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档案——明衍圣公朝服

2020/11/13196 浏览综合
—信号接收中……—
—通讯频道接入—
—屏幕亮起—
—古琴曲《高山流水》悠扬入耳—
—字正腔圆的播音腔娓娓响起—
播音:为加强牧州博物馆工作的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履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神圣职责。
十一(插入):这,这个画外音是怎么回事?
播音:(持续播放)博物馆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十一:导播!我、我要做些什么?
十一:什么?只要微笑就好了?!
(十一不知道该看向什么地方并十分勉强地笑着)
播音:(毫无感情地持续播放)严禁触摸文物;工作区内禁止携带食物及饮料以防溅出,禁止吸烟;为确保文物安全,请勿在馆内跑动;拍摄时请关闭闪光灯。
十一:导播!差不多行了吧,这种东西放太久会影响收视率的!
君知行:十一,怎么可以为了收视率就停止播放重要的安全守则呢?
十一:(汗)收视率跌到零的话,播放的内容再重要都没有意义了不是吗?
君知行:不用担心,行政部已经发出通知,这次的节目所有员工必须收看并算入绩效考核。
十一:(星星眼)哇!不愧是行政部的大人,小十一再也不用为收视率操心了!
十一:请大家把汹涌的掌声献给本期的嘉宾!
君知行:大家好,我是君知行。
十一:我说你啊,就不能卖个萌,笑一笑,录制节目可是娱乐服务业啊,有很多潜规则需要遵守的。
君知行:哦,还有这样的东西吗?
十一:有的有的,都是为了推广嘛!来,手握拳放在这里,嘟嘴,眼睛闭起来。
君知行:原来如此,那这样的节目取消也并不可惜了。
十一:诶——君知行小姐?
十一:冷静!冷静!我错了,正常的自我介绍就可以了!
君知行:嗯,诸位管理员好,我是君知行,希望大家以后遇到职场不公时也要勇于发声。
十一:啧。
【本节目由:博物馆后勤部宣传小组制作播出】
【感谢宣传部后期音效小组赞助的播音员一只】
十一:知行的本体来头很大啊,快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君知行:嗯,我的本体是曲阜孔府旧藏的明代衍圣公朝服。
十一:衍圣公的头衔由孔子的后裔世袭,在古代时被尊为万世师表的道统象征。
十一:“圣裔”啊,听起来是个压力大得不得了的身份呢。
君知行:不错,从春秋时代承袭下来的优秀血统。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全能。
君知行:弘扬孔子关于“仁爱”与“礼法”的理念,就是孔府2700多年来一脉相承的重任。
十一:对礼法的执念也从春秋时代绵延到了博物馆呢。
十一:知行参与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规范文件,着装要求、行为规范、工作流管理,涉及到博物馆的方方面面。
十一:不过话说回来,为什么手册里还有撸猫规范条例,每人每天最多只能撸小猫咪飨宴一次,每次最多一分钟……
君知行:飨宴是大家的同事啊!上班的时候一直被撸来撸去的可怎么行。
十一:但要么就是能撸,要么就是不能撸,一分钟这种时长是怎么回事?
君知行:对条款有意见可以发邮件给行政部,相关人员一起开会讨论形成新的决议。
君知行:规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方说,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撸飨宴?哪些部位可以撸,哪些部位禁止撸;什么时间段归哪个部门撸;可不可以吸?大家一起吸的话卫生的问题要怎么解决?这些都可以在会上规范清楚。
十一:怎、怎么感觉节目往奇怪的方向偏了,赶紧总结一下。
君知行:总结一下就是,为了所有管理员、寄偶能和谐地工作,请大家务必撸飨,哎,不对,务必遵守各项规则。
十一:刚刚已经简单介绍了衍圣公,那么接下来再来给大家普及一下朝服。
君知行:朝服等级比其他服饰要高,是明代官员的议政官服。
十一:《明史·舆服志》中讲到,明代文武官员在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时会穿朝服。
君知行:梁冠、赤罗衣、赤罗裳是朝服的标志搭配,文武官员都穿这个制式。
TapTap
君知行:全部穿上的话,差不多就是这种↑感觉。
十一:这位大叔的面相真是一言难尽啊。
君知行:可以从一个小细节来推断这位大叔的官阶哦!
十一:这样啊,那本期的题目不如就来猜猜看这位大叔的官阶吧!
A.一品 B. 三品 C.六品七品 D.八品九品
君知行:我们先从头看起,明代朝服的帽子称为“梁冠”。
十一:知行在概念抽离的时候,梁冠也被一并构成了。
十一:说到这个,有个很恐怖的问题其实我一直很想向知行确认呢……
君知行:哦?请说。
十一:就是你帽子上的那个钉子,怎么看起来像是穿头而过的!
君知行:怎么可能嘛,当然是从发髻里穿过的。
君知行:还有,这个钉子叫做“簪纽”。
十一:好想拔下来……
君知行:那不行,《论语》上说,“君子死,冠不免。”
十一:一定是因为发冠决定了品阶,所以头可断发冠不能掉!
