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220:千年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聆听风过胡杨,想象自己高旋九天;踏上苍茫大漠,宛如沙丘般起伏伸展。回荡千年的佛音赞颂,飞舞翩跹的莲台胡旋,是这片大漠之上,人们最绵长的祈愿——我是莫高窟第220窟,若您驻足敦煌,就请来看一场乐舞吧。——召集语音
初窥其貌
此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部。创建于初唐(中唐、晚唐、五代、宋、清重修)。主室为覆斗形顶,西壁开一龛,是唐代的代表窟之一。宋或西夏时,此窟壁画全被覆盖,绘以满壁千佛。
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所剥去四壁之上层壁画,初唐艺术杰作赫然重晖。主室西壁一龛,内塑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清重修),龛沿下画初唐供养人虽已模糊。龛外两侧画文殊、普贤变各一铺。南壁为通壁大画:南为无量寿经变,北壁为药师经变。药师变中之两幅“对舞”(不少学者目之为“胡旋舞”)。东壁门上画说法图一铺,男女供养人各一身,贞观十六年(642)题记一方;门两侧画维摩诘经变。
1975年,敦煌文物研究所对此窟重层甬道进行了整体搬迁,底层壁画完好如初,计有: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画新样文殊变一铺,翟奉达等供养人画像七身,题记一方(以上北壁);中唐画小龛一,晚唐画一佛、一比丘、七供养人,五代翟奉达书“检家谱”题记一方(以上南壁)。此窟壁画,每幅皆为上乘之作,其中之维摩诘像乃人物画之精品;前来问疾于维摩之帝王、大臣,可与阎立本“帝王图”媲美。药师变中之两幅“对舞”(不少学者目之为“胡旋舞”)及其乐队,是研究乐舞的宝贵资料
吴道子笔下的人物衣袖、飘带迎风起舞,虽是壁上画,却观之感到满壁风动。世人看我,也说我有“吴带当风”之韵,你看见我的时候……有没有听见风声?——莫高窟220交谈3
历史踪迹
初唐——此窟创建于初唐,由当地大家族翟氏所建,后时代供奉,为一处家窟。当时由世家大族主导的开窟造像佐证了唐代佛教发展的世俗化与社会化。
宋代——此窟在中晚唐、五代、宋代、清代均有过重修。宋或西夏时,窟内底层壁画被覆盖并绘以千佛。
20世纪——1944年夏,于一角的千佛脱落处发现底层壁画,采取了局部剥离措施。1975年,经调研后对余下壁画采取了整体分离与搬迁方案,使得不同时期的壁画接续并可在窟内同一平面内展现。
现今——藏于敦煌研究院
敦煌是座小小的城,在城里便能望见鸣沙山。悄悄告诉你,我最喜欢城中的牛奶鸡蛋醪糟……那家店,别处都没有分店的,你同我一起去,下次就认得路了。——投契之谈
器者形象
器者显形为一年轻女子形象,本源为莫高第220窟。立绘形象很好地呈现出莫高窟220所传达之美,女子抚琴作舞,让人感觉心旷神怡,不必弹奏而在空中拨动的琴弦,正是十方世界妙音……我感到轻盈、快乐,听得清鲜花开放、流水潺潺,无论是在桥梁上随意走动,还是走上莲台挥挥手,都仿佛是踩在乐音的节奏上,都能与美丽的胡旋舞相和,四处都有人对我们撒花欢迎。一切烦恼离我远去,焦虑的事不再值得提起……直到乐舞进入尾声,佛光层层散去,我才发觉自己还在观众席。这种感受可见莫高窟220壁画带来的神韵。
器者不需要睡眠。我这样闭着眼漂浮空中时,是在想如果变成云、变成鸟,或是变成一缕歌声,将会如何穿过空气的缝隙?风声听起来会是什么节奏?这样开始一支舞蹈,会最自由自在。——鹿鸣之谈
总之,220窟作为莫高窟的一部分,以其精美的壁画、细致的雕塑和完好的保存状况,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壮丽与独特。它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人们不可错过的文化遗产。#物华弥新 #物华弥新创作者激励计划 #游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