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大家鉴赏一下《白雪公主》👸
03/2814 浏览综合
最近上映的白雪公主看了吗?主角的经典形象源于格林童话中“皮肤如雪,嘴唇如血,头发如乌木”的描述,迪士尼1937年动画版也延续了这一设定。
瑞秋·泽格勒(主演)作为拉丁裔混血演员(母亲哥伦比亚裔,父亲波兰裔),肤色较深,与“白雪”的直观意象存在差异,引发部分观众对“政治正确凌驾原著”的批评。
我们也是知道迪士尼近年力推多元化改编(如《小美人鱼》选角),试图打破刻板印象,扩大受众共鸣。
瑞秋的演技和歌唱实力(凭借《西区故事》成名)或许能赋予角色新生命力,尤其音乐剧元素可能被强化。
【虽然她人不符合角色,但是她唱歌好听啊】
但是很明显我不想买账,角色核心特征被改动,削弱了原著符号意义(如“白雪”之名与肤色的隐喻关系)。
【都不白了叫什么白雪公主?】
选角被质疑为“为多元化而多元化”,可能牺牲角色与故事的契合度。
据外媒透露,新版剧本是大幅调整原故事线,淡化“王子拯救公主”的传统叙事,转而强调白雪公主的独立性与领导力。
此外,“七个小矮人”设定或因刻板印象争议被重新设计(可能改为不同族裔、体型的奇幻生物)。
【但是这何尝不是一种对侏儒群体的一种刻板印象
】
![[表情_嫌弃]](https://img.tapimg.com/market/images/3b98294830b76e0c70e2ce54eda41ab0.png)
经典童话的现代化改编易陷入“说教感过重”的陷阱,如果处理不当可能破坏故事魅力。
过度迎合当下价值观可能割裂原作粉丝群体,尤其是对“政治正确”敏感的观众。
【比如我。】
现在雪公主选角已成欧美文化战争的话题之一:
支持者认为,童话需要随时代进化,角色精神内核(善良、勇气)比外貌更重要;
反对者批评迪士尼“毁经典”,将意识形态置于艺术创作之上,甚至发起抵制运动。
【但是迪士尼完全可以拍一部新的。没必要用这种方法侮辱原本的故事。】
此外,瑞秋本人曾在采访中调侃原版动画“过时”,被部分观众解读为“不尊重经典”,进一步激化对立。
迪士尼近年真人改编电影口碑两极(如《小美人鱼》票房未达预期),若《白雪公主》无法平衡创新与经典,可能加剧观众审美疲劳。瑞秋的票房号召力尚未被验证,加之舆论争议,影片商业表现存在不确定性。
新版《白雪公主》本质是好莱坞多元文化转型的缩影。瑞秋的选角与改编方向注定让该片成为文化讨论的焦点,而非纯粹的娱乐产品。这让大家一直在思考【魔镜是不是在搞诈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