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笔记·魏晋隋唐篇丨千字考据丨【大唐“黑科技”】-银香囊

修改于06/24176 浏览物华茶馆
TapTap
银香囊
TapTap
银香囊,职业-构术,稀有度-特出。
资料部档案编号C-149-197045丨器者外现形象为一名少女。虽然和本体一样都是小小的身材,但是却充满着大大的智慧与能力,只是看着就充满了治愈感。本体是盛放熏香的香囊,因此器者在制作熏香、香料选用等方面有丰富的理解。小巧玲珑的香囊,镂雕了漂亮的葡萄花鸟纹,因此器者对葡萄以及葡萄相关的制品情有独钟。受本体内始终保持平衡的香盂影响,器者也练习了一个无论如何跑跳都能保持平衡的绝技。综合器者特性,建议加入资料部。
horizontal linehorizontal line
丨器者本源-熏香器物
「......从燎祭到焚香,熏香的烟气已经飘过六千余年。你好呀,我是葡萄花鸟纹银香囊,香丸、香饼、线香……无论哪一种,希望我能为你带来盛唐的味道~」——游戏语音·招集
TapTap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外壁直径46毫米,壁厚0.5毫米;外层机制环直径39毫米,宽3.9毫米,厚0.8毫米;金香盂直径29毫米,壁厚1毫米,链长75毫米,重36克。所属唐代,1970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TapTap
整体
这件器物通体银质镂空,由上下两部分扣合而成。上部为囊盖,下部为囊体,上下用铰链、勾环相连,圆形的线条流畅而柔美,给人以舒适和圆满的感觉。
内层球体通过钩链和活轴与外壁相连,能够自由地旋转,球囊能随意转动而香料不会洒出。这个小小的奇迹,其整体直径不到五公分,厚度不足两毫米,花纹最细的地方不足一毫米。
顶部巧妙地设计了环链和挂钩,推测可以挂在车仗帷幔上或贴身佩戴。
horizontal linehorizontal line
「你知道,过去人们认为葡萄意味着五谷丰登、家族兴旺,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这里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也希望大家能永远相亲相爱,和睦共处。」——观察报告2
TapTap
葡萄花鸟纹细节
它的外层,镂刻有葡萄花鸟纹。以葡萄、雀鸟与缠枝石榴花为主题,以缠枝纹为背景,花鸟相依,造型十分精美。纹饰自然婉转,疏密考究,线面得体,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葡萄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是五谷丰登的美好寓意;花鸟和葡萄的结合,传递出吉祥如意的祝福;银材质是富贵与繁荣的象征,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件器物不仅是一件极具装饰性的艺术品,其镂空设计更是匠心独运,便于香烟飘散,香气可以更好地散发。我们从中不仅可以看到古代工匠的高超巧思,更能感受到他们在镂刻、錾刻上的不俗技艺。
horizontal linehorizontal line
丨溯源-平衡的“黑科技”
「按香囊者,烧香器物也。以铜、铁、金、银玲珑圆作,内有香囊,机关巧智,虽外纵圆转,而内常平,能使不倾。」——《一切经音义》
TapTap
打开特写
这件器物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当使用香囊时,在它内部的金香盂中放置香料,无论香囊如何转动,里面的香料都不会洒落。
TapTap
构造示意图
它的秘密,隐藏在其内部的平衡“黑科技”之中,内部的持平装置类似于陀螺仪原理。在转动时,机环与金盂之间的重力相互作用,创造出了一种稳定的状态,金盂不会反转,其中的香料也就不会倾洒。
这种原理在15世纪末才被传入欧洲,后在航海和航空领域大放异彩,成为今天现代科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通过银香囊,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原理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已经被智慧的工匠们所应用。对当时来说,这已经算是非常先进的。
horizontal linehorizontal line
丨溯源-正名小故事-从“熏球”到“香囊”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香囊似乎总是以这样一种形象出现:一只织物织就的锦袋,或呈口袋形状,或以束口式闭合,里面装满了香料、香丸,甚至是各种药材。这些小巧的袋子,常常被系在人们的腰间,随着步伐摇曳,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但是实际上,在唐代,除了丝质的香囊外,还有一种以金、银、铜为主要材料的香囊。这些金银香囊,不仅仅是为了燃熏香料,它们在熏染香气的同时,还能在寒冷的冬日里为人们提供一丝温暖,成为暖手的宝物。
唐代是金银香囊的鼎盛时期。根据公开的考古实物和文献资料来看,现今已知的唐代金银香囊有13件,其中8件在国内出土,5件则流传至国外,成为博物馆的珍藏或私人的宝物。许多精美的金银香囊至今还存留于世,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便是其中之一。
TapTap
其它金银香囊文物
