+37.8+27=102.6的总伤害。
看上去好像很漂亮,40m内都可以一次点射致死。
而每两发之间的间隔只有84ms,一次点射也只有168ms而已
实际上呢?
来看看这离谱的弹道吧

第三发一飞冲天,根本做不到那么理想的2枪胸口
影响武器弹道的无非两个方面。一是开镜精准度,二是武器后坐力
考虑到M16三发主要是垂直后座,因此我搭配了这样两套
带镭射的一套是极限精准
无镭射的一套是极限后座并尽可能压低精准
以这两种差异来测试精准与后座对弹道的影响
(因为我手里没有M16专属配件的详细效果,所以本次测试用的都是通用配件而非专属配件)
至于测试结果,看镭射区分








结论很清楚。部分情况下控制后座可以有效减少M16前两发之间的距离,但不管是堆精准还是控制,对M16的第三发都是毫无效果的。
等于你再怎么配,它都要飞
什么?你想打第二轮射击?
不是不行啊。但是,你得知道,这武器两轮点射之间的间隔达到了足足240ms,比Pharo和Chicom长了足足50%
所以这玩意很多人都感觉打不死人。一是因为容易飞打不中,二是它也打不快
这里我还没提它的机动性如何。我手里缺少具体的数据因此不好详细评价,但上手打几把,心里都有数的
想要拯救M16,几乎唯一的选择就是彻底放弃机动堆满射程精度稳定卡掩体对枪
但是都这么配了,我拿XPR和M21都比M16好啊
放弃射程走机动流?
那更控制不住好吗?
而且别忘了两轮点射间隔240ms啊。一轮空几乎就没机会打第二轮。就算你枪法好第一轮全中但两枪腹部一枪前臂,那还是要打第二轮
这一篇我就不发参考配装了。反正记住,在M16大改以前,任何推荐新手上手M16的都可以视为营销号。甚至把新手这个前提删掉,也不会有大影响。毕竟目前来看,实在找不到这把武器的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