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容思路与搭配补位——正确的补位与阵容选择
修改于2020/11/09516 浏览综合
前段时间,我通过几篇文章简要地讨论了一下关于评价单一英雄的“操作收益上下限理论”,和关于提高收益的“契合度理论”和“斩杀阈值理论”,在此我将再这里简要的说明一下之前的一些概念,也可以通过我的帖子来详细看一下关于这些概念的论述。
首先关于一些文章中可能出现的概念:
1.操作的上限——操作带来额外收益的能力”,
“操作的下限——强度能够稳定发挥难以反制的能力”,
“收益的上限——通过高经济能够达到高收益的能力”,
“收益的下限——通过英雄本身机制获得基础强度的能力”
“操作上限会通过影响收益下限来影响强度”
2.阵容思路:
(1)“消耗流”常有的思路为通过消耗降低目标血线,然后以收割突进能力较强的英雄对残血敌人进行斩杀
(2)“阵地流”常有的思路为通过范围限制、增益或控制增加作战时长,然后利用持续作战能力较强的优势对无法及时逃离的英雄进行斩杀。
(3)“强开流”的思路为通过远距离控制和后手的连续性控制形成控制链,再配合偏高爆发的核心输出在爆发时期内对敌人进行斩杀。
3.契合度:两个或多个英雄机制能够进行互补或获得额外收益,以达到提高体系强度的度量。
4.斩杀阈值:指输出量恰好能使得敌方生命值清空的临界值。
5.有效输出量=有效输出率x输出时间 且有效输出量<总输出量
那对于这些基础概念完成介绍之后,便开始讨论如何在选取阵容方面达到最优化。
第一部分 各英雄类型的概括及介绍
首先,通过之前的“操作收益上下限理论”中,我简要的对于经收益上下限的不同将英雄分为收益上限高但收益下限低的c位英雄(吃经济、基础相对较差、需要提供输出时间或总输出量需要经济作为支撑)和收益下限高收益上限低的辅助类英雄(不吃经济、多具有控制或增减益、提供输出时间或输出环境、经济收益比较低),在此我打算通过对经济的需求程度,将英雄分为几类特征型英雄(类型的影响也与出装有关,在此举例以多数出装为主,讨论单纯讨论机制不讨论某版本的强度,某些英雄通过不同出装和打法也可以达到更换位置的效果):
【1】经济需求量最高-大核(真核):一般以远程法师和射手为主(部分可提供良好输出环境的总输出量高的战士也可行),经济等级压制的情况具有强压制力,经济收益最高,吃经济,缺少经济的情况输出难以达到斩杀阈值,基础收益相对较低,输出环境相对较好,作为队伍的主要输出,有经济支撑时总输出量大或有效输出量大,基础伤害相对较低但加成高。(典型代表:梦狐、谦信、芙洛拉、樱庭云等)
【2】经济需求量偏高-伪核:一般以刺客和战士为主,经济等级压制时具有强压制力,经济收益偏高,比较吃经济,经济正常的情况输出易达到斩杀阈值,缺少经济的情况输出难以达到斩杀阈值但可以打出基础伤害,对输出与斩杀之间的关系苛求程度高,基础收益较高,输出环境较差,大多通过基础收益和斩杀来带动队伍的节奏,通过经济等级压制来建立己方队伍的优势,有经济支撑时有效输出量偏大,基础伤害相对较高且加成偏高。(典型代表:龙牙、无名、佩姬、米拉等)
【3】经济需求量偏低-半辅(工具人):一般以基础伤害高的坦克或者依赖基础伤害且有一定肉度的战士为主,经济等级压制时并不具有强压制力但具有威胁,经济收益较低,对经济需求量低,经济正常的情况难以达到斩杀阈值,但可以造成较高的负面效果(或为队友提供增益效果),对c位的输出有一定的依赖性但自身可以提供一定输出,基础收益高,可为队友提供一定的输出环境,大多通过让给核心经济且利用自身的高基础和提供输出时间及弥补核心不足的输出来协助核心建立压制或者带动节奏,有经济支撑时有较为可观的输出能力,基础伤害相对较高(或基础控制能力强)但加成偏低。(典型代表:泷村、潘多拉、特蕾莎、雪莉诺、克拉拉、诺斯三号)
【4】经济需求量最低-纯辅:一般以坦克和辅助为主,经济压制时压制力较弱,自身经济较好时节奏能力较差,经济收益低,对经济需求量很低,经济正常的情况难以达到斩杀阈值,但很容易提供增减益效果或者提供控制,团队收益高,对c位的输出具有极大的依赖性,自身提供输出量少,基础收益高,可为队友提供输出环境,通过给核心经济或利用自身的基础收益和契合度或提供输出时间来协助核心建立压制或协助团队带动节奏,基础伤害可能相对较低,加成可能偏低,但团队收益很高。(典型代表:Part-B、阿童木、张伟、本多等)

