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档案——东汉制盐画像砖·司贤
—信号接收中……—
—通讯频道接入—
—屏幕亮起—
十一:咦,什么,已经开始录制了吗!这么突然!
最后一口,我吃最后一口就开始啦!(藏好泡面)
十一:哈、哈,正好是饭点的时候,各位管理员有没有好好吃饭呀!
十一:不知道管理员有没有吃饭,但是小十一可是根本没法好好吃呢!托这个节目的福!
十一:诶呀,那就快点结束掉好了,在方便面变坨之前……呃我看看今天的嘉宾是。
十一:啊,今天的嘉宾是这位啊。
十一:有请,借由东汉制盐画像砖再构成的寄偶,司贤姐姐!
司贤:诶呀,小十一,上次看到你是什么时候来着。
十一:好像都是两天前的事了。
司贤:两天不见,小十一都瘦了呢,没有好好吃饭吗?
十一:呜呜,司贤姐姐!
司贤:那待会儿节目录制结束以后,姐姐带你吃好吃的……
十一:好耶!
司贤:深红色地狱超盐重辣地狱九宫格火锅吧。
十一:……是我的错觉吗,地狱这个词好像出现了两次。
司贤:哦呀,小十一不太想去吗,这样拒绝我的邀请,真是让人……
司贤:(捂嘴笑)感到伤心啊。
十一:就在这一刻,小十一感觉这可能就是我们最后一期的【拾遗档案】了。
十一:各位,再见吧!
【本节目由:博物馆后勤部宣传小组制作播出】
【感谢研发部赞助的小十一等身大人偶素体一具】
十一:司贤姐姐的本体是东汉制盐画像砖。
司贤:是的。
十一:好像画像砖也是一种我们比较特有的文化特色了,从汉朝出现开始到宋朝,千余年呢。
十一:记录了很多画像砖相应时代的诸多场景。
司贤:毕竟在很久以前的那个时代,画像砖就和壁画一样,是建筑或者墓葬的必备呢。
司贤:大概就和现代风装修家里要挂装饰画差不多哦。
十一:是的,有助于这样的习俗,我们能够看到很多相应时代的社会生活。
十一:就像司贤姐姐的本体,就记录了蜀中提取井盐的场景呢。

司贤:是的。
十一:那现在就请司贤姐姐来为我们讲解一下那个时代的井盐是怎么回事吧!
司贤:诶呀,解说不是小十一负责的工作吗?
司贤:可不能偷懒哦。
十一:……被发现了。
司贤:说的不对的话,我可是会当场纠正的哦。
十一:是嘛!这次是给我小十一的考试吗!可恶!
十一:那就这样吧,我也要让管理员和小十一一起苦恼!
十一:这次的题目来的相当之早呢!
问题:可以看到东汉制盐画像拓片中有很多正在劳动的人影,但是其中有一些在做和制盐无关的事,那么其中是哪些人在摸鱼呢?
A.看上去在摸鱼玩滑轮的人

B.看上去在摸鱼玩推车的人

C.看上去在摸鱼做菜的人

D.看上去在努力工作猎杀盐结晶虫的人

十一:嗯,那么这四位里到底是哪一位没有在做和盐相关的事呢!
十一:怎么回事这不是一目了然吗!节目组的题目就是这种水平吗?
司贤:可不能在这个时候转移话题哦,十一。
十一:好吧,我就来说说古代的井盐的制作吧。
十一:古代的盐其实分为很多类。
司贤:嗯,一共是四类呢,小十一知道是哪四类吗?
十一:是海盐,池盐,岩盐……还有就是井盐了!
十一:井盐实际上是对地底的矿盐的开采,在四种盐的开采方式中,也是最为复杂的一种。
十一:据说最早是在战国末期,秦蜀郡太守李冰最先在成都平原开凿盐井的。
司贤:诶呀,说到这个,这位李冰先生可是相当了不起。
十一:对,不管是在没有炸药的情况,用热胀冷缩的方式破石开山,还是用竹笼装石以防江决,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十一:与他一起治水的他的儿子,灌江口李二郎,也是后来二郎神杨戬的原型。
十一:不过那个就之后再说吧……总之,开凿井盐其实就是提取地下的盐卤。
司贤:那么,小十一,盐卤是什么呢?
十一:盐卤就是高浓度的盐的溶解液在母液蒸发冷却后形成的卤块。
十一:所以盐卤就分为自然形成的,和用水浇灌溶解盐矿人工形成的,这两种!
十一:在司贤姐姐的时代,采盐的盐井其实就是为了从地底的盐层中取出盐卤。
十一:竖立楼架,用滑轮和水桶舀盐卤,但是这个时候取出来的盐卤还含有不可食用的部分。
司贤:虽然不可食用,却可以用来做豆腐。
司贤:所谓的“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也有含义在其中呢。
本来不可食用的卤水,制作出来的豆腐却可以食用。
十一:是的,所以如果误食卤水中毒,其中一个解决方法就是大量灌豆浆!
十一:然后,在提出盐卤之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将盐运到开锅煎盐处。
司贤:对,但是即使是将盐运出的办法就有所不同呢。
十一:是、是的,只是看东汉的画像砖就有两种,一种是司贤姐姐本体上的,以车运送。
十一:还有一种是用竹管引流。

司贤:嗯,那么最后呢?
十一:最后就是煎盐了!就是用锅加热,如果水比料多就被称为煮盐,料比水多就称之为煎。
司贤:是啊,可是好奇怪啊小十一,为什么盐卤明明有很多不可食用的成分……
但是煮出来的盐却能够食用呢?
十一:因为饱和溶解度不一样!
十一:盐中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饱和溶解度并不一样。
十一:比如下图!

