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创蜀汉,大退曹魏!三国后期最不容忽视的军事奇才!

09/2954 浏览游戏爆料
谁是最被低估的三国武将?让小煮来说的话,这一票要给到陆逊。
作为三国后期的杰出将领,陆逊一生出将入相,兢兢业业做到东吴丞相这个位置,称得上一句“东吴擎天柱”。但提到东吴,大家往往先想到的是雄才大略的周瑜,而说到忠臣,人们则首推千古第一名相诸葛亮,相比之下,陆逊就显得默默无闻了。
TapTap
但陆逊真的比不上诸葛亮等人吗?《三国志》的回答可能有点不一样。作为“二十四史”之一,《三国志》著书颇为严谨,史料可信度极高。在这本书中,作者陈寿仅为八人单独列传,其中除了六位三国君主外,剩下两位,一位是诸葛亮,一位则是陆逊。
可见在陈寿心中,陆逊绝不逊色于诸葛亮,写尽三国英豪的他更是称其“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陆逊为何能获得陈寿如此高的评价?想了解这位不凡国士,还得从他的生平说起。
一、名门之后 中兴之子
陆逊出生于江东望族陆氏,这个家族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在汉代时能人辈出,子孙历任为官,在江东地区很有影响力,一直有”世江东大族“之称。到了东汉末年,陆氏此时的族长是名士陆褒之子陆康。陆康素有义烈之名,加上治下严明,颇有声誉。
TapTap
此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军阀之一的袁术屯重兵于陆康临郡,以军队缺粮为由,向陆康索要米三万斛。陆康一向忠于汉室,对叛逆的袁术极为不满,因此拒绝了袁术的请求。袁术为此大怒,派遣孙策攻打陆康所在的庐江郡。这一战陆康打的极为惨烈,坚守了两年后,城池最终陷落,陆康病死,陆氏宗族百余人也因战乱和饥荒死了近一半,宗族遭受到了极为沉重的打击。
另一边,孙策在拿下庐江郡后,继续凭借武力镇压本地势力,最终建立起自己的孙氏政权。他当政时期,对本地世家多有限制,尤其是像陆家这类本就有旧怨的世家。这种情况直到孙策遇刺去世,其弟孙权继位才得以改善。
孙权继位后,江东形势动荡,因而他没有再延续父兄武力镇压的思路,而是以安抚和拉拢各方势力为主,一方面他重用周瑜、张昭等孙策旧臣,另一方面又开始缓和与本地势力的关系,征召江东大族的才俊入仕为官。
本文的主角陆逊,就在此列。陆逊原名“陆议”,他自小丧父,随其从祖父陆康读书学习,从小颇为不凡。早在与孙策开战前,陆康就深知家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为保证家族的延续,他安排年少的陆家子弟往吴郡躲避战乱,蛰伏等待重振家族的时机。但他的儿子陆绩尚且年幼,陆康便从族中挑选出一位侄孙,希望能协助陆绩纲纪门户,这个人,正是陆逊。
TapTap
二、踏上仕途 崭露头角
蛰伏多年,陆逊终于踏上了仕途,但由于与孙氏的旧怨等诸多因素,此时的陆逊并不被重视,只做了东、西曹令史这样的文秘小官。不过,他在这些岗位上做的不错,后被派去海昌做了屯田都尉,兼任海昌县令。海昌这个地方当时经历了连年的旱灾,盗匪猖獗,还有人口逃亡的严重问题。陆逊到任后,马上开仓赈济贫民,组织生产自救,缓和了灾情,深得民心。
在解决人口逃亡上,陆逊上书孙权,请求让他去招募,最终使得逃亡的百姓返回家乡,并加入陆逊管辖的部队中。海昌局面稳定后,陆逊接着又开始镇压多年横行的盗匪。会稽的贼帅潘临造反、鄱阳的贼帅尤突作乱,都是陆逊都参与平定。
TapTap
