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娜仁图亚”原型和元素考据,梦魇、大军与吞日
2024/08/272984 浏览闲聊杂谈

干员娜仁图亚
一、马与梦魇
本期的主角,是曾经足迹遍布萨尔贡大半地区的沙盗,现作为外勤干员长期驻留罗德岛的——娜仁图亚。她的原型很有意思,并不存在某种现实对应的生物形象,而是通过揉合多种传说形象后共同构成的。在她背后出现的是:一群双目赤红、生有尖牙的马类生物,状若癫狂。

娜仁图亚背后的马群
娜仁图亚的种族是库兰塔,但现实中是没有任何马匹拥有着类似外貌的。尤其是牙齿部位的造型,这可是它们吃饭最重要的家伙。现实中,马的颊齿普遍生得是粗大且坚固,还覆盖着厚实的珐琅质,其意义就是便于咀嚼。但是它们真的没有像立绘里那种尖牙了吗?还真不是。

千万别以为吃了五千万年草的马就好惹了,它们的口腔中可是奇迹般地保留下了犬齿。这一特征在性别间展现出显著差异:公马通常拥有四颗锋利显眼的犬齿,而母马在多数情况下犬齿深埋牙龈,几乎难以察觉。因此民间流传有“母马不长犬齿”的俗语。当马匹们在面临争斗、猛兽威胁或者感到被侵犯时,这些犬齿可就派上了用处,正是古老生存本能在新环境下的某种延续:

英国皇室骑兵卫队的马匹咬游客
当然,在我们娜仁图亚立绘中出现的马匹,口中只有尖牙而无任何颊齿,显然又是另一种情况了:这些癫狂的马都是神话种,而非现实中存在的马匹。再从其数量上来看,立绘的左下和右下部分都出现了它们的身影,是一群而非是单匹,又代表着:这种神话生物是以族群的方式存在着,不具有唯一性。
结合上述提到的这些线索,基本将娜仁图亚的原型锁定在了两种可能性之上:第一种是“駮马”,出自《山海经·西山经》。它们长着马的身体,却拥有锯齿一般的牙齿,以老虎和豹子为食。原文中这样写道:“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駮,是食虎豹,可以御兵。”

《山海经》中记载的駮马
但所长认为她的原型另有出处,如果我们翻开《大地巡礼》,能发现鹰角对于“梦魇远征”的官方翻译是:“Nightzmoran Conquests”。这就是关于娜仁图亚原型的答案:梦魇兽(nightmare),这是欧洲神话中的一种妖精,但许多人认为它是一种恶魔。
这个名称“Nightmare”特别值得单独拿出来聊聊,后半部分“mare”有两重含义。在古英语之中,“mare”一词源于“meare”,指“马或其他马科动物的雌性”。再往前追溯也一样,在原始日耳曼语中的“*marhijo-”同样意为“母马”;而另一重含义中呢,“mare”则指向了原始印欧语中的“*mora-”,其意为“噩梦的女王”或“梦魇怪物”。你看,又是噩梦又是母马的,梦魇兽的形象不就随之诞生了嘛!

画家亨利·富塞利(Henry Fuseli)的梦魇兽(1)
在中古世纪的传说中,人们深信不疑地认为,那些令人辗转反侧、心绪不宁的噩梦,其根源正是源自这些充满神秘与恐怖力量的梦魇兽。它们仿佛是夜晚的使者,悄无声息地将恐惧的种子播撒进每一个脆弱的梦境之中,对应上了娜仁图亚的作战语音:“别做梦了。在我面前,没有好梦。”
画家亨利·富塞利(Henry Fuseli)所绘的梦魇兽,就是基于所长这里描述的形象,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许许多多有关“梦魇”的画作。因此,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在人们熟睡之时,床头会悄然出现一匹母马的头,凝视着他们。而一只小恶魔则会压在人们的胸口,使他们感觉到窒息和瘫痪。它就是“梦魇兽”,这种做噩梦的感受就是我们常说的“梦魇”,或者是俗称的“鬼压床”。

娜仁图亚的信物描述
在娜仁图亚的潜能提升信物中,有着这样一段描述与之呼应:“希望你能一直在她身边做她的好伙伴,还希望你不会因她而噩梦连连。”咱就是说,只要晚上大姨你不出现在我们的床头,那也就不会做噩梦了。除非是个别意愿特别强烈的博士,你说是吧?

