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者原型考据】——上阳台帖
修改于2024/07/16213 浏览物华茶馆
《上阳台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诗,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
一、《上阳台帖》原型介绍:
帖身纵长28.5cm、横长38.1cm。上有草书五行:“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上阳台帖》
全诗概括了王屋山高耸峻拔之势和源远流长之水,亦借此赞颂司马承祯画技之高超,抒发了作者对其的仰慕之情。《上阳台帖》用笔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纵放自如,快健流畅,法度不拘一格,一如李白豪放、逍遥的诗风。
明代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夸李白的字迹:“如凤翥鸾翔,似奇反正。”
二、背景故事:
《上阳台帖》为744年(天宝三年)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宫时所作。李白寻访司马承祯,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司马承祯已经仙逝,无缘再见。不见其人,惟睹其画,有感而作。
【司马承祯】:李白724年(唐开元十二年)出蜀游三峡,至江陵遇道士司马承祯,得到司马承祯赞赏。司马承祯不仅道术精深,而且诗、书、画皆有极高造诣,擅长山水画。后唐玄宗命司马承祯到王屋山建立道观,并题写匾额。
【王屋山】: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有道家“天下第一洞天”之称,是传说中愚公移山之地。在王屋山,唐玄宗为道教宗师司马承祯打造了阳台观,观建成后,司马承祯入主,居于此地至735年仙逝。
上阳台帖在历史上曾流转过多位名人之手,这些从上阳台帖本身就能看出来,帖上有非常多的印鉴和题跋。(题,指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面的文字;跋,指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后面的文字,总称“题跋”。)
引首为乾隆题“青莲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一行。后纸有宋徽宗赵佶,元张晏、杜本、欧阳玄、王馀庆、危素、驺鲁,清乾隆皇帝题跋和观款。卷前后及隔水上钤有宋赵孟坚“子固”、“彜斋”、贾似道“秋壑图书”,元“张晏私印”、“欧阳玄印”以及明项元汴,清梁清标、安岐、清内府,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
其中宋徽宗是《上阳台帖》这幅作品最主要的鉴定者,公元1103年,宋徽宗在偶然间得到了一幅字,这幅字全篇以草书写成因为落款是太白,书风极度飘逸而逸气横生,从而宋徽宗断定此作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真迹并且在此作的卷首的位置用自己所创的“瘦金体”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

宋徽宗的瘦金体真的很好看!
虽然过多的印鉴和题跋影响了上阳台帖的观感和整洁,但这些印鉴和题跋同时也证明了它的真实性。
三、史实在器者身上的体现:
器者性格与爱好与史实的结合可以看看游戏内的人员评估,官方是这么介绍的:

上文提到的本体上有很多印鉴也在器者的立绘上有着非常形象的刻画。

《上阳台帖》的原文在器者后背披风上,立绘只有正面所以被遮挡了,可以看局内小人。

器者立绘和皮肤围绕山水刻画贴合原书“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的描绘。《上阳台帖》本就是李白睹山水画所作。

水墨的打击特效符合本体以墨行书。打出连击还会弹出原文的“山高水长”四字。

器者释放大招时除了的中间浓墨重彩两边还会弹出《上阳台帖》原文的中间两行。


器者的技能名称也无不贴合原型以及作者李白本身的性格特征。

抚摩观之,诗如其人,书亦如其人也。《上阳台帖》对于李白及其诗的艺术特质和渊源的把握意义重大,为其唯一真迹的珍贵程度无愧于国宝之称。


那么本期的器者原型考据就到这里啦,感谢观看,码字不易,点个赞让更多人看到吧
。
![[TapFamily_爱了]](https://img.tapimg.com/market/images/bec74199d492d5d2ad12c434aac536aa.gif)
上期器者原型考据:
【器者原型考据】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器者原型考据】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 物华弥新综合讨论 - TapTap 物华弥新论坛
银香囊是唐朝时期的文物,原名为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1970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刚出土时人们并不知道这是香囊,而是将其认作“熏球”。直至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

https://www.taptap.cn/moment/545982840253187240?share_id=cc76f5ab4b29&utm_medium=share&utm_source=copyli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