君知行:虽然结论完全是错的,但明代朝服的品阶确实是从梁冠来判断的。
君知行:可以对比一下,本体的孔府旧藏梁冠和大叔头上的那只有什么区别。
TapTap
十一:唔,耳朵和钉子是一样的,似乎是一根梁和五根梁的区别呢。
十一:啊!所以叫做梁冠么,原来如此!
君知行:据《明会典》记载,一品冠为七梁、二品冠为六梁、三品冠为五梁、四品冠为四梁、五品冠为三梁、六品七品冠为二梁、八品九品冠为一梁
十一:所以答案是D,大叔是八品九品,而本体的梁冠是三品!
十一:哇,什么活都不用干就可以世袭个三品官位么,真滋润啊。
君知行:其实……明代的时候,衍圣公被提到了百官之首的正一品。
十一:正,正一品!
君知行:这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洪武元年定下的,以示对孔子后裔的尊荣。
TapTap
十一:说起来,朱元璋第一次见到五十五代衍圣公时有一段爆笑的对话。
君知行:这块碑今天也还能在曲阜孔府看到。
十一:一个人念全碑太长了,知行我们来cos一下朱元璋和衍圣公吧!
君知行:(扶额)那,我就选五十五代衍圣公孔克坚吧。
十一:好耶!小十一就来扮演地包天朱元璋!
TapTap
君知行/孔克坚:洪武元年十一月十四日臣孔克坚,谨身殿内对百官面奉圣旨。
十一/朱元璋:老秀才近前来,你多少年纪也?
君知行/孔克坚:臣五十三岁也。
十一/朱元璋:我看你是有福快活的人,不委付你勾当。
十一:勾当,哈哈哈。
君知行:(扶额)就是不派给他很多任务的意思。
十一/朱元璋:(忍住笑)你常常写书与你的孩儿,我看资质也温厚,是成家的人。
十一/朱元璋: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家里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如何中
十一:这到底是什么奇怪的口音啊!
君知行:(憋住笑)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
十一:(河南口音)如何中,啊哈哈哈,小十一要笑死了啊!
君知行:(憋不住笑,捂住嘴)哧——
十一/朱元璋:(清嗓子)你老也常写书教训者,休怠惰了。于我朝代里,你家里再出一个好人呵不好?”
—导播突然强切了画面—
—One Minute Later—
十一:笑归笑,朱元璋这套话确实有开国明君的气度。
君知行:他对衍圣公一族着实好。除了品阶,还给足了封地和佃户来支撑一府的日常开销。
十一:所以衍圣公主要负责什么“勾当”?
君知行:按礼法祭祀孔子、以祖制管理宗族之类。
十一:简直就是公费吃喝啊。
君知行:其实是用优渥的生活确保衍圣公一族绝不干涉政治。
十一:对于自己是政治工具的认知还是很到位的。
君知行:所谓的百官表率,就是表现出孔子所强调的“君君臣臣”的礼法,仅此而已。
十一:这么说起来明代那么多起冤案,也没见衍圣公出来主持公道,可以说是非常遵循“君君臣臣”的礼法了呢。
君知行:那是人性的怯懦,并不是礼法的错。
君知行:正因为我们会害怕、会退却,礼法才更要明白地告诉大家,正确的选择是什么。
君知行: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前行。
十一:原来如此,所以仁义礼智信是一种标杆。
十一:这就是为什么孔子的某些思想,看上去那么不近人情么?
君知行:前人没能做到的事,我会努力去做到。
君知行:希望有朝一日能证明给大家看,圣人的理想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TapTap
十一:除了梁冠之外,其实知行手上拿着的“笏”也是很有趣的。
十一:有那么一种说法,认为笏板是用来挡大臣们的口臭、以及喷射出来的口水的。
君知行:呃,古代的牙膏不太行,确实很难避免……不过,这不是笏最主要的作用。
君知行:“笏”有“勿”的意思,古代的大臣上朝之前如果有事要上奏,会在笏板上写要点,以防紧张忘词。
十一:其实就是小抄啊!
十一:那知行的笏板上记的都是今天要完成的工作么?
君知行:嗯,今天的工作是要和上次违反守则的各位同僚们谈话。
十一:所,所以是小黑本么!
十一:刚才恍惚间好像看到了小十一的名字也在上面。
君知行:眼神很棒呢。10月14日下午15:52分,十一在走廊上用手机外放了Hip-hop,并撸了飨宴整整一首歌的时间。
君知行:同时触犯了两条守则,所以谈话的时间是双倍的哦!
十一:(丧)呃……
—屏幕并没有黑下去—
—古琴曲《高山流水》悠扬入耳—
—镜头拉远了一些—
—嘉宾在台上无声而热烈地说着什么—
—主持人一脸时日无多的表情—
—画面下方“请务必遵守博物馆的各项规则!”的字幕亮起—
参考文献:
赵荣光.明清两代的曲阜衍圣公府[J].齐鲁学刊,1990(02):49-54.
许晓.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研究[D].苏州大学,2014.
贾玺增. 中国古代首服研究[D].东华大学,2007.
崔莎莎,胡晓东.孔府旧藏明代男子服饰结构选例分析[J].服饰导刊,2016,5(01):61-67.
1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