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之战】「败方MVP」马超:“不是我不想赢,是这些队友实在带不动呐!”

2024/01/0354 浏览综合
潼关之战——马超的尽力局,奈何一神带四坑啊~
作者:大哥好俺是三弟
 
一、关中:破败的龙兴之地
这是一场热闹的战争,西凉锦马超从此名震天下,曹操体验了最后一次“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又是一场落寞的战争。关中地区从强汉中兴的核心地带,历经劫难沦落成民生凋敝的战场边缘。
这次的战场局限在西北方寸之间,却搅动着天下风云。巍巍潼关、汤汤渭水,三国历史的走向又一次偏离了既定轨道。
 
二、凉州:战与和之间
在汉末潼关之战中登场的关中十部来源复杂。
出原文:
建安十六年,超与关中诸将侯选、程锟、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韩遂等,凡十部,俱反,其众十万,同据河、潼,建列营陈。
——《典略》
其中实力最强的韩遂马腾 都和凉州历史上一支少数民族精锐之师“湟中义从”,有着密切的联系。湟水谷地的原住羌人和后续加入的小月氏组成了这支义从部队。在时人的描述中,湟中义从的战斗力与并、凉、匈奴屠各、八种西羌并列,能让“壮夫震栗”,让 “百姓素所畏服”。
中平元年,湟中义从随首领北宫伯玉反叛,过程中将韩遂裹挟成叛军首领,而韩遂“意外”落草后,也不忘“提携”自己日后的好兄弟马腾。韩遂在叛乱过程中包围了马腾所在的汉阳郡,杀死马腾的上司太守傅燮。马腾也随即加入这伙少数民族叛军,割据陇西。从此,羌胡的军队成了韩遂马腾哥俩纵横凉后甚至逐鹿中原的重要力量。
 
此后甭管关东打的多热闹,韩遂马腾一直靠着手上精锐的羌族精锐雄踞西凉,稳如泰山。
李傕、郭汜失败后,曹操无暇西顾,修筑潼关防御西边侵扰,关中陷入权力真空期。韩遂与马腾趁机进入关中。
同时进入关中的,还有大大小小的军阀。包括占据临泾一带的杨秋、从河东进入关中的程银、侯选、李堪三部,沿着长安以东、渭水沿岸一字排开,梁兴、张横协助段煨斩杀李傕,后梁兴屯兵于蓝田一带。彼时的关中,各路军阀割据,民族交杂,混乱不堪。
TapTap
而恰是这些来源复杂、利益不一致、平时小摩擦不断的军阀,却在211年结成了反曹联盟。
曹操究竟做了啥?
在曹操眼里,小打小闹的小军阀是看不上的,整个关中只有韩遂、马腾才稍有价值。
 
韩马在关中大战之时,正值曹操集团备战官渡时期。为了维持后背安稳,曹操派钟繇劝和了马腾和韩遂的兄弟之争,马腾、韩遂冰释前嫌,送了质子给曹操,以示依附。
TapTap
曹操也不含糊,让马腾部移驻槐里,给予了极大的自由度。
后袁尚部等攻河东,曹操要求韩遂、马腾等关中力量救援,韩马在钟繇的斡旋下伸出援手,联合曹军击败袁绍集团。
于是曹操大手一挥,很大方地“乃拜腾征南将军,遂征西将军,并开府”。
建安十年,曹操再度命令马腾平定河东、并州之乱。这一次,马腾没法犹豫。作为奖励,“转拜为前将军,假节,封槐里侯”。
建安十三年,马腾在与义兄弟韩遂的互相攻杀中落入下风,曹操适时征马腾入朝拜为卫尉。这是恩威并施的橄榄枝——尊贵且荣华安乐,但再无实权。马腾犹豫再三,但还是在曹操使者的赶鸭子上架下前往许都,留下马超统领部从。
关中韩马都有人质在朝,但对曹操来说还不够,他还需要进一步试探关中军阀的底线。
TapTap
“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太祖征关中,得以为资,表繇为前军师。《三国志·魏书十三》
在钟繇的操作下,曹操对关中军阀的套索慢慢收紧,甚至把手伸向汉末所有军阀势力的立足之本——人口。在担任司隶校尉期间,钟繇从关中大量迁徙百姓、招揽亡命徒,将这些人口通通迁往曹操集团统治的核心地带。这样的操作无疑将极大地刺激关中军阀的神经。
如此激进的政策,曹操不怕关中军阀反叛吗?
还是说,曹操根本就是有意在刺激他们造反?
恐怕对于曹操来说,根本无所谓:反,也行。不反,也行。
纵观整个华夏大地,沟通南北的几个要冲,最广为人知的合肥、江陵都已经“斗争充分”趋于稳定。而最后一个尚未尝试的处女地,正是此刻在张鲁控制下的汉中。
如果关中军阀连这样一口气都能吞下,那么过关中-取汉中-剑指益州,可以将统一进程推进一大步。
而如果关中军阀不堪重负起兵反叛,则可步步为营,先平叛后消化。真正做到全据北方,永除后患。
TapTap
不怕你反,更不怕你不反!高手下棋,每一步都不止一个目的,曹操正是此道高手中的高手。
 
三、潼关:拉扯加折磨
 
年轻的马超终于坐不住了。他趁韩遂出外作战之时,勾结其他关中军阀来了一次先斩后奏:先与众人一起把韩遂推举为都督,再对其威逼吓唬“浓眉大眼的钟繇可是让我趁机剁了您呐!”
出原文:
及约还,超谓约曰:"前锺司隶任超使取将军,关东人不可复信也。(《典略》)
虽然部下阎行力谏不可,但韩遂已经迅速给自己找到了理由。韩某人这辈子先被北宫伯玉裹挟反叛;又迅速学习精华裹挟了马腾反叛;到如今被马腾的儿子裹挟反叛——“裹挟”就是韩某人的天数啊!
出原文:
行谏约,不欲令与超合。约谓行曰:"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典略》)
联军虽然组成,但是各部的求战欲望和目的并不一致。
求战欲望与危机感成正比,长安附近的军阀首当其冲,求战欲望最强。反观稍远的杨秋、韩遂等,受到威胁较小,与曹操还没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从最终结果来看,最渴望求战的最快灭亡,李堪、成宜战死,
TapTap
马超、程银、侯选、梁兴四散败走,在短时间内投降或逃离关中。
TapTap
参战力度较小的韩遂得以返回金城郡保存相当实力,反应较温和的杨秋投降后被重用。
TapTap
马超为建立联盟,还用上了威逼利诱的手段,例如京兆东南部的军阀刘雄秋,本来曹操的进军路线与他无关,但因为没有参与反曹联盟,就受到马超的讨伐。不合作,就干掉。因此,夹杂马超、韩遂中间的杨秋等部,很难说是畏惧曹操兵锋,还是迫于韩、马淫威。
总体来说,关中联军有着这些特点:一是战斗力超强;二是联盟松散,各怀鬼胎;三是贪财好利,反复无常。
关中十部,听起来好听,但实际效果嘛……
 
 
关中造反的消息传来,曹操乐了。但是关中十部雄踞潼关,夏侯渊曹仁都久攻不下的消息传来,曹操笑不出来了。这马超小儿,也太快了!
该认怂时认个怂,等我集合大军再来收拾你!曹操做出了精准的判断:“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
关中联军拿下潼关,到曹操本部到达,其实中间有相当长的间隔。但在这段时间里,关中联军一直在潼关“依依东望”,再没有任何战术动作。虽然有点可惜,但平心而论,他们也干不了什么。
十部联军本是临时组队,利益和目标并不一致。拿下潼关,有险可据,自己的气先泄了三分。更何况贸然东征,补给线太长,以关中军阀的后勤能力出关寻求曹操主力决战,架还没打上就先把自己饿到了。
于是,曹军和联军你在这头,我在那头,当场尬住。
 
十一月,曹操主力姗姗来迟。摆开阵势,出招吧。
马超所依仗的,一是西凉军战斗力强悍。当时潼关内外,关中十部联军,对外号称十万之众,实际的战斗人员应当不超过三万,最精锐的正是马超麾下的一万部从,关中军夹杂着羌人和氐人。西凉铁骑擅用长矛,名震天下;曹军的人数稍多,或有三万出头,骑兵数量不如联军,但有曹操的宝贝疙瘩虎豹骑和曹魏隐藏最深的骑兵督将曹仁压阵,这是曹操最终大战中选择骑兵对决的最大底气。
二是潼关的地形之利。潼关位于黄河的L形拐角南岸,北边是天然的黄河屏障,南边是秦岭山脉,背后还有渭河阻隔关中的核心地带。中间狭长的陆地走廊,让大规模攻城的阵型很难展开。这条联军认为不可逾越的防线,是他们最大的本钱。
TapTap
但除此之外,无论是后勤保障、还是指挥艺术、军队服从度等方面,关中联军完全处于下风。
因此,曹操要做的,只需先摧毁潼关防线、再限制西凉骑兵的优势即可。
而历史再一次证明,最坚固的防线往往不是从正面攻克的。
 
四、渭南:黄昏照银甲
潼关怎么打,是个难题。
难打?那就不打了!
最早报告黄河西岸的蒲坂津没有联军防守的是徐晃。他原本就驻扎在蒲板津以西的汾阴,发现情况后马上建议曹军迂回蒲板津,绕过潼关,直取渭南。
曹操很惊讶,没想到关中联军在潼关备战了四个月,把潼关天险备成了“东方版马奇诺”
徐晃的计划很精致,也很困难。
要从联军眼皮子底下北渡黄河,经河东郡再一次西渡黄河,抵达冯翊郡东,沿着黄河西岸南行,最终渡过渭河,在联军大本营站稳脚跟。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精妙的时间管理。
TapTap
曹操最不缺的就是勇气,他当机立断,遣徐晃朱灵率先夜渡蒲板津
自己亲率主力天天在马超面前刷脸,麻痹联军。徐晃部成功渡河消息传来后,曹操决定兵贵神速,就近从潼关北边的风陵渡渡河。
当马超在潼关上看到曹军的旗帜向风陵渡转移时,迅速领悟了曹操的意图。马超深知,一旦让曹操实现绕过潼关的战略大迂回,联军的地形优势便不再明显,也会丧失战场主动权。
怎么办,危急中,还有一次千载良机!
在古代战争中,为了防止战略转移、撤退等行动演变成溃散,主帅往往会亲自断后。在大差不差的战场环境中,亲自断后的曹操不可避免地露出了和仲谋在合肥城前同样的破绽。
马超观察到曹军意欲渡河转移的动向,迅速集结精锐骑兵,全军突击。风陵渡与潼关的距离,被风驰电掣的西凉骑兵迅速缩短。
此时曹军渡河过半,阵型散漫,只剩被动挨打的份。曹操还要保持风度,“犹坐胡床不起”。待马超掩杀到近前才慌张跑路,被马超追了四五里路,“矢下如雨”。
 
马超打出了这辈子最高光表现,痛击曹军,在演义中还被编排成打得曹操“割须弃袍”。要不是魏将丁斐急中生智,放出牛马吸引关中部众哄抢货资,恐怕曹操就要在这领盒饭了。
 
对曹操来说虽然被演义小说笑话千年,但现实里终究是苟住了性命。
精锐西凉骑兵没能阵前击杀曹操,曹军顺利开展战略迂回绕过潼关。精兵和地形两张牌都不再奏效后,胜利的天平已经不可挽回地倒向曹操一边。
其实,在曹军主力到来之前,马超就建议韩遂在冯翊黄河西岸设防,可惜被韩遂拒绝了。韩遂坚持认为可以放曹军渡河,然后“半渡而击”很有信心。他哪想到先锋军徐晃朱灵稳如老狗,一渡河就马上立寨为营?
潜遣徐晃、朱灵等夜渡蒲阪津,据河西为营。
——《三国志·武帝纪》
联军自食苦果,陷入劣势。马超还在操作。
 
第一招:在河西骚扰曹军。
曹军毕竟深渡河西,远离大本营,马超想给曹军来个立足未稳。
谁料曹操用“连车树栅,为甬道”之法,步步为营,安稳把主力运到渭河北岸,计划失败。
第二招:据渭河而守,不让曹操立足渭南。
渭水南岸是一条狭长的江岸平原,南部的孟塬高地则是关中军的驻地。双方利用地形特点反复拉扯。
曹操把战线拉长,虚虚实实,既广设浮桥,也用舟船运送兵员渡河。关中军则针对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对渡河曹军骚扰冲击。
TapTap
在冷兵器时代,步兵如何对抗骑兵是军事上的难题,一般的做法都是扎紧篱笆,防守反击。然而渭河南岸松软的河沙,曹军始终没法造起营寨,难以在渭南立足。
曹操的物理建筑专业人才娄圭用科学破解了这一难题。
曹军士兵带着沙、提着水,趁着夜色悄悄地摸过渭水,把娄老师教的科学知识实际运用到建筑工地中。
第二天,准备照常突击袭扰渡河敌军的关中军傻眼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座巨大、坚硬、光滑的冰城。
卧槽,冰!
这事有多超前呢?
要知道,在三国时期,连砖头城墙都少见,更何况一夜变出的冰城了。这是遥遥领先于时代的科技含量啊。以至于陈寿先生在写《三国志》时估计接受不了这种超乎其想象的场面,谨慎地略过。估计裴松之看着《曹瞒传》犹豫再三,最终记录了下来:
娄子伯说公曰:“今天寒,可起沙为城,以水灌之,可一夜而成。”公从之,乃多作缣囊以运水,夜渡兵作城,比明,城立。由是公军尽得渡渭。
——《曹瞒传》
那么,这件事究竟可不可信呢?裴松之小心翼翼地补充:“闰八月也,至此容可大寒。”闰八月即十一月,综合各方面来考量,建出冰城确实是可能的。
跨时代的高科技,马超只剩望冰兴叹。
第三招:尝试斩首行动
马超以过人胆识,企图自恃武力,阵前会晤时直接生擒曹操。怎奈虎痴许褚寸步不离,找不到下手机会。
曹操见招拆招,马超无计可施。
僵持下去,马超他们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粮食不够了。
更严重的是:曹军的粮食源源不断从河东运来。
打吧,冰城滑溜的很,无处下手。
耗吧,实在拖不起。
自己的招怎么都不管用,反观曹操一手离间计搞得自己心慌慌。
只剩下最后一搏:决战时,依靠骑兵优势硬上。
 
决