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蒂卡》篝火简评:虔诚的信仰,价值几何

05/1618 浏览综合
TapTap
《印蒂卡》是由独立游戏开发商 Odd Meter 制作的第三人称剧情驱动游戏,已于 5 月 2 日在 Steam 平台发售,支持简中。在本作的介绍页面中可以看到这样一句宣传语:「Odd Meter 将美学放在首位,同时不惧怕践踏道德规范的底线。」这也令我颇为好奇,这家出身俄罗斯的团队打算如何通过《印蒂卡》来实现「渎神」的?下面就是我的游玩感想。
(下文涉及大量剧透,如介意请自行回避)
TapTap
《印蒂卡》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十九世纪末的俄罗斯,这是一个由浓郁战火硝烟与刺鼻教会熏香交织而成、又加入了一丝丝超现实主义色彩的世界。我们的主角印蒂卡是一位年仅 15 岁的年轻修女,在她那漆黑的修女服下隐约可见清纯谦逊的容貌,垂目顺从的模样我见犹怜。然而在这位「上帝新娘」的内心中却隐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也正是由于这个秘密才导致印蒂卡经常会做出一些令人生厌的举动,那就是 —— 在她的身体里居住着一只会说话的魔鬼,它时不时会吐出一些亵渎之语来动摇印蒂卡的信仰。
TapTap
某日,修道院院长指派给了印蒂卡一个任务:送一封信给居住在丹尼洛夫修道院的赫尔曼神父。尽管外面的世界寒风凛冽大雪纷飞,但想到可以暂时摆脱修道院压抑的气氛,印蒂卡还是欣然前往。旅途中,印蒂卡结识了一位名叫伊利亚的逃犯,他的左手臂受了很严重的伤,被绷带捆绑着挂在脖子上,散发出腐烂的臭味。伊利亚说自己在濒死之际从水杯中听到了上帝的声音,于是决定改邪归正信仰上帝。但上帝并没有直接治好他的手臂,而从一张宣传单上,伊利亚得知了包治百病的「圣物匣」正在斯帕索夫的大马士革圣约翰教堂中展出,于是他打算前去见证奇迹。另一边的印蒂卡在得知「圣物匣」后也希望通过它来驱散内心中的魔鬼。就这样,身体里住着魔鬼的修女,与得蒙神恩的罪犯,这对怪异的组合相互扶助、并肩踏上了这段寻求救赎之路。
TapTap
「身体里住着魔鬼」这个套路设定在此前的各种文艺作品中都曾使用过,玩家只要不是那么容易被忽悠,很快就能明白所谓的魔鬼,只不过是印蒂卡饱受欺压的精神分裂出来的另一重人格罢了。15岁,正是一位少女春心萌动的花样年纪,却因为一段错误的恋情就被父亲送到远离人烟的修道院,不得不过上清苦禁欲的生活,彻底丧失选择未来的自由。诚然,在宗教狂热的年代,确实存在一些虔诚的信徒或是为生存所迫的百姓自愿放弃世俗,将人生完全奉献给主,但印蒂卡却不属于这两者。她喜欢骑摩托车、擅长修理机械、有着青春期特有的欲望与追求。此外,她的父亲经营着一家摩托车店,家底也算得上殷实。
TapTap
如果没有那个该死的吉普赛男孩出现,想必印蒂卡就会如一个普通女孩那般在父亲的安排下结婚生子,走上那条被无数女性重复走过的路。然而命运与她开了个拙劣的玩笑,为她拷上了名为「上帝新娘」的枷锁,将她关入修道院这座牢笼中。这并非是印蒂卡自愿的选择,同样修道院也未曾真正接纳过印蒂卡。将物质需求压榨至最低点的生活、来自嬷嬷们的变相虐待、以及无意中窥探到的渎神之事,这些日常中积累下来的琐碎压力融汇成了孕育「魔鬼」的温床。
TapTap
另一位角色伊利亚则是与印蒂卡完全相反的存在。伊利亚并不是这名男子的本名,其本名叫帕修克,是一名逃犯,不过从他的举止来看应该只是犯了偷盗之类的罪名,并非十恶不赦之人。伊利亚称,一周前他的手臂受重伤不得治,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一点点坏死腐烂,自己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然而,某次他喝水时却从杯子中听到了上帝的声音,那声音告诉他未来会发生的事,而每一件事也的确按照被告知的样子发生了。由此,伊利亚坚信自己德蒙上帝恩典,于是改名为「伊利亚」,这是圣经《列王纪》中一位先知的名字,其义为「耶和华是神」。
