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据聊天室】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

修改于2024/07/12156 浏览物华茶馆
好久不见,各位物华弥新的小伙伴们。本次1.3版本的更新,推出了宋三家——范宽的作品《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
或许,单纯从卡面上来说,雪景寒林图的外观更能引起各位的注意,但是如果要说到文物内涵,那就不得不仔细说到溪山行旅图上跨时代的表现了。
溪山行旅图的尺寸巨大,长2公尺,宽1公尺,是一个竖立的长方形。构图中,最明显的就是远景的巨石。据传,明代董其昌评价此画为“宋画第一”。
为什么它可以获得这样的殊荣?以下由我来跟大家聊聊。
美术史中谈论卷轴画的方法很多,但是其实我们可以不用那么学术的去探讨。看一幅画,一件文物,请把它当作一件单纯的物。犹如你今天对面坐着一个陌生人,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感觉是什么,那就是最真实的感受。
溪山行旅图也不例外,这幅画映入眼帘后,第一个感觉就是一块黑黑的大石头在画面中央,充满了压抑、沉重的感觉。说得好听一点,叫雄壮、浑厚。同时,画面中四周昏暗,感觉就像是夜晚入山。结合了这些感受,我们物华弥新采用了一位雄壮威武的刚健男子,似乎也就非常贴切了。
范宽在这幅画中,想要表现的就是山势险峻、巨大、雄伟壮观,让人感觉到自然的壮丽,以感觉到人物的渺小。而范宽擅长使用的雨点皴和积墨法,造成了四周场景较暗,更突显了它沉稳凝重的感觉。
不过,如果仔细看这幅画,就会发现它有许多精妙之处,否则宋代的卷轴画何其多,一幅黑黑的巨大石头怎么撑得起宋画代表的美名。
画中的人物艰难的行走着,人物虽小却不马虎,形态细腻。但是用人表示艰难的山路好像还不够,于是加入了四只驮物的骡马,即便是用四足行走,都举步维艰,更遑论直立行走的商旅了。
而且,范宽还在画中藏了自己的彩蛋,这对后世确认该画是否为他的真迹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这幅画右下角的怪石丛林间,清楚的留下了“范宽”二字。这是在1958年才被证实的重大发现,在此以前,人们只注意到了董其昌写的“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
可以说,范宽在这幅画中充分展现了自己可雄伟也可细腻精妙的多重特点。我们可以理解为,他在当时使用了8K的解析度绘制了一幅图画,然后后世一看只注意到了720P,要逐步放大才理解了他的精妙所在。
古代中国画并非没有透视,而是侧重点不相同,对于画作,中国画更在意他的形态、传神与否。如果我们一眼看来,就感觉它磅礴雄伟、犹如一座不可能攀登的巨石颠山,或许,这就已经达到了传神的意义。也因此,范宽被赞誉“得山之骨”、“与山传神”的美名。
Atlas
#物华弥新创作者激励计划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