画家亨利·富塞利(Henry Fuseli)的梦魇兽(2)
当然,提取“梦魇兽”身上有关“噩梦”的意象,然后进行放大处理的方式早已有先例了。比如在2016年引进的第20部柯南剧场版《纯黑的恶梦》中,我们的名侦探就骑着一匹“梦魇兽”,象征着发生的一切就如同一场恐怖的噩梦。

《纯黑的恶梦》手绘海报
我们聊回梦魇兽的形象哈,它们是身披夜色般黝黑毛皮的骏马,身上长有如同炽烈火焰般跃动不息的赤红色马鬃与尾毛,在娜仁图亚的身上化作了那一头极其鲜艳的红发,散发着不可名状的魅力与威严。大家仔细看下图,如果把她的红发当做是普通的头发,会感觉其造型有些反规律且不自然。但看做是梦魇兽那赤红色的马尾,就完全能理解了。

赤红色马鬃化作了大姨的红发
因此他们被称为是“赤红的梦魇”。更为神秘的是,梦魇兽们的周身环绕着一股令人心悸的恐惧光环,除却那些精神层面坚不可摧、心灵纯净无惧或根本不知恐惧为何物的生物外,绝大多数生灵一旦遭遇梦魇兽的侵袭,便会瞬间被无边的恐惧所吞噬,丧失与之抗衡的勇气。
正如娜仁图亚简介里这样写道:“梦魇传说中令人恐惧的形象”。这一有关“恐惧光环”的设定,也被绝大多数ACG作品所采用,比如《英雄无敌》中的五级兵和《魔兽世界》里的坐骑,都是“赤红的梦魇”:

《魔兽世界》中的战火梦魇兽
但这份深入骨髓的恐惧,却不仅来自梦魇兽的传说。我们再回到娜仁图亚的档案资料,其中有一段泰拉人们对于“梦魇”这一种族的刻板印象:“如果一个人声称自己知道梦魇,那么他脑海里浮现的多半是传奇小说与电视剧中所描绘的,仿佛千年前的鬼魅一般神秘的梦魇大军,以及他们那像诅咒一般长久留存,侵扰后世人的睡梦的号角声。”这就引出了我们第二个要聊的内容,梦魇大军。


二、大军与弯刀
“梦魇远征”正是历史上著名的蒙古西征,“梦魇大军”则对应着“上帝之鞭”——蒙古军。蒙古骑兵自漠北草原策马西行,连续的三次西征之旅势如破竹。一个起源于仅百余万人口的草原部落联盟,却以其无与伦比的征服能力,跨越了地理与文化的重重界限,将当时已知文明世界超过半数的土地与人口纳入其版图。铁蹄所至之处,让欧亚大陆回荡起钢刀与骨骼碰撞的惨烈回响。

蒙古军队西征
1218年至1276年间,一系列震撼世界的征服行动接踵而至:西辽、花剌子模、西夏、高丽、金朝、钦察与卡玛突厥、阿拉伯帝国,无一不在蒙古军队的铁蹄下颤抖。这一连串征服行动在短短数十年内全部完成,在人类历史上都堪称是空前绝后。这也对应着泰拉编年史中的可汗挥军向南,先后踏破了骏鹰王国,降服了卡西米尔的天马王室。

蒙古军就是“梦魇”一族的第二重含义,他们是欧洲人挥之不去的梦魇。对于当时的欧洲人而言,蒙古军队的西征无异于一场场无法逃避的噩梦,其恐怖与威猛依旧被后人所敬畏。因而在娜仁图亚的档案中也会有这句:“大家一致认同,她没那么像梦魇,总比她是个彻头彻尾的梦魇要好一些。”

