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图鉴】八重宝函
《盗墓笔记》书中,除了一个个机关重重的墓穴和恢恑憰怪的怪物外还有很多神秘又珍贵的文物
下面让我们一起解锁新知识感受文物的魅力。
征集活动:
欢迎各位稻米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并且与《盗墓笔记》相关的文物
揪一位幸运鹅送出【盗墓笔记漫画衍生毛绒团子】*1
参与方式:在评论区下方写出自己感兴趣的并且与《盗墓笔记》相关的文物即可参与活动
活动时间:即日起~2020年9月22日
开奖日期:2020年9月22日~2020年9月29日

==========٩(๑>◡<๑)۶==========
名称:八重宝函
原文索引:
“袖珍宝塔下面,应该就是放佛骨舍利的八重宝函,也就是一只套一只的八只盒子。这东西是佛家专用的,加上里面的舍利,就是三千世界和六道轮回。暂且不管下面压的是真的佛骨还是玉石影骨,光那只八重宝函,我的天,就是根本无法计算价值的东西了。” ——云顶天宫
背景故事:
八重宝函,唐懿宗赐赠金银器,是供奉佛祖释加牟尼真身佛指舍利的一套盒函。
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5月5日发现于宝鸡法门寺地宫,收藏于宝鸡法门寺博物馆。
文物背景:
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迎奉佛骨盛典,是在唐高宗显庆四年,唐高宗为使佛教更符合中国的传统习俗及臻于中国化,为舍利铸造金棺银椁(即宝函),并按中国儒家的最高礼仪埋葬于黄土之下(即地宫)。
李氏皇朝迎奉佛骨,队仪庄严浩大,沿途顶礼膜拜者由长安(今西安)延至凤翔(今宝鸡)三百余里,成为一时盛况。
文物用途:
八重宝函是大唐天子为放置佛骨舍利而特意制作的,可见其级别之高。
所谓佛骨舍利,是佛祖释迦摩尼去世之后,弟子将其尸体焚化而得的遗物。法门寺中的佛指舍利共有四枚,三枚影骨、一枚灵骨。而放置在八重宝函之中的,就是三枚影骨之一。影骨并非真正的舍利骨,而是为保护舍利骨特意制作的,与舍利骨具有同样的价值。
文物构成:
宝函由八层构成,故称"八重宝函",乃供奉佛祖释加牟尼真身佛指舍利的一套盒函。
第一重: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
第二重:金筐宝钿珍珠装珷玞石宝函
第三重:金筐宝钿珍珠装纯金宝函
第四重:六臂观音纯金盝顶宝函
第五重: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
第六重:素面盝顶银宝函
第七重: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
第八重:银棱盝顶檀香木宝函
工艺设计:
宝函做工精细、造型优美,世所罕见。不仅在平雕刀法、宝钿珍珠装及盝顶这些古代工艺,还在于刻凿在四周壁面上的文殊、如来造型,正是佛教密宗内蕴的深刻表现,是密宗文化艺术史的一幅剪影。
道佛设计:
(一)宝函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设计文化中的器以载道的设计理念:
宝函本是一种具有盛装、保护功能的实用器物, 但它作为宗教信物舍利的包装, 便成为佛教"传法"的"传声筒", 成为一种具有等级象征性的礼器。
(二)宝函体现了中国传统设计文化中的"文与质":
宝函作为守护"佛法"的使者, 不但要承担保护舍利的职责, 也要发挥审美和宣传功能, 宣传佛教的教理。而佛教的教理的宣传正是通过宝函千变万化的、华丽的外表及其造型纹饰来传达的, 将抽象的佛法理念通过具象的载体转达给人们。这无不是形式与内容、文与质相统一的体现。
(三) 宝函体现了中国传统设计文化中的以"文"载道:
宝函作为佛教的"传声筒", 其盒壁四周上的纹饰不单是为了观赏, 更多地寄寓了佛教悲悯人生的宗教理想。宝函上所采用的纹饰图案不仅内容丰富, 而且蕴含着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