注意:分类并非是绝对的定性,从经济需求高到低应该是一个平滑的调度,只是大致进行分类,在同一类别中也有相对的大小之分,再者分类建立于理想条件下,版本的数值会导致出现一些收益上限高且收益下限高以及收益上限低和收益下限低的英雄,在此归类于版本内强度问题,不进行讨论。(从打野层面考虑,可以通过上述类别将打野分为野核、肉食型打野、草食型打野、绝食型打野/野辅,这样来讲可能易于理解)
一般来说,收益上限高的英雄相对比较吃经济,收益下限高的英雄相对不需要吃经济。其中,大多数伪核是对于经济需求量高,但是实际收益上限远低于大核的。
第二部分 主副侧核心的建立及阵容优劣弥补增强的主要思路
所以,对于一个团队来讲,笼统的思路应当是由将经济让出给经济收益高、收益上限高的英雄,然后通过本身就具有高收益下限的辅类英雄和已经获取较高的经济的核心英雄,这样建立的总收益会相对较高,以达到收益压制的效果。
但是,一个阵容的强度包括但不仅止于经济收益的分配,包括通过高契合度来达到1+1>2的效果,也是具有巨大影响的,这些体现在玩家的配合和英雄的契合上,基本思路是通过合理的配合让有效输出量最大化。
但伪核很多体现的是斩杀能力,所以本身体系相对比较独立且完善而且多面临总输出量一般的情况,故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非特定的辅类英雄相比与大核提供额外收益的能力,对伪核提供额外收益比较低,导致很多伪核成为孤立于大体系外的“孤儿英雄”,同时伪核自身对于经济需求量也高,所以伪核数量不宜过多,(比如路人掏出君莫笑之后再选千代再选无名再选佩姬……这种伪核数量爆炸的阵容)非特定的阵容下,过多的伪核会导致契合度降低(互相抢经济且容易导致互相机制独立难以产生额外契合度),且因为伪核本身的收益上限与下限都不占较大优势,很容易造成经济浪费和缺少契合的情况(难以有效共享控制,不能获得较高加成等),导致阵容出现问题。
但另一方面,伪核通过一定的经济达到体系独立,所以并不需要过度依赖队友,这对于单匹/单排玩家来说,具有较好的游戏体验(但是都抢着玩伪核在遇到正规阵容时就会都没有体验),所以单匹/单排容易出现多个伪核及真核的情况,甚至经常出现五核阵容,这显然是很不合理的,一个合理的阵容应当有适当的辅位英雄,适当减少伪核的数量,这样有利于契合度的最大化,也有利于一个战术体系的建立,而不是各自为营的乌合之众(比如单排喊半天辅助都不玩辅助,不选坦克乱选战士的情况)。核心以二至三个为宜,也会有四保一的多辅一核战术,但四核及五核的阵容表现相对较差,通常的机制环境下,能够弥补一定伤害的半辅比较容易配合伪核建立优势,半辅搭配伪核的效果往往要优于两个非超高契合度的伪核的配合效果(因为伪核之间会互相争夺资源压制经济,而且普遍控制相比半辅类英雄较少),同样,合理的阵容下伪核不应当过度压迫大核的经济导致出现辅位收益被压制而伪核英雄一枝独秀的情况。
传统的阵容体系应当围绕单大核或者双大核的打法来进行以建立输出的主核心(但不代表游戏节奏一定要按照大核的节奏进行),辅位应当有增益配合主核心的打法的选择,而伪核和收益上限较高的半辅则可以选择一定的具有对于主思路的弥补能力作为副核心,籍此将体系分为主侧(主要战术侧)和副侧(次要战术侧),如主核心主打的是Poke流消耗体系,具有较强的消耗能力时,辅位应当具有强拉扯力和保护能力(如蒂塔保护秀吉和米拉这种远程消耗英雄,防止其被突脸,以达到长时间消耗),防止核心被强开击杀,而副核心可以选择具有强收割能力的突进类英雄来弥补主核心收割能力的不足(在消耗位制造残血后,副侧可以突入进行收割,某些在对方处于残血状态下技能强度会大幅度提高的英雄可以胜任),在逆风时机动性较强的突进类英雄也可以配合打四一分推,再比如主核心打的是阵地流体系,具有强大的在某一区域的作战能力,辅位应当选择足够的阵地增益来为主输出英雄提供区域的高输出能力和保护能力(如咿喏儿、洛天依、金属这种高增益英雄),而副核心可以选择具有强开团有先手型控制能力的英雄来进行留人和配合队友的跟进(如龙牙、诺斯三号、乐正龙牙等)。再比如如果主核心打的是强开流体系,具有短时间内高伤害爆发和留人的特点时,辅位应当选择能够较为轻松地开团或能促进核心迅速跟进的英雄(如阿库玛、阿童木、千穗),而副核心可以选择具有较高基础伤害或者高收益后手型控制来弥补主核心在经济情况较差的情况下伤害可能会不足的问题(如雪莉诺、特蕾莎、拥有高突进能力的瞳套等)。