蒙古军将领挑起亨利二世的首级
在娜仁图亚的档案中还特别提到了一点:“混杂的血脉使得兄弟姐妹之中亦会出现一人是赤红的梦魇,另一人是普通库兰塔的情况。”很明显,并非所有的库兰塔都是梦魇,只有“赤红的梦魇”才是。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通常情况下,蒙古军的大多数后裔,只是延续了其血脉而已,因此是“马背上的民族”,即普通的库兰塔。而其中的个别后裔传承了“不朽军魂”(黄金精神),就如同是当年的那支军队般令人恐惧,因而他们会呈现出“梦魇兽”的特性而变得“赤红”,是“赤红的梦魇”。

成吉思汗与蒙古铁骑
那说完了娜仁图亚身上的“梦魇”元素,我们就顺带着聊聊她身上的武器吧。根据立绘中的形象和文本中的描述,大致可分为三种:普通现代工艺锻造、加上了许多夸张装饰的双刀,腰间佩戴的小刀,以及能合并成刀扇的特殊黑色弯刀。

娜仁图亚的普通弯刀
我们先从最普通的那两把弯刀开始。它们被娜仁图亚精心装饰,其原型正是那支“梦魇大军”所用的:蒙古弯刀,刀背厚实、刀身狭长,展现出了极佳的弯曲弧度。这一设计不仅赋予了弯刀无与伦比的锋利度,在实战中更是能减少刀刃被铠甲等硬质震飞的风险,使得使用者能够更为顺畅地借助马匹的冲击力进行劈砍,在战场上充分发挥出其“一寸短一寸快”的优势。

“梦魇大军”蒙古军
不过呢,蒙古人之所以选择弯刀这一形制还有一点重要原因:他们初期的技术不足,自制铁器局限性不够坚韧、质量相对有限,这一因素直接影响了兵器的长度,如果过长的话,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都极易发生断裂,是无奈之举。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资源的丰富,优质铁器的出现成为可能,但蒙古人并未因此改变他们传统的弯刀制备方式。

蒙古马头弯刀
因此,娜仁图亚身上的弯刀被工程部评定为“这两把刀本身的强度与锋利度都并不出众”,确实也没错。锋利吗?锋利的,足以“把风切断”。质量好吗?只能说是一般。因为这正是蒙古军事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是这种不朽武器的形制与制备工艺在历史的长河中的传承和延续。
我们再说使用方式。众所周知,冷兵器时代兵器的重量将直接决定其杀伤力。那么轻便的蒙古弯刀为何能大行其道呢?主要还是蒙古军的使用方法非常聪明,并没有像传统马刀那样去劈砍,而是采用了“拖刀”的方式,即利用马匹速度代来的高速冲击力,顺势拖拽刀刃,让锋利的弯刀在接触敌人的瞬间造成致命伤害,比如直接枭首。这种技巧既省力又高效,避免了传统劈砍所需的巨大力量及后续拔刀的困难。电影《蒙古王》中,铁木真与札木合的决战场景,就生动展现了这一战术的震撼效果。

蒙古军的“拖刀”战术
我们的干员娜仁图亚有着她自己的想法,她并没有效仿先祖那样使用“拖刀”,也没有选择不符合史实地拿着弯刀上去劈砍。最终,她选择了“掷出弯刀”的方式。如果要问科不科学,那肯定是不科学的,只有奇幻作品中才会出现这种拿弯刀当回旋镖的场面。
娜仁图亚其实有两种战斗方式,这里所说的是扔出单把武器的普通攻击,以及她的一技能动作“旋刃”,即回旋的蒙古弯刀,在用法上融入了自己的巧思。第二种攻击方式则是将两把刀合在一起展开刀扇,我们放在后文中细说。

娜仁图亚的投掷刀刃
如今,昔日战场上威风凛凛的蒙古刀已悄然淡出历史的舞台,而其精神的传承者,则以一种更为贴近日常生活形态的面貌出现——一种被称为“呼图嘎”的小刀。这种刀具小巧而精致,上面装饰着精美的花纹,成为了游牧蒙古人不可或缺的伴侣,他们随身携带,主要便是作为宰禽、吃肉、防身、象征的工具。

