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将图鉴丨三国名将张辽:合肥八百破十万的铁血传奇与忠勇人生
前天 10:5418 浏览三国趣谈



技能:登锋陷阵

技能:阵前先锋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以勇猛善战、谋略过人著称,被誉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他早年历经多个阵营,最终效力于曹操,以合肥之战“八百破十万”的经典战例闻名后世。
身份背景
• 出身边塞:家族世代为雁门郡军人,自幼习武,擅长骑射,熟悉北方游牧民族战术。
• 早期经历:
• 先随丁原、吕布,后归附曹操(199年吕布败亡后)。
• 曹操评价:“此亦古之召虎也。”(将张辽比作周朝名将召虎)
主要事迹
1. 合肥之战(215年)
• 背景:孙权趁曹操攻打张鲁时,率10万大军进攻合肥。
• 以少胜多:张辽奉命守城,率800精锐突袭吴军大营,斩杀多人,直逼孙权主帅旗下。孙权被迫退守,张辽乘胜追击,大破吴军。
• 威震江东:此战后,江东百姓闻张辽名而惊恐,民间流传“张辽止啼”(孩童夜啼,家长以“张辽来了”止哭)。
2. 征伐乌桓(207年)
• 助曹操平定乌桓叛乱,于白狼山之战斩杀乌桓首领蹋顿,稳定北方边疆。
3. 汉中之战(219年)
• 随曹操征讨刘备,与徐晃合围樊城,逼退关羽,解除襄阳之围。
4. 晚年镇守
• 曹丕称帝后,张辽官至前将军、大司马,驻守合肥,多次抵御孙权北犯。
• 222年病逝于江都,追谥“刚侯”。
人物评价
• 《三国志》:陈寿赞其“有谋有勇,善于料敌制变”,列为“二十四名将”之一。
• 军事才能:兼具骑兵突击与阵地防御能力,善用奇袭与心理威慑。
• 忠诚品格:虽曾为吕布部将,但归曹后忠心不二,深得曹操、曹丕信任。
轶事典故
1. 合肥之战:张辽以少胜多,被后世誉为“三国防守战巅峰”。
2. 威震逍遥津:合肥逍遥津遗址留有张辽大战孙权的纪念地。
3. 病中显威:晚年抱病守江,孙权不敢轻举妄动,叹:“张辽在,我不能安枕而卧。”
与小说形象差异
• 《三国演义》:强化其“古之召虎”形象,虚构“威震逍遥津”细节(如单骑救主)。
• 历史与演义区别:正史中张辽与乐进、李典共守合肥,非单骑作战;罗贯中将其塑造为“智勇双全”典范。
总结
张辽是三国前期少数跨越多阵营的顶级武将,其军事才能与忠诚品格备受推崇。合肥之战奠定其“东吴克星”地位,成为曹魏边防支柱。他的形象融合了历史功绩与文学演绎,是勇猛与智慧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