「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旧唐书》卷五十一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在马嵬驿赐死杨玉环。战乱平定后,李隆基命高力士去寻找杨玉环的遗体,高力士回到长安后向他汇报说:“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大意是,当挖开旧冢时,发现当初埋葬时用于裹尸的褥子以及尸体都已经腐烂,唯有香囊还较为完整。
《旧唐书》所写的“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这句话,最初,大家以为其中的“香囊”指代的是丝绵所做的香囊。而在“银香囊”这样的文物在刚出土时,考古学家给它另取了个特别贴切的名字—“熏球”。直到1987 年,法门寺地宫里出土两件构造几乎一样的文物,并且在衣物账碑写有“香囊两枚,重十五两三分”。考古学家才恍然大悟,给它正名为“香囊”,同时也解开了那句“香囊犹在”的谜底,如果是丝质、棉质的香囊,无法保存这么久,这就说明杨玉环所携带的香囊,有极大可能就是类似这种金属制成的香囊。
horizontal linehorizontal line
丨形象设计
TapTap
游戏立绘
在游戏的立绘中,器者的形象是一个小巧玲珑的少女,背后是银香囊的文物本体,整体采用了银白+黄的配色。器者头上佩戴着一个别致的装饰物,耳畔两侧的装饰状似精美的银香囊;手边散落着葡萄和花,身侧有小鸟在飞舞,可以看出,这些设计元素汲取了文物的灵感,让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器者的裙子形似半球状的银香囊。外层裙身上有着银白色花鸟镂空设计,体现了文物本身精致的特点;内衬为金黄色,色彩饱和度高又醒目,是一种明亮且温暖的色调,也和文物内的金香盂风格一致。
从游戏的档案中我们可以得知,器者对葡萄及葡萄制品情有独钟、擅长香料选用和熏香、无论如何跑跳都能保持平衡,这和文物镂刻葡萄纹、作为熏香器而使用、类似陀螺仪的金盂平衡设计等特点都一一对应,这也是一个和文物密切相关的形象设计。
horizontal linehorizontal line
丨衍生杂谈-“香气缭绕下的大唐”
唐代奉行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对外交往密切。经济发展、社会繁荣,推动了香料进口数量和种类的增多,促进了民众对香的崇尚,熏香、香料的使用较前代更加普遍与多样。
在唐代,无论是庄重的国家典礼,还是风雅的文人聚会,都有熏香之仪。上层贵族极其喜爱焚香与香料,他们将香料加入浴缸,让衣服挂上香囊,无论是庭院住宅,还是公堂衙门,都有幽香扑鼻。
当时的男人甚至还有互相攀比香料的习俗。中宗时就有一种聚会,大臣们在会上“各携名香,比试优劣,名曰‘斗香’”。 唐朝皇帝也常以香料作为恩宠的象征,赠送给大臣和近侍,以示皇恩浩荡。
随着对熏香的推崇喜爱,唐代人们对香炉的审美功能也越发重视。根据不同的香料和用途,香器的形态各异,琳琅满目。在各类熏香器中,香囊以其轻便小巧、外形精致的特点,成为人与香联系的重要媒介之一。香囊在唐人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不仅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香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气息与记忆。
TapTap
法门寺地宫出土装有香料的香盒(法门寺博物馆藏)
在唐代,金银香囊兼有实用与装饰功能。甚至由于熏香器的特殊性,部分装饰功能是依附使用功能而存在的。
在室内装饰上,金银香囊常常多个悬于房梁之上或床帐四角,以此到达装饰室内和熏香的作用。唐代诗人胡杲在《七老会诗》中所描绘的“凿落满斟判酩酊,香囊高挂任氤氳”,就生动地展现了诗会上香气氤氲的景象。唐代的女性,则有在卧室内、床榻上垂挂金银香囊的习惯。唐人张鷟在其小说《游仙窟》中这样描写十娘卧处:“屏风十二扇,画鄣五三张。两头安彩幔,四角垂香囊。”这透露出,唐代女性常用这类金银质地的香囊点燃香料、熏香暖被。
在随身配饰上,佩戴者可以将香囊悬挂于衣外,也可以暗置于袖中,让香气随时伴随着自己。在特殊节日,香囊更是一种“礼”的表现。《唐六典》中记载,皇帝在岁终腊日的仪典之上佩戴香囊,是一种国家的礼仪规范。“掌百工技巧之政”的少府监,每腊日都要“进口脂,衣香囊”,以赐给后宫嫔妃或国家重臣。同时,少府监的中尚署,也被认为是当时中央制造金银香囊的唯一作坊。
由于外来香料增多,唐人佩香的品质大大提高。部分香料还具有药用价值。因此,唐人在日常生活中,香囊内常常放置药草,以达到驱蚊虫、清神醒脑、乃至祛病防疾的目的。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里提到,囊中放置药物能够防止疫病。
此外,《太平御览》中提到:“盛书皂缥囊书函中皆有香囊二。”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也会在书箱中放置香囊,防止蛀虫侵蚀书籍。
horizontal linehorizontal line
「......而正如创造美丽饰物一样,勤劳又努力的人们一点一点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创造着新的盛世,也许有一天,我会再见到“长安”。」——游戏语音·精研
TapTap
参考资料:
WIKI
国家宝藏
徐晨. 唐代金银香囊艺术研究——以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为例. 美与时代(上)
陈菲. 唐代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的研究. 上海工艺美术
段丙文. 唐代金银香囊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谭前学. 唐代的焚香之俗与熏香器. 华夏文化
7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