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据聊天室】夜行铜牌:边境通行的特权符号

2024/09/0545 浏览物华茶馆
TapTap
夜行铜牌,这一元代的特殊符号,顾名思义,是一块允许在夜间出行的令牌。然而,深入解读它的文字后,我们发现,这不仅仅是一块简单的令牌。它被赋予了巨大的权力和威慑,尤其在边境地带,持牌者拥有特权,违抗者则面临极刑。
TapTap
造型与文字:不仅仅是美学
这块铜牌直径约17.2厘米,厚0.7厘米,整体呈圆形,顶部装饰着叶蒂纹,象征着高贵与权力。正面是清晰的汉字四行,文字内容十分明确:“公务急速”、“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持此夜行”、“玄字拾号”,这是元朝官员夜间执行公务的通行证。其背面,则铸有阿拉伯文和八思巴文两种异域文字,展现了铜牌的跨文化属性。
在元代,多民族统治使得边疆地区的官员经常需要与色目人、阿拉伯人等外族打交道。铜牌上的八思巴文与阿拉伯文分别是“必诛灭”和“违者杀”,这是对边境管理的严格规定,任何阻碍持牌人夜间通行者,都可能面临处决的下场。
权力与威慑:元代宵禁制度下的特殊权限
元代城池大多实行严格的宵禁制度。《元史》记载:“诸夜禁,一更三点,钟声绝, 禁人行。五更三点,钟声动,听人行。”普通百姓在夜间不得随意出行,违者轻则笞责,重则面临法律制裁。夜行铜牌的持有者则不同,他们是带有朝廷任务的官员,手持此牌意味着他们拥有特殊的通行权,无论城门何时关闭,都必须放行。
铜牌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允许夜间出行的许可,更象征了官方赋予持牌者的生杀大权。这块铜牌的背面“违者杀”的刻文清楚表明,任何阻挡或违抗持牌者通行的行为,都将面临极为严厉的后果。这种权威,尤其在边境地区至关重要,确保了边疆政务与军事行动的畅通无阻。
异域文字的背后:边境通行的多元文化交流
铜牌背面的八思巴文与阿拉伯文不仅说明了它在边境地区的特殊用途,也反映了元朝的多元文化统治。元代统治者重视跨文化的沟通与管理,特别是与色目人等外族的联系。夜行铜牌的出现,证明了元朝在边疆地区推行的严格管理制度,确保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协作与秩序。
这块铜牌不仅在元代社会中具有重要功能,还揭示了一个多民族融合、交流的时代。阿拉伯文与八思巴文的并列,不仅展现了语言的多样性,也体现了元朝统治者对不同文化的包容与管控。
铜牌承载的历史
如今,夜行铜牌作为元代的珍贵文物,陈列于扬州博物馆,成为研究元代政治、军事与文化的重要资料。它不仅代表着元代官员在边境地带的通行特权,更是跨文化交流与权力展示的象征。透过这块铜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元代复杂的统治体系,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多元文化融合。
——Atla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