陆逊的才能很快引起了孙权的重视,遂将自己的侄女,也就是孙策的女儿嫁给了陆逊。从小煮的角度来看,孙策对陆逊而言是灭族的仇人,孙权让陆逊娶孙策女儿这一行为,是一记颇为毒辣的政治试探。换其他人可能会愤而拒绝,但陆逊作为担负着家族复兴使命的陆家子弟,必须坦然接受。
不过这也是情理之中,前文提过,陆逊原名陆议,后来才改名为“陆逊”。名字对中国人来说意义重大,往往会选择意象好的字来取名,例如“亮”、“瑜”等等。“逊”虽然有谦逊的意思,但本意是“比不上、不如”。对于一个年少就展露出极高才能的人来说,改名成“逊”多少有些屈辱,但陆逊同样接受了,可见隐忍是陆逊性格的底色,这在后来的诸多事件等中也可见一二。
三、奇袭荆州 初露锋芒
成为了孙权的侄女婿后,陆逊正式进入了孙权的心腹圈子,很快他大展拳脚的机会来了。在湘水之盟后,孙刘联盟名存实亡,一场大战避无可避。“鹰派”将领吕蒙秘密启动了“奇袭荆州”的计划。
TapTap
为了麻痹关羽,吕蒙以生病为由离开前线,准备返回建业拜见孙权,商议奇袭荆州的计划。当陆逊得知吕蒙即将返回建业后,就立刻与他会面。在会面中,陆逊道破了吕蒙装病奇袭关羽的计谋,让吕蒙大吃一惊,要知道这件事事关重大,是顶级的机密,不可能轻易被陆逊知晓,一叶知秋,可见陆逊的军事才能极为过人。
这件事应该给了吕蒙不小的触动,在回到建业后,他立即向孙权提议让陆逊接替自己驻守前线,陆逊虽然名声不大,但非常有才干,这样的人能办大事,却不会被关羽戒备,再合适不过了。到了起前线的陆逊,果然任务完成的非常漂亮,他到任后即刻给关羽去信示好,信中他态度谦卑,对关羽极为推崇,关羽果真对他少了防备,这也为“白衣渡江”埋下了伏笔。
TapTap
除了协助吕蒙降低关羽警觉心外,在奇袭荆州的过程中,陆逊的军事决策同样出彩,他先是招抚当地的少数民族,让他们站到孙吴阵营来,又诱降当地依附关羽、对抗孙吴的大族,以及屯守夷陵、控制峡口,最终逼得关羽无路可逃。
四、夷陵之战 大放异彩
袭取荆州只能算陆逊在历史舞台上的首次登场演出,夷陵之战才是他大放异彩的专场表演。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大军顺江东下,开启对孙吴的讨伐,面对来势汹汹的刘备,孙群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督朱然、潘璋等五万人马对抗刘备。
这场大战对陆逊来说称得上内外交困。对外,刘备纵横沙场多年,军事指挥老练果断,队伍磨合多年,不容小觑。对内,陆逊手下的诸将情况复杂,有的是孙策的旧部,有的是王公贵戚,各自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统御起来极为棘手。
但这些问题都被陆逊一一化解了。他先是着力解决内部斗争问题,以军纪为本,严格治军,又团结诸将,从不将这些纷争汇报给孙权,做到不把内部矛盾扩大,加之战略眼光独到,逐渐引得诸将信服。
在对战刘备的大军时,陆逊主张避其锋芒,前期以战略撤退为主,不断引诱刘备深入腹地,直至易守难攻的夷陵等地,拉长蜀军战线的同时,也击碎了刘备想要速胜的战略部署,此外他牢牢守住夷陵,伺机准备战略反攻。在双方相持到大约盛夏时,陆逊找到了机会。当时天气炎热,蜀军被迫驻军于此等待,队伍已经开始懈怠,外加蜀汉水军又移驻陆上,失去水陆两军相互策应的主动权,以及军需运送困难等诸多问题,蜀军开始出现漏洞。
TapTap