现代蒙古刀:“呼图嘎”
因此我们在干员娜仁图亚的档案资料中,能发现她不但会“用她口中的好刀切兽肉”,更是会“自己在刀鞘上做了很多夸张的装饰”,这些都是源于“呼图嘎”,是对于传奇武器蒙古刀,以及那支昔日所向披靡蒙古军的意志传承。

饰满夸张装饰的小刀
第二件要说的武器,就要说到娜仁图亚腰间佩刀的特殊刀鞘设计了,可以概括为:“从刀尖处继续向上弯曲,最终止于一个圆角”,其来源于著名的阿拉伯名刀:也门双刃弯刀,也称“嘉比亚”(Jambiya)。再分细一点,是其中的“asib”,主要由平民使用的弯刀。相对的,另一种“tuza”则都是由贵族或酋长佩戴的。如今,两者同样都失去了实战意义,成为了奢华的装饰品。

也门双刃弯刀,asib(左)tuza(右)
不是说娜仁图亚身上的元素来源于蒙古吗,这怎么又扯上阿拉伯的武器了?这就要同时结合现实中的历史和娜仁图亚的全名来聊了,我们可以说在她本身的设计中就包含了各类杂糅的元素。这里大家不要细究,游戏里所能承载的故事量及历史深度是有限度的,只能在一些重大节点上做情节关联,以确保故事的连贯性和合理性。
在蒙古军的第三次西征中,他们摧毁了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的首都巴格达,征服了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而奥斯曼帝国们,后来同样征服了中东及巴尔干半岛地区,两者都对当时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或许正是因为这部分的历史重叠,这柄阿拉伯地区的“也门双刃弯刀”才出现在了娜仁图亚的身上。

娜仁图亚的全名
这时候我们再去看大姨的全名:娜仁图亚·卡普丹。前面的“娜仁图亚”是蒙语(Narantuya),意为“太阳的光辉”、“太阳的霞光”,是相当常见且十分具有时代感的名字。娜仁图亚“大姨”的外号和各种衍生出的土味表情包,都是源自于这个名字。
而后缀“卡普丹”往往和“帕夏”(土耳其语:paşa)一词一同出现,后者是奥斯曼行政系统中的职称敬语,通常是总督、将军及高官,是埃及殖民时期地位最高的官衔。两者连起来就是“卡普丹帕夏”(قپودان پاشا,Kaptan Paşa),指奥斯曼帝国中的“海军总司令”,也被称为“卡普丹德里亚”( قپودان دریا,Kaptan-ı Derya),即“海洋舰长”。下图中展现的就是两位著名的卡普丹帕夏:

巴巴罗萨·海雷丁(左)哈桑(右)
左边的是巴巴罗萨·海雷丁(Barbarossa Hayreddin Pasha),16世纪地中海海盗王,后臣服于奥斯曼帝国的苏丹苏莱曼大帝,二人强强联手,让整个时代记住了这个名字。右侧的是同样是奥斯曼帝国海军总司令,冷酷无情又久经战阵的阿尔及利亚海盗——哈桑。
当然,我们的干员娜仁图亚可不像他俩是海盗王,她结合了萨尔贡的荒漠特色,成为了一名“沙盗王”。在她的档案中更是写道:“在过去的沙盗生涯中,娜仁图亚离她自称的‘名扬萨尔贡’还有相当远的距离。”这类的台词简直就是海盗王们经典“名扬四海”的翻版,就差喊出一句“想要我的财宝吗?想要的话就给你好了,去找吧!我把全世界的财富都放在那里了!”

开启大海贼时代
以上就是对娜仁图亚真名的全部诠释了。不过这里也引出了一个问题:既然梦魇大军的原型来自于传奇的蒙古军,并用“带去无尽恐惧”的意象结合“马背上的名族”(库兰塔)引出了“梦魇兽”。但这可是所有梦魇共同的原型,就跟天马一族来源于伯加索斯,笞心魔一族参考自夺心魔一样。那属于干员娜仁图亚的原型又是什么呢?


