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之显学丨愿使天下兼相爱。
☆兼爱、非攻☆
兼爱、非攻是墨子最核心的思想主张。不同于儒家“爱有等差”的观点,墨子主张爱人如己,不分亲疏贵贱,都要给予同等的爱。这样无差别等级、平等普遍的爱,即为“兼爱”。墨子认为,社会出现动乱的根本原因,便在于人们没有兼爱之心,希望能够通过兼爱来消除社会矛盾的根源。
与其紧密相连的则是“非攻”,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主张和平共处。墨子指出,战争“夺民之用,废民之利”,是天下最大的不利,应通过兼爱来化解。《墨子·兼爱上》中写道:“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尚贤、尚同☆
墨子反对世袭制度,主张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应以才能和道德为标准,而非血缘、地位等因素。他提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只有贤能的人才应被推举为官,没有才能的官吏则应该被罢免,此即“尚贤”。
与尚贤相辅相成的是“尚同”,指在尚贤的基础上,推举贤德的人作为天子,要求人们的思想统一于上级,并最终尚同于天,“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当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都能统一在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下时,便能减少冲突与矛盾,形成强大的合力,进而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
☆非乐、非命☆
墨子对当时的音乐活动持批判的态度。他认为音乐虽动听,但在国家、人民为生存奔波之际,征取钱财用于制造乐器,既消耗了百姓的财富,也不符合民众的利益。上不合圣王行事,下不中万民之利,因此主张“非乐”。
而“非命”的思想,则是墨子对命定论的反驳。墨子虽承认天有意志,但否定命运对人的主宰。他认为寿夭、贫富、安危、治乱等都不是由命运决定的,人们可以通过努力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有命”之人的观点不但无益于人民,还会使人变得消极放纵,导致“上不听治,下不从事”,为天下之大害,不可不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