十一:氯化钠饱和的时候,氯化镁还远远没有到达饱和。
当我们烧水烧到一定温度时,水分蒸发,氯化钠已经析出,而氯化镁因为溶解度上升,还溶解在水中。
十一:通过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就可以析出可食用的氯化钠。
司贤:嗯嗯,说得好。
十一:不过很难想象这是那个时代的人就能够掌握的技术。
司贤:哈哈,小十一可不要小看了古人呀。
十一:那么,根据小十一如此细致的讲解,各位管理员想必已经知道问题的答案了吧!
十一:究竟是谁在做跟制盐无关的事呢!
十一:对!正确答案是D,就是你!

十一:拿着弓,射箭,怎么想这都是狩猎的景象呢。
十一:顺便一提,世上就没有所谓的盐结晶虫这种东西呢!宝石结晶虫倒是……
十一:在某个步行模拟器游戏里出现过。
司贤:各位管理员有答对吗?
司贤:呵呵,还是答错了呢,真是可喜可贺。
司贤:好了,那就这样吧,小十一,火锅已经预定好了哦。
十一:呼呼,总有种自己要被当成材料下锅了的感觉呢。
十一:不过且慢,小十一可还是有话要问呢。
十一:那就是为什么明明是制盐画像砖,却会有人在里面打猎的情景呢。
司贤:诶呀,那件事很关键吗?
十一:当然关键了。
十一:盐的开采权——
十一:从西汉一开始的官营,被分到了东汉庄园地主的手中,我觉得是这样的佐证呢。
十一:当然了,之前的D,射箭狩猎的可能也不是摸鱼的家伙,而是地主。
司贤:可是那又如何呢?
司贤:汉初时盐铁也都是由官管民营的吧。
十一:那个时候的官管民营,就是以暴利驱动民众进行相应产业的发展。
十一:在汉武帝刘彻时代,盐铁官营,也即所谓盐铁专卖,盐铁专卖,将产业收归国有,才是常态。
十一:那个时代,盐不仅仅是调味料,而是战略资源。汉景帝时,刘濞就是靠拥盐自重,在领地内大量铸钱煮盐,才有本钱发起吴楚七国之乱。齐国管仲为成就经济宏图,以专卖盐政令齐富裕,使齐桓公能够跻身春秋五霸之首。汉武御前盐铁论一过,桑弘羊官山海,才使刘彻谥号上的武字如此显耀
十一:盐,毫无疑问是当时国家的命脉,人不可一日不食盐。
十一:在盐尚未用现代技术大量开采的时代,无法掌控盐权几乎可以视为国家掌控力的不足。
十一:有这样的画像砖,就证明东汉的权力已经日渐走入民间,也是动乱的源头。
十一:诶呀,盐,真是祸国的妖女呢。
司贤:听上去就像是偷偷指责我一样呢。
司贤:然而事实就是如此,在那些古老的时代,盐是一个人活下去不得不需要的必需品。
司贤:必需品就会带来暴利,商人就会逐利而来。
司贤:掌握我就能掌握天下,官买官营,盐价尽量均等,没有势力拥盐自重,也可抑制富商的危害。但是一个王朝建立到了一定程度,腐蠹渐生,直至拥塞关节,到后来,一位末代的国王永远无法握紧那些本应该握紧在他手中的东西。
司贤:那要怪盐吗?不是,盐只是一个表征。
司贤:就像私钱,就像明代管理户口的黄册最后的衰落,都是一些表征,象征一个国家开始走向衰亡。
司贤:人人想要,但是没人能够永远拥有。
司贤:那个东西是盐吗,或者是——
司贤:名为权力的什么东西。
十一:哼哼,原来如此吗……
司贤:好了,时间快到了,我可爱的小兔子们说火锅已经准备好了。
十一:唔……唔……那个,我还有……
十一:我还有一些话想说……大概……
司贤:诶呀,那也可以留在火锅桌上,慢、慢、说。
十一:唔……
—屏幕被关闭,暗了下去—
*本文考据存在一定演绎成分,实际内容以具体考据为主
参考文献:
1、王健. 东汉盐铁业制度探析[J]. 盐业史研究, 1989(03):11-15.
2、罗庆康. 汉初盐业初探[J]. 盐业史研究, 1993(03):35-38.
3、唐宇.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画像砖赏析[J]. 荣宝斋, 2014(07):56-75.
4、马新. 论汉武帝以前盐政的演变[J]. 盐业史研究, 1996, 000(002):4-14.
5、李广进. 中国古代开采井盐技术[J]. 军事文摘, 2020.
6、佐拉·G·多伊奇, 梁鹰. 中国的井盐开采技术[J]. 盐业史研究, 1986(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