TapTap
面对印蒂卡,伊利亚是有些优越感的,他曾说出「主更乐意见到罪人悔改,而不是十万个义人,因为他们不需要悔改」,这傲慢的发言无形中动摇了印蒂卡的信仰,催化了魔鬼的活跃。抛开神迹本身不谈,世界范围内各种宗教的确都更热衷于宣扬「改邪归正、皈依我主」的案例,而对于那些将毕生都奉献给主的苦修士却视而不见。说难听点就跟男人喜欢劝妓从良、而对家中辛苦操劳的发妻却选择性无视没啥区别。
TapTap
然而伊利亚真的是被神选中的代言人吗?在故事后期二人的一次争执中,伊利亚抱怨说,自从遇到印蒂卡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听到上帝对自己讲话了。他将这归因为印蒂卡信仰不虔诚,理由着实可笑。二人相遇后,印蒂卡唯一对伊利亚做过的事情就是 —— 在他每次昏厥过去后给他注射了**。将这两件事结合到一起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所谓的神启只不过是伊利亚被疼痛与发烧折磨下产生的幻觉,**发挥镇定作用后神启自然就消失了。
TapTap
印蒂卡和伊利亚,无论二人的身份背景价值观相差多少,仍存在一个共通点 —— 开始这段旅程时他们都是信徒。而从出发地直至走到「圣物匣」面前的这段经历就是他们信仰崩塌、人性复苏的过程,区别仅为崩塌的速度是一瞬间还是缓慢行之。信仰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时的确能够起到一定助益,但如果将一切都寄托于信仰,那么在希望落空的那一刻,它必将是首先被舍弃的东西。
TapTap
游戏结局部分,「圣物匣」没能治好伊利亚的手臂,于是这位曾经的虔信者将主的圣物卖了区区 5 卢布,你看,这就是信仰的价值。印蒂卡同样虔诚地亲吻了 3 次「圣物匣」,可在镜中映出的却仍是魔鬼的身影。她用力摇动「圣物匣」,无穷无尽象征着信仰的「积分」从匣中掉落,但这也改变不了什么。直到印蒂卡打开了「圣物匣」,看着空空如也的内部,才终于认清了所谓的神恩、所谓的救赎,只不过是一场精心编织的、服务于统治阶级的谎言。从这一刻起,印蒂卡接纳了自己,魔鬼消失了。
TapTap
《印蒂卡》的故事总会让我联想到黑格尔关于「自我意识」的理论。他在《精神现象学》中论述关于「自我意识」的确定性时提到「我就是我们,而我们就是我」,其中「我就是我们」就是自我意识自我否定、自我发展、自我返回过程的体现。游戏中印蒂卡的经历就在印证这一转变,最终她接纳了自己的缺点、自己的欲望、自己的情感、与自己的身份,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TapTap
厚重的哲学浓度与单色调的游戏画面,让我在体验《印蒂卡》的过程中感到分外压抑。制作组不断通过魔鬼之口向屏幕外的玩家发起「灵魂拷问」,这也迫使我数次放下手柄开始思考人生。如果从游戏性的角度来评价《印蒂卡》,算不上是一款「好玩」的作品,它的解谜缺乏挑战性,小游戏操作僵硬得让人想骂娘,此外帧数不足以及故意使用到的哈哈镜效果都可能会引发 3D 眩晕。但与此相对的,本作也有着显著的优点,除开对神性与人性的剖析外,出色的镜头语言、超现实主义的场景构建这些方面都可圈可点。毕竟这只是个小成本的独立游戏,只要有一两个方面足够吸引人就值得一玩。如果你的身份标签中还带有「文艺青年」这一 TAG 的话,就更应该上手体验了。游戏整体流程时间不长,4 小时左右就可以通关,但它很有可能会在玩家灵魂深处引发长时间的共鸣,请记住,「上帝与魔鬼 —— 他们是你。」
TapTap
TapT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