综上所述,传统的阵容选择应当遵循的原则是以主核心为主选择辅位,以副核心弥补主核心战略能力的不足,使得阵容的整体能力偏向于各项偏平衡但有一项突出。一般主核心享受主要经济,副核心享受次要经济。这一般是正常的二核三辅或三核两辅的思路,同样的,即使是四保一也应当遵循这种原则,辅位也应当存在弥补主要战术的能力不足的方面,只不过副侧的经济分配可能偏低,导致可能会出现整个大体系被某一部分英雄严重压制的情况,这也是四保一的风险所在,但四保一的优势是主侧享受的经济分配极大,在对方配合水平相对较差的情况更容易扩大主侧的优势。之前曾经说过,强开流克制poke流的长时间消耗,惧怕阵地流的控制反打,阵地流克制强开流的开团强打,惧怕poke流的拉扯消耗,poke流克制阵地流的区域强势,惧怕强开流的突进强开,而整个体系最好的情况下就是制造具有扩大自身优势能力的和弥补自身某些方面不足的伪核和辅位。具体的选择也要看核心位的具体表现情况,通过辅位和副核心的选择来弥补不足或扩大优点。

第三部分 通过提高契合度加强阵容强度
前一部分介绍的关于主副侧的选择和弥补其实为阵容的契合度铺平了一个像样的基础,其实各阵容之所以能够形成流派就是阵容内部的英雄定位之间本身就具有着较高的契合度,但是我们可以在阵容选择上进一步提高阵容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即提高契合度。
一般来讲,附伤型和攻速型增益技能对整体依赖普攻输出的阵容具有较大的增益,同时附伤型和攻速型增益技能也会互相获得增益效果(如诺斯和咿喏儿走双辅助路线、或者咿喏儿和洛天依走双辅路线,或者咿诺儿配合迪斯卓尔的高基础攻速在前期咿喏儿1技能输出方面会有较大增益,但配合咕啵在咿诺儿1技能提供的输出这一方面收益则会较小),先手型控制和后手型(延迟型)控制技能互相配合也具有较大的增益(后手型/延迟型控制往往具有较大的收益但难以命中,在易于命中的先手型技能配合下将会易于命中并发挥较大的收益),减甲和增伤往往对对应的伤害会有普遍的提升,但减甲可能在前中期更适用于高基础伤害的技能,同样的定点型高伤害技能可以配合高强度控制(如潘多拉配合谦信大招、潘多拉配合莉娅大招,通过高攻击次数提高收益的技能可以配合易于提供高攻击次数的机制(如浅井2技能在咕啵1的作用下容易叠满达到最高收益),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整体阵容的选择则是以技能联动越多越好,增益享受越多越好,双向增益则是更好的情况,但要注意不要过度选择同类型英雄以导致阵容整体某方面短板暴露过于明显,以违背了第二部分所说的原则,其次,如果希望得到高强度的阵容,在版本内部选择阵容也应当参考均衡版本内部各英雄的强度、每个位置本身的强度可能并非需要该版本最高,但是通过互相额外契合度达到整体的契合度和强度叠加应当获得较高的强度。简单来说,阵容选择的最理想情况就是能互相满足需求, 而且这种关系也不应当仅存在于射辅小体系内部。
第四部分 对局内部的细节
除了在理想情况之下,还要考虑到对局内部的细节,比如选出的阵容部分前中期表现较差,那应当有较为强势的打野或者有线权的中单进行积极游走,如果中单线权较差应当帮忙抢夺线权,如果整体支援能力较差,上单或者辅助应当选择拥有较强的支援能力的英雄,对一个阵容的选择要理解整体的打法和体系,以及建立优势的主要手段,并积极引发对自己有利的局面,而不是拥有一方面优势反而被对面压制导致没有办法触发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以获得优势。诸如此类,对局内部的细节也不容小觑。
————By 某幻世殿社团的萌新
对此类文章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从我的个人空间看一下我之前写的一些分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