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悟空》英文本地化的背后故事

2024/09/24292 浏览综合
↑↑星标“机核”不迷路
TapTap
TapTap
不止是“翻译决策”
作者:曾大为
编辑:朱云昊
*注:本文非机核原创,获得授权后发布
《黑神话:悟空》作为首款国产3A级单机游戏,不仅以其出色的视觉效果和创新的游戏机制赢得了全球玩家的喜爱,更因其精细的本地化翻译工作而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巨大成功。
本文将通过专访琅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签约译者刘博锐,深入探讨《黑神话:悟空》在英文本地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展示琅科本地化团队如何与游戏科学本地化团队紧密合作,共同应对这些挑战,实现游戏的全球成功。
TapTap
归化、异化的翻译决策
在《黑神话:悟空》的英文本地化过程中,琅科本地化团队面临了众多挑战,其中最核心的便是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选择。
归化翻译的核心是将汉语言中的文化元素转化为英语文化中对应的元素,虽然能降低西方玩家的理解难度,但可能会丢失东方文化的韵味。而异化翻译则力求保留汉语言中的原始文化元素,以突出东方特色,然而过度的异化可能导致过多的生僻词汇,增加理解难度,影响游戏体验。
游戏科学本地化团队为琅科团队提供的本地化翻译风格指南中明确指出,采用异化策略是为了保留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一决策并非意味着追求高理解成本、牺牲外国玩家体验的本地化效果。
TapTap
相反,风格指南中详细列出了一些判断何时采用归化或异化处理方式的条件,以确保既能传达中国文化的精髓,又能保持游戏的可玩性和吸引力。同时,针对西方文化长久以来对中国文化的一些错误归化认知,游戏科学本地化团队和琅科团队都非常希望通过《黑神话:悟空》这款作品进行勘误。例如,在翻译“龙”、“妖怪”等概念时,并没有使用西方长久以来谬误的归化认知(“Dragon”、“Monster”),而是选择了“Loong”、“Guai”等异化翻译方法进行处理。
这一策略借鉴了日本游戏在全球市场中的成功实践。尽管这一策略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增加玩家的理解难度,但确实保证了游戏中中国文化的原汁原味。游戏科学本地化团队与琅科团队都期望这一举措能够帮助推动中国文化输出。
TapTap
语言风格与角色形象的塑造
在游戏《黑神话:悟空》中,众多性格鲜明、语言风格各异的角色构成了其独特的魅力。例如,虎先锋的中文配音采用了东北口音,而黄风岭的角色们则各自使用不同的方言。这种角色语言风格的多样性不仅增强了游戏的真实性和沉浸感,也深化了文化内涵,但同时也给英文本地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TapTap
刘博锐老师特别注重对不同角色的语言风格进行精准塑造。依据游戏科学本地化团队提供的风格手册指导,刘博锐老师为主要角色设计了符合其出身、文化程度和经历的不同语言风格。从英语方言的选择到句式语法的运用,再到每一个词汇的挑选,英文文案都经过了精心打磨。
例如,为了与虎先锋中文配音中的东北口音相呼应,刘博锐老师为其设计了伦敦东部的考克尼口音(Cockney accent),从而增强了角色的立体感;又如,通过使用倒装句来突显老猴子的苍老与智慧,当老猴子说出“Buddhahood he attained, yes”(纵然得了正果金身)时,一个智慧老者的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玩家面前。
这种对角色语言风格的精细把控,确保了每个角色在英语玩家的视角中都能保持其独特的个性,从而提升了游戏的沉浸感和文化体验。
TapTap
诗歌与歌词的翻译:艺术与韵律的结合
在《黑神话:悟空》的文本中,融入了大量的诗、歌、词、曲。这些作品既有古典原著的引用,也有游戏科学团队的原创,无一不展现出卓越的文学造诣。因此,如何将中文诗歌的深层含义和策划者的意图准确传达给西方玩家,同时保留其艺术性和韵味,成为了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TapTap
刘博锐老师指出,在翻译这些充满韵律的文本时,不仅需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含义,还要尽可能保持原文的韵脚与节奏。如何在忠实原文和保持韵律之间找到平衡,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以《敢问路在何方》和黄眉老怪的《三界四洲》歌词为例,刘博锐老师特别注重中文声调与英文音节的对应关系,力求在传达歌曲深意的同时,使英文歌词的朗读感与中文歌词相契合。
这种高难度的翻译尝试虽然在某些方面可能牺牲了部分原意,但在艺术表现力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玩家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TapTap
配音与翻译的艺术结合
在《黑神话:悟空》的英文本地化过程中,琅科团队仅参与了部分配音文本的翻译工作。然而,刘博锐老师在翻译这些文本时,依然尽力考虑了配音的节奏和情感表达,以确保最终的英文台词在配音时能够契合原版的语气和节奏。
琅科团队希望通过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为游戏科学本地化团队在配音工作流中提供便利,确保《黑神话:悟空》的英语配音能够保持中文中的情感张力,从而增强玩家的沉浸感。
刘博锐老师指出,《黑神话:悟空》中包含大量的过场演出,其本质与电影演出非常相似,包括运镜到念白都经过精心设计。院线电影通常采用配音和字幕两种方式,而其翻译策略往往截然不同。