陆逊据此判断可以转入反攻阶段,他先攻蜀汉军一营,虽并没有拿下胜利,但在试探中他找到了击败刘备的方法,随即命令将士先以火攻破一蜀汉营,再派遣诸位将领趁势发起进攻,迫使刘备西退,最终将蜀军分割于大江东西,各个击破,又利用火攻,火烧连营四十余寨,蜀军死伤惨重,多位蜀将战死此战之中,最终刘备惨败溃逃回白帝城。大败后的刘备,痛苦感叹道“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但从客观角度来说,说到底还是陆逊在军事指挥能力上的碾压。
五、石亭抗魏 锋芒毕露
陆逊不仅对蜀作战勇猛,与曹魏的交手也不落下风。黄初七年,魏明帝曹叡继位,加封曹休为大司马。新官上任三把火,曹休非常渴望通过战争建功立业,在***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博得更多皇帝的信任。
孙吴方面抓住了他的心理,于是派遣鄱阳太守周鲂诈降。周鲂在书信中向曹休投诚,表示自己受到责难,害怕被杀,打算以郡归降北方,请求派兵接应。曹休起先还有所怀疑,但因求战心切,最终还是向魏明帝请命率领步骑兵十万人向皖城进发接应周鲂。魏明帝答应了他的情求,又命司马懿江陵方向、贾逵向东关方向,三路大军同时进发。
TapTap
既然敌人已经落入圈套,孙吴开启了积极备战。孙权先是亲至宛城,后又任命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赐予黄钺,孙权还亲自执鞭为陆逊在前开路,令百官朝陆逊下跪,可见对这次战役的重视。
虽然朝臣中不少人都对曹休的此次作战计划感到担忧,但曹休急于立功,不顾魏明帝不可孤军深入的指令,直至行至石亭,才发现周鲂是诈降。但一心立功的曹休不肯撤军,仗着自己兵马众多,妄想强击吴军。正所谓骄兵必败,最终曹休的大军被陆逊等将领率兵击退,又因为撤退不够及时,手下部将被斩杀万余,军械车马也丢弃无数,军队溃不成军。
这场战役的胜利,打压了曹魏的斗志,让曹魏数年都不敢再对东吴用兵,孙权也借此机会登基称帝,拿到了与曹叡、刘禅一样的身份牌,三国鼎立的局面也最终确立下来。
TapTap
六、出将入相 忧国亡身
协助孙权完成这项大业的陆逊让孙权大为赞赏,拜其为上大将军、右都护,其中上大将军位于大将军之上,地位高于三公。后陆逊又被征召至武昌,辅佐太子,统领留守武昌的宫府事宜,并掌管荆州及扬州豫章等三郡事务,主持吴军国大事。之后甚至官拜丞相,其权力之在孙吴大无人能及,这足见孙权对陆逊的信任。难怪陈寿感叹“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
如果故事在这里结束,也是一出君臣相宜的千古佳话,但双方的关系还是在晚年发生了变化。一方面,陆逊作为一位忧国忧民,心系的国事重臣,总会一些重大的事件上对孙权进行劝谏,尤其陆逊提倡儒家的宽刑仁政的思想,与孙权强调皇权之上、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背道而驰,引得孙权极度不满,另一方面,孙权晚年在立嗣问题上模糊不清,引发了惨烈的太子之争,被迫卷入其中的陆逊,受到了严重的牵连,最终逼得他忧愤而死。
陆逊作为三国后期的一流将领,一路抗蜀退魏,是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又善于治下,军政两全,堪称一世奇才,但最终却因党争而死,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本文篇幅有限,对陆逊的介绍也比较片面,感兴趣的将军可以自行查阅一番,相信会有更多发现~对本期内容还有什么想法,也可以随时在评论区告诉小煮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