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笔记·宋元篇丨千字考据丨【来自古人的花样营销】针铺铜版
针铺铜版,职业-远击,稀有度-优异。
档案编号C-130-132124丨器者外现形象为女孩,身边始终有一只白兔陪伴。性格活泼开朗,随时随地都能开始推销。她思考的核心是将商品更加广而告之,因此热爱为一切商品设计宣传广告,主营业务除了功夫针以外,也在扩充开发新产品。器者与白兔是精诚合作的好搭档、好朋友。器者本人表示,她的广告绝不夸大其词,只是擅长将优势说得更加诱人。由于器者具有优势的推销能力,推荐进入商业部。
丨器者本源-白兔为记
「童叟无欺,批发好价!哦,我是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了解一下刘家功夫针吗?」——游戏语音·召集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长13.2厘米,宽12.4厘米,宋代文物,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周以双线为框,框内分上中下三部分内容。上层为阴刻楷书“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八字。中层的中间是白兔持杵捣药图案,两侧各有四个楷书阳文——“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层7行楷书阳文广告词。每行四个字,因锈蚀,众字释读多有不同。有辨识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客旅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其中,“转卖兴贩,别有加饶”意为,如果有客商大量购买贩往他乡,则在价格上给子一定的优惠。
刘家功夫针铺的白兔商标是我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的商标,比13世纪欧洲工商业行会的带有商标性质的产品标记,早一二百年。
它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实物,比英国William Caxton的印刷广告(1473年)还要早三四百年。
丨溯源-设计特征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方舆胜览》
这块铜版上的白兔持杵捣药图,可以让人想到月宫中捣制仙药、陪伴嫦娥的玉兔。这是源自广为流传的嫦娥奔月这一神话传说。商家将白兔这一众所周知的形象用在广告中,因为受人们熟悉,更能吸引顾客。
白兔用的杵又和针形状相似,这使杵和针两个元素同形同构,能把这个图案和针铺产品自然地联系起来,也暗示了刘家功夫针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深层含义。
在古代,针的最终消费者基本上是女性。因为当时女性的识字率不高,如果只用文字做广告,效果可能不好。但是用图形做广告可以跨过这个障碍,把商品信息清楚地传达给目标顾客,达到营销的目的。
铜版上的文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标题“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第二部分是口号“认门前白兔儿为记”,第三部分是具体的广告内容。三部分虽各自独立,但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广告文案,可以传达详细的广告和形象信息。
其中,针之质量为“功夫”所制,表示针的质量精良,可以信任产品的质量。同时,广告里还特别提醒顾客,要认准“门前白兔儿”,这和现代“请认准中国驰名商标”的广告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铜版的版面图文并茂、布局合理。文案左右对称,看起来平衡稳定。图形周围留有合适的空白,文案内容充实,使得白兔捣药的图案在众多元素中特别显眼,能够成为视觉焦点,迅速抓住人们的注意。
丨溯源-收藏小故事
上海市(立)博物馆复馆伊始,为了丰富收藏,著名历史学家杨宽先生和考古专家蒋大沂先生常去古玩市场上“淘”古董。他们在一家古玩铺里买到了一块标有“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刷广告铜版”字样的印刷模版,杨宽先生认定“这是一件很难得的珍品”。
关于“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商标、广告的身份认定,则与中国广告先驱徐百益先生有关。
1957 年,徐百益在上海市广告公司设计科工作。他在逛博物馆时发现了这块铜版,凭借丰富的广告从业经验,他认为这是一件带有商标的广告文物。后来他在《八十自述——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一文中写道:“在这段时间,我到上海博物馆参观,发现一块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铜版,回来向经理汇报,由公司备信请上海博物馆拓印,寄到商业部组织技术局关心广告的陈新科长,他大感兴趣,从此看到了我国最古老的广告。”
这块铜版因此受到国家重视,后来由中国历史博物馆(2003年组建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丨形象设计
丨衍生杂谈1-古代的店铺名
据史料记载,我国在唐朝时期,就已经使用招牌作为行市管理的一种方式。
当时为了方便管理,官府要求市场交易要分肆进行,商家要挂牌营业。招牌上要写明是谁家经营的,比如张家、李家等,还要写明卖的是什么,比如鞋子、帽子、肉、酒等。这样就有了张家鞋铺、王家肉铺、孙家粮铺等店铺的名字。
从宋代起,招牌遍及城乡,成了经营的一种必要手段。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回忆汴梁城的风俗,提到了100多家店铺,
其中最常见的招牌格式是“姓氏+家+商品+铺(店)”,比如宋家生药铺、李家香铺等。这些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有更直观的描绘,比如卖羊肉的“孙羊店”、药材店“赵太丞家”,卖布匹的“王家罗锦匹帛铺”等。
宋代许多招牌已不限于提示谁家的店、销售什么产品,而是有意识地强调店铺的特色,包括质量、功效甚至理念,以期在同行竞争中更胜一筹。“刘家功夫针铺”中的“功夫”就是这种趋势的体现。
丨衍生杂谈2-古代的广告们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分工的细化,物质交换活动逐渐出现。为了吸引他人进行商品的交换,广告应运而生。伴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广告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
中国古代社会出现过多种广告形式,常见的有口头叫卖、实物陈列、幌子广告、印刷广告等。
口头叫卖与实物陈列是我国最原始最简单的广告形式。古人交易时,会把要卖的东西摆出来,用商品本身来吸引顾客。
此外,由于早期的商业活动主要为一次性实物交换,还用不到宣传的媒介,所以多用吆喝吸引注意。比如在《元人小令集》里,王元鼎写的“寒食四首”之一中,就有“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描述的就是早上听到街头卖杏花的吆喝声。
叫卖广告有时会用各种声音来吸引注意,或者干脆用声音代替吆喝。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声音工具,比如卖布的摇“拨浪鼓”,卖油的敲“油梆子”。这样既省力,声音又能传得远,还能跨越方言障碍,大家一听就知道是卖什么的,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听觉标志,也就是各种行业的音响广告。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古代的商家为了区分商号,借鉴各诸侯国的样式,用幌子来做广告。他们会把幌子挂在店门口吸引顾客,有的把大布帘挂在门前,有的则是小小的布挂在竿子上。慢慢地,幌子成了餐饮业特有的广告方式,后来扩展变成了各种行业的标志。
和招牌不同的是,幌子多以形象来展示卖的商品或服务。顾客一看幌子,就知道这家店卖什么。幌子一般用布做,成本不高,也易于快速更换内容。
随着雕版印刷、造纸和制墨技术的发达,广告的形式和方法又有了新的改进。比如“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广告就是印刷广告。这种广告传播快、制作快,而且铜版可以保存很久,非常适合传统手工作坊大量印刷。
也正是它保存时间久之一特性,让它不仅当时在各地流传,更对后来的广告设计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丨结语
即使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仍以其直接的情感表达、新颖的设计思想,显示出了它的历史价值。它将“白兔”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反映了当时古人强烈的广告宣传意识和经营理念,我们从中可以窥见现代平面广告的轮廓。直到现在,它还是一个很好的商标广告例子。
参考资料:
BWIKI
《国宝档案》
雕版印刷的民间商业应用——对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的解读.东方论坛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广告印刷铜版设计特征及文化意蕴探究.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之广告传播模式解读.美术向导
从“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广告说起——浅谈中国古代广告.艺术教育
带有文化内涵的装饰及其功能——“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广告.美术教育研
中国最早使用的商标——白兔.中华商标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广告版再探.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