TapTap
由于《黑神话:悟空》的语音和字幕可以自由切换,无法完全排除任何一种方式的影响,因此限制也更大。《黑神话:悟空》的英语文本更偏向配音。虽然策略有所不同,但在细节处理上是相通的,每一句都需要考虑场景演出、台词时长节奏、人物风格等多种因素才能最终定稿。
更重要的是,游戏和电影的即时性都非常强,但由于总时长和叙事方式的不同,游戏的即时性往往更强,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内容对目标受众是否简洁易懂。
刘博锐老师还表示,如果时间允许,他希望能更多地参与配音讨论。通过与配音团队的紧密合作,可以更好地把控英语文本的节奏和情感表达,从而提升整体的文本交付质量。
TapTap
琅科的本地化经验
在《黑神话:悟空》本地化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面对项目本身的复杂性,游戏本地化团队遭遇了诸多项目管理上挑战。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琅科逐步建立了一套成熟的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和需求对接沟通体系。
TapTap
项目经理朱云昊领导的团队特别重视客户期望,始终围绕游戏科学本地化的风格手册以及质量要求来推进项目。在质量保障方面,琅科本地化团队采用了系统化的质量控制流程。该流程包括初译、审校、编辑、客户审阅反馈、反馈修订等多个环节,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琅科拥有经验丰富的游戏翻译团队,团队成员对游戏的文化内涵及叙事情感有深刻理解,这使得翻译既精准又富有表现力。此外,琅科与游戏科学本地化团队之间保持了高效的协作与沟通,通过定期会议和在线协作,及时沟通并协商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
通过这样的系统化项目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琅科成功地在项目周期内高效交付了高质量的本地化成果。
TapTap
游戏科学本地化团队的鼎力支持
《黑神话:悟空》的英文本地化成功,离不开游戏科学本地化团队对项目的高度重视和对琅科本地化团队的全力支持。
在项目启动之初,游戏科学团队便对英文本地化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制定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翻译风格指南等手册。
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游戏科学本地化团队对游戏文本内容进行了详尽阐释,为琅科和译者提供了明确的翻译思路指导方向。同时,游戏科学本地化团队的译后反馈机制,使得琅科和译者能够在整体方向和细节把握上更上一层楼。
TapTap
因此,可以说,《黑神话:悟空》的本地化成功是游戏科学本地化团队与琅科本地化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琅科团队成员们对自己的名字出现在《黑神话:悟空》的游戏致谢名单上感到无比感动和自豪,这不仅是对他们工作的认可,更是激励着他们在未来项目中继续保持热爱与专注的动力。
TapTap
未来展望:游戏作为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媒介
通过参与《黑神话:悟空》这样的项目,琅科本地化团队不仅提升了翻译技能,还积累了丰富的本地化项目管理经验。
琅科相信,在未来的中国游戏出海的本地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将倾向于保留东方文化特色,而非完全迎合西方玩家的习惯。《黑神话:悟空》的成功不仅是游戏本身的胜利,也是中国文化输出的一次重要尝试。
TapTap
琅科本地化团队贵阳分公司负责人余扬名表示,作为一家专业且富有创新精神的语言服务企业,琅科的使命不仅是提供高质量的翻译,更是通过精准的语言服务,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展望未来,琅科团队将在更多优秀的本地化项目中继续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要使命,通过卓越的语言服务,为中国文化在全球舞台上的传播贡献力量。
TapTap
结语:本地化翻译的艺术与实践
《黑神话:悟空》的成功不仅标志着国产游戏在全球市场上的崭露头角,也展示了高质量本地化翻译的重要性。琅科本地化团队与游戏科学本地化团队的紧密合作,克服了诸多挑战,从归化与异化的决策,到角色语言风格的塑造,再到诗歌歌词的艺术表现,每一步都彰显了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游戏走向国际舞台,琅科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与认可,展望更加美好的文化输出之路。通过精心雕琢每一句译文,琅科不仅传递了游戏的精髓,更架起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让全球玩家在虚拟世界中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TapTap
翻译经验分享:刘博锐
TapTap
琅科签约译者
黑神话悟空 琅科团队 英文主译员
撰稿人:曾大为
TapTap
马来西亚大学翻译学博士
琅科特约本地化顾问及行业观察员
文章编辑:朱云昊
TapTap
琅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高级项目经理
特别鸣谢游戏科学团队:
Ted
Shiyu
TapTap
TapTap
TapTap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