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认为所有明日方舟玩家要有自己的强度理解
修改于03/312467 浏览闲聊杂谈
首先,明日方舟作为一个二游,单个角色的获取成本过于高昂(相对其他类型的游戏)。所以我们要保证手中的资源花到更能提高我们游戏体验的方向。(每个玩家都是自己抽卡的第一责任人)

看到这个动态我人都傻了,不是不给抽取建议也要冲🐴。
然后呢是方舟资源获取逻辑和传统的二游不一样。别的二游最珍贵的资源(类似于方舟的源石,合成玉)往往都会放在高难度的副本或者活动中。反过来看方舟这些资源的获取方式集中在活动,主线和1-7。

这些内容导致几乎所有玩家都可以在不氪金的情况下拿满奖励。这就好比别的二游玩家是一个80年代药厂的工人(工作刚刚好可以维持生活,你就需要不断的工作),你只需要跟着策划给你道路走你就可以得到你这个氪金岗位所能够得到的最好的体验。方舟不一样,你的物质生活相当丰富,but你的面前所摆着的问题不是局限于柴米油盐这样的“安稳”之中。
方舟珍贵资源的获取方式本身给予了玩家相对充分的自由(潜能提升小也是一部分),但自由本身是有代价的。

你就会追求于各种各样的东西,在方舟这个游戏的驱动里面他可以是肉鸽、踢球、盐酸、合约。甚至是保全这各种各样的东西。这反倒加强了玩家自身的强度焦虑。

并且方舟的强度是会发生很明显的变化的,同时强度不完全等于风评,比如:“刚出时候的hdl”。大多数人都不看好他,现在已经成为了萨卡兹肉鸽的最强近卫。你维再厉害,合约该萎还是要萎。萌新问温蒂要不要抽?那我都会说别抽。你说什么强度?那我只能说满练专9。

我在去年发表的这句话,当时很多人不认同,时间证明了我说的话是有一点道理的。所以我们需要对游戏的数值基础有一定的理解,以及对游戏数值膨胀的方向有一定的预判。
那我们该如何去思考呢?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首先我们要列出不需要证明的公理:
1.敌方的数值是不断膨胀的,可能会走倒车,但总会膨胀。
2.在dps一致的情况下,物伤端低频高伤绝对大于高频低伤。
3.同样的输出质量与总伤情况下,打多往往强于打单。不过很多时候并不会有所谓dps一样的情况,需要我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那我们穿越到巨斧与笔尖

你可以回忆一下你对这两个干员当时的想法
我当时的想法是:现在鸿雪可能会比百嘉强,但是未来百嘉肯定比鸿雪强。而且鸿雪强的花期很短。
我为什么会这样想:
1.当时渊默行动银灰纯纯车灯(银灰在当时的合约已经不配输出了),而鸿雪的输出和银灰拉不大开差距。(鸿雪打单厉害但是银灰打多)
2.物理端的膨胀是很快的,如果鸿雪和百嘉都打不动别人的时候那百嘉的控制使得她能够压雪一头。(我前面说未来傀影会比德狗夜刀强也是这个原因)

补:看到评论区都在聊忍冬我就展开讲讲,首先就是目前强度排行第一优先级是合约(而考虑强度是看干员在合约上场的概率)。
然后,明日方舟先锋最重要的就是回费,如果合约没有减费词条,整个先锋职业的干员都会很菜。而明日方舟的费用条上限就99,且费用够用就好。从而导致先锋内部竞争很大,对于回费先锋来说,只要回费够了,其他先锋干员没有一点上场机会。而先锋里面回费>输出(你先锋输出再高也不如回够费下其他干员输出)。(缪和夜半是例外,她们主要是控制)所以导致先锋内部强度方差很大。
那我就放一个暴论:对于主要作用是输出和回费的先锋来说,她不是超大杯那就可以是中杯。
(例如:风笛,她现在是超大杯,如果方舟出一个和她一样天赋的情报官,那你直接把风笛打成中杯也可以)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日常使用手感和强度并不是等同的。追求日常使用可以不用太在乎以合约为评判核心的讨论环境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