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设计:郭子仪

02/18100 浏览同人二创
政策1:单骑退回纥公元765年,仆固怀恩引回纥、吐蕃等联军入侵,郭子仪仅以万余人抵御,被包围在泾阳。他敏锐地捕捉到回纥与吐蕃之间的矛盾,欲挺身往说回纥。于是,郭子仪只带着几十名亲兵,脱甲向回纥营而去。见到回纥将领后,他拉着对方的手回忆并肩作战的岁月,当场与药葛罗结为兄弟。回纥将领认出是郭子仪后,大呼“怀恩欺我”,并皆舍兵下马齐拜,郭子仪成功说服回纥与唐军联合,化解了危机,也让其他藩镇不敢小觑。出自《资治通鉴》
政策2:郭子仪初与李光弼俱为安思顺牙将,不相能,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妻子。’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由此可见,郭子仪能摒弃前嫌,以国家大局为重,识人之能,举荐李光弼,二人共同破贼,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赫赫战功。出自《资治通鉴》
设计思路:郭子仪一生都忠于朝廷,平定安史之乱不仅挽救了唐朝的危局也让他在军队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使藩镇势力不敢小觑同时郭子仪面对复杂的藩镇和外部势力,郭子仪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如在应对仆固怀恩联合回纥、吐蕃的进犯时,他利用回纥与吐蕃内部矛盾极深的因素,成功让两部退兵。同时郭子仪历经六朝,对朝廷忠心耿耿。他深知君臣之道,即使功高盖主,也能保持清醒,避免引起皇帝猜忌。代宗欲让他领尚书令一职,他以唐太宗曾担任过为由拒绝。这种忠诚和谦逊让他在朝廷中拥有稳固的地位,也使藩镇不敢轻易与他为敌。抵御外敌数次击退吐蕃解决外患这便是我出第一个政策震慑藩镇的原因。郭子仪不仅是一名军事家也是一名政治家,在政治方面郭子仪多次向朝廷推举人才其中李光弼最为著名他常重视培养实际工作和战斗人才。他先后提拔了60多名部下,后来成为将军”,侧面体现了他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能选拔出有能力的部下并使其成长为将军,为国家的军事力量储备了大量人才。这便是最后一个政策鉴材之能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