三、沙盗
最后哈,所长想跟大家详细聊聊娜仁图亚身上所隐藏着的另一重原型。大家有没有发现,在上文的解析中我们虽然已经聊了许多,但同时也留下了无法解释的点,比如:沙盗、毒药、陷阱、幻觉、威吓。

《刺客信条:起源》沙漠强盗
如果我们从梦魇兽和蒙古军出发,她的人设应当更贴近退役军人,或者是传承了不朽军魂的部族战士,而不应是一名抢夺商队、走私艺术品、盗掘古墓、绑架勒索的沙盗。在娜仁图亚的全部技能和后勤图标中,有一个特别违和的存在,那就是二技能“恶魇”:其形似一团蜷缩着的大肠或是蟒蛇,周围生有一圈尖刺。
技能名已经说明了许多,“恶魇”可不是我们先前聊到的“梦魇”。只有人死之时处于极大的愤怒、仇恨和恐惧之中,死后怨恨不散才可化为“恶魇”。在现实中,“恶魇”的传说往往都流传于荒废多年的大屠杀或者瘟疫的所在地。其根源是人们对于死亡、怨恨和超自然力量的想象,是恐惧心理的投射和反映。大家看一下这张对比图:

娜仁图亚的二技能“恶魇”
在蒙古草原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恐怖的存在:蒙古的死亡沙虫(Mongolian Death Worm),它就是当地人的“恶魇”。据说它浑身赤红、生活在戈壁滩的地下,在蒙古语中被称为“大肠一样的虫子”(олгой-хорхой)。大家再去看娜仁图亚二技能“恶魇”的图标,既像是死亡沙虫蜷成一圈的身体,又像是它那长满了尖牙、张开的巨口。

蒙古死亡蠕虫,比利时画家Pieter Dirkx
在蒙古死亡蠕虫奇丑无比的外表下,还伴随着血腥与残暴。在传说中,它们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死亡和危险,不但会喷射出致命的毒液,让目标在被迅速腐蚀的同时产生出强烈的幻觉。它还能从眼睛放射出强电流杀死数英尺之外的猎物,并将活人吸成干尸。你看,娜仁图亚专精的“毒药”、“陷阱”、“幻觉”、“威吓”,甚至是第一天赋的“偷取攻击力”都能对上,在它的身上找到影子。

哈尔科夫的蠕虫涂鸦
不得不感叹一句:感谢罗德岛美化mod,让我们看到的大姨依旧美丽。另外,围绕着死亡蠕虫还有一个很离谱的传说,说它是守护着成吉思汗陵墓的神秘生物,如果能够找到这些蒙古死亡蠕虫,也就意味着能发掘到成吉思汗的宝藏,这点非常类似西方传说中巨龙会守护住金银珠宝。
因此,以它为原型的娜仁图亚也关联上了“宝藏”这一元素,她成为了一名盗掘古墓、挖掘宝藏的“沙盗”。谁说只有守着防盗才是守护,我直接拿走不就没人能偷得走了吗?

《沙丘》中的沙虫
不过,无论死亡蠕虫来源何处,是蒙古游牧民族的民俗传说的产物也好,还是真实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生物也好,都不妨碍各种作品以其为创作灵感。它很快成为了众多小说、游戏、影视作品中的重要素材,所长又要开始cue了:《沙丘》系列里产出“香料”的沙虫、《异形魔怪》中的巨大爬虫怪物、游戏《方舟:生存进化》中的焦土死亡蠕虫,都是取材于“蒙古死亡蠕虫”的传说:

《方舟:生存进化》中的死亡蠕虫
最后,我们再聊回娜仁图亚的第三种武器:两柄特殊的黑色弯刀。“而她实战中常常还会用到两把特殊的黑色弯刀,双刀能够通过特定的机关组装在一起并展开刀扇,可作为投掷武器灵活使用。”

娜仁图亚手中的环刃
那顺着二技能图标的思路,就像是蒙古死亡沙虫的“口器”化作武器,娜仁图亚手中武器的原型:手持环刃,一种圆环型或半月型锋刃武器,又名“查克拉”(梵文:Chakram),主要战斗方式就是投掷或近战砍杀。

手持环刃(左)投掷环刃(右)
这是起源于印度的一种民族武器,作为单手投掷武器,查克拉并不会影响其他武器的使用,在马背或者象背上也能轻松使用,锡克士兵通过它们在遭遇战和伏击战中占尽先机,即使被对方近身,这把锋利的武器依旧可以在近战中发挥作用。
我们小时候看的金庸作品《神雕侠侣》里,有一位蒙古密教金刚宗的敌对人物“金轮法王”,其所持招牌武器“金银铜铁铅五轮”,原型同样是取自于“环刃”。你们还记得“金轮法王”平时把这些金轮放在哪里吗?

《神雕侠侣》2014版剧照(左)李志清绘《金轮法王》(右)
对啦!要不就是都套在自己的手臂上,要不就是置于特殊的帽子上。历史中也是如此,十六世纪的查克拉成为了锡克武士的专用武器,他们为了在战斗中第一时间集中投掷查克拉,平时通常都会将它们戴在手臂上,或改良式的头巾上,遇到敌人取之即用。下图中展示的就是特制的环刃头巾,挺奇葩的。

特质环刃头巾(左)手持环刃的印度士兵(右)
因为环的外围被磨得锋利无比,据古籍的记载,熟练的士兵投掷出的轮刃能够轻易地削断人的首级和四肢。当然,这显然对投掷者的熟练度要求非常高,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正是因为熟练使用着手持环刃,所以我们娜仁图亚的职业被设定为了一名“回环射手”。

娜仁图亚的环刃
顺带一提,环刃最重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有许多,但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马战和重型铠甲的兴起”,这种近身和投掷武器在面对重型铠甲,而且还是骑着马的移动靶时,未免显得太过于力不从心了。大家在娜仁图亚的实战中是不是感觉会有点“刮痧”?那就对了,也算是某种程度上还原了史实。

环刃和太阳
另外,整个刀扇的造型也构成了一个“太阳”的球体,而其上的尖刺则是抽象版的“阳光”。其中心的握把处还刻有一串古罗马的数字,是一种被欧洲人采用进行计数和记录的数码,比阿拉伯数字早了 2000 多年。如今,这种充满古典风味的数字,依旧是钟表中最经典的设计元素。

法国国立艺术博物馆的钟表
那为什么结合了蒙古死亡蠕虫与太阳象征的武器,中心会出现一串应用于西方的罗马数字呢?或许这并非是源自蒙古对太阳的崇拜,也不是对天文观测、天体运行规律的掌握,而是另有所指。
在蒙古军在第二次西征时,曾摸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边境,但蒙古大汗窝阔台突然传来的死讯,让拔都等人不得不停止西征、班师回朝,最终未能与西欧的英法等国一战,成为了一桩憾事。而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卡尔五世,有一句这样的名言:“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踏上天途的娜仁图亚但这一次,蒙古军的后裔、传承了不朽军魂的娜仁图亚或将改写一切,她将象征着欧洲文明进步的罗马数字紧紧掌控在了掌心,技能名为“吞日”,并说道:“砰——太阳被我吞掉啦!”未竟事业得以延续,铁骑刀锋所指,“太阳”将被吞噬,“日不落帝国”将迎来日落,“太阳王”将跌落舞台,古老的传奇部队终将获胜。
赤红的梦魇娜仁图亚,正走在自己的“天途”上。传承着不朽军魂的她,既是我们在战场上最信任的伙伴,同时也是所有敌人最深层的“梦魇”。我们或许比她更坚信,这位赤红的梦魇绝对能名扬萨尔贡,甚至再次名扬世界,吞噬那些所谓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