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不被玩家理解的开放世界神作

2024/11/053373 浏览综合
2015年,当悠扬婉转凄美的二胡声响起,屏幕上出现了大大的莎木3,整个世界的玩家都沸腾了。当时年轻的玩家都不太理解,为什么一款上世纪的老游戏会成为这么多玩家的意难平。
《莎木》是日本著名电玩游戏制作公司世嘉为旗下主机DC制作游戏系列,由知名制作人铃木裕领衔。
莎木被不少业界评论人视为沙盒类的先驱,它巧妙地将开放性融入玩法中,却不仅停于此。莎木的开放世界拆解为多个维度:RPG风格的剧情推进,;AVG的自由探索;以及ACT式的动作战斗。小游戏和QTE作为互动的重要环节,被巧妙地编织到了主线流程里。
玩家将扮演主人公芭月凉,踏上一段为父报仇的旅程。故事从上世纪80年代的横须贺和香港街头展开,通过与各色人物交流探寻关于杀父仇人的线索。
所以在游玩过程里中不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招式等级增强战斗能力,还需要通过打工等方式赚取金钱以维持自己的日常开销和探险所需。这样的设计使游玩贴近现实。
莎木这样的游戏,与其说是游戏,不如说其实更像是让玩家能以“主人公”视角,真正去亲身体会一个故事,一场旅行,一段人生的电影或者小说。如果能放平心态,静静去感受一番。只是在浮躁的时代,很多人玩游戏是连剧情都不会去看的。
整个横须贺那种有些淡淡的忧伤的整体氛围很赞,音乐也可以说是点睛之笔,通过芭月凉和稻婶婶之间的对话和放钱这个小情节所表现的那种温情是最出彩的。
遗憾的是莎木本身的跨时代性在当时没被大部分玩家理解到,莎木自身有很多在当时也非常明显的缺点,但也有很多极具开创性的优点。怀念莎木的人可能不仅仅是这个系列在当时消失了,应该还会包括对世嘉主机的风格和结局、以及铃木裕小组的怀念,可以说莎木是那个时代的眼泪。
从这个意义上说,莎木可以说是典型的被人们回忆投射美化的神作。不过有件事可以确定——当年莎木的玩家绝对是最硬核的那一部分。
世嘉的索尼克是跑酷的鼻祖,VR战士是3D格斗的开端,梦幻之星开启了副本的先河。曾经的世嘉拥有太多超越时代的创意,最后制作出了像黑科技那样的莎木,但这个商业失败是伟大的,因为缔造了指引前进的艺术品。
商业化和艺术性的矛盾简直是游戏的永恒矛盾,莎木就是艺术性拉到极致的作品了。小学那时候没事就爱跑到主机店玩,有次无意中看到了摆在角落里的莎木,我就深深记住了,封面上的女孩实在是太美了……
后来随着慢慢长大,很多事情都忘记了,唯独看到这张脸,我就能轻易说出莎木的名字。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37
1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