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H通关评测:如果重回《学生时代》,你会翻开一部怎样的剧本?
吊扇在头顶吱呀吱呀地转着,吹下来的尘埃四处飞舞,阳光透过稀薄的窗帘斑斑点点地洒在书桌上,同桌用胳膊肘捅了捅你,你抬起头来揉着惺忪的睡眼,才发现自己恍惚间好像做了一个很长的梦。
梦里听到大家说什么加班,牛马,返工,这些词汇让你下意识一身冷汗,但还没来得及细想,上课铃声就响起来了,同学们一窝蜂涌回座位上,你不禁暗自庆幸,还好这只是一场梦。
因为审核问题多次跳票的《学生时代》近期一直是玩家社区的一个热点所在,由于长时间的期待落空,这个游戏的评论区收到了大量的谴责和非议。
而终于送审通过端上餐桌后,在优质的游戏体验面前,它的评价迅速回转成了特别好评,我在游玩后也沉浸其中,没日没夜花了20个小时将其一周目通关。
在发售前,大家都说这是另一部《中国式家长》,我实际体验下来发现二者其实大有区别,《中国式家长》更像把孩子当成数据培养,养成元素比较多,而《学生时代》则是一部剧情驱动的角色扮演游戏,从小学到高中,每一年的春夏秋冬,都有数不清的故事在发生。
我们在里面从中国式家长变成了中国式孩子,不再是养孩子,而是养自己,给自己重回学生时代的机会,然后温故一遍记忆中的成长之路。
这个游戏给我带来最大的感触不只是其优秀的文本描写,大家都喜欢的白月光爱情故事,丰富的养成元素等——而是“代入感”。
它通过各种对话细节、剧情发展、场景物品的设定,真正把我带回了那段童年时光,第一次有一个游戏让我玩得如此感慨,让我觉得“中国式xx”不再是一个噱头,而是我们的体验和经历汇聚成的一份独有的,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
《学生时代》可以选择不同性别开场,而且性别的设定不只是换了个皮,游戏认真做了适配男女角色的剧情,主角的不同性别下,剧情发展、沟通方式、随机事件都不一样。
我玩女孩子不但能看到有些老师的重男轻女,受到调皮男生的欺负,甚至能经历第一次来例假时候的羞涩和无措,十分有沉浸感,也实打实感受到制作组的用心所在。
游戏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高中毕业结束,带人完完全全地回顾了一遍12年的学生时光,这段时间是完全自由的,不但可以搞学习升数值,还能逛逛小卖部,去电子阅览室打打游戏,经历父母的吵吵闹闹,跟同学们外出玩耍。
偶尔因为考试亚历山大,偶尔为了学校的竞赛全力以赴,每天都有无数故事在发生,那个充实的年代就该如此。
游戏中能经历的事件和看到的物品满满都是回忆,商店里的“拓麻歌子”是有钱小孩才能拥有的玩具,电影院热映的《功夫》、《天下无贼》被大家津津乐道。
而每次买书时,我仿佛又站在了新华书店内,如儿时的每一次那样,纠结地在最爱的《冒险小虎队》、《淘气包马小跳》、《鸡皮疙瘩》、《笑猫日记》里面做出选择。
小学高年级之后,QQ软件推广到了全国,互联网时代便拉开帷幕,不但能在游戏里打造自己的QQ空间、换头像、开黄钻。
还能给各个同学留言,看同学们的日常说说,看大家的评论互怼,人物们的日常生活巧妙地在此得到了填充和润色,变得非常饱满。
一条不跑堂,一个问卷接龙,一句“不转不是中国人”,也彻底把人带回了那段青涩的网络生活中。
《学生时代》的优质剧情文本是玩家最多夸赞的地方,里面的同学伙伴设定饱满又打动人心,在一个周目中最多可以交四个挚友,然后共同度过一段难忘的旅途。
他们的经历好像都能在儿时的记忆中找到原型,父母的强硬和不理解,家庭关怀的缺失,无尽的补习班和不允许拥有娱乐的童年,每个人背后都是一个真实的“中国式家庭”,用纯真的眼光再看一遍这些事情,给人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触。
在好友的好感度刷满之后,充满暧昧的情愫就会浮现出来,骨子里的“中国式孩子”让我对初中校园的早恋故事本来是有些拘谨和不自在。
但《学生时代》的剧本质量十分上乘,描写浪漫但不油腻,纯真又温柔得恰到好处,那种不带杂质的情感没有被现实和利益污染半分,只是想跟你呆在一起,牵牵手都会脸红心跳一整天的情谊,反而能默默打动人心。
而人物之间也性格迥异,各有不同,基本可以囊括大部分人的喜好,每个人都能在《学生时代》里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个白月光,然后体验一场最纯粹的感情经历。
游戏中每回合都会报道当前年份下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与新闻,于是“读报纸”变成了我最热衷的一件事。
报纸上的记录充满着时代的回忆,有姚明成为中国第一个NBA选秀状元,我国首个载人航天飞行器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刘翔为国争光跑出中国速度,2008年奥运会顺利在北京举办等里程碑,让人回忆起当年我们为这些荣耀欢呼的一遍又一遍。
也有人人闻之色变的非典性肺炎、禽流感、手足口病,全国为之痛心疾首的汶川大地震,历史罕见的南方特大冰灾等憾事,把那些惶惶不安的体验又带回了眼前。
原来我们在看似平凡的岁月里已经度过了这么多历史上的重大转折与风波,这些已经快被忘却的经历在游戏的推进中总能不经意间直击心扉。
家中的剧情有时也会围绕当年的重大事件展开,例如禽流感期间,父母做饭不买鸡鸭鹅肉,因为核泄漏事故引发的谣言,帮邻居阿姨抢碘盐等,这些确确实实存在过的儿时经历,使我玩着玩着就掀开了尘封在脑海里的回忆一角。
所以我如此喜欢这个游戏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代入感太强了,听听刀郎2002年的第一场雪,笑着跟朋友调侃我爸是李刚,带着几分怀念,几分惆怅,几分茫然,最后笑着感慨一句:时间过得真快啊。
你靠在椅子上悠悠转醒,原来刚刚才是一场梦,现在是2025年,工位上稀稀拉拉还剩几个同事在加班加点工作。
你看着面前的电脑发了一会儿呆,桌上的手机信息不停地往外跳,原来是老板在群里热热闹闹地发了几个新年红包,单位发的年货满满当当堆在你脚下,手机里还有父母发来的消息,她们问你回家的火车几点钟到,已经给你准备好了一桌你爱吃的佳肴。
你曾经也想如果能重新回到学生时代,你会不会更努力、更勤奋,做出更好的选择,让命运变得与现在的“一地鸡毛”不太一样,但后面才发现,人生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是在美化自己没有走过的那条路,其实回头看一下就知道,已经走过的那条路也很美。
感谢这个游戏告诉我,原来我早已拥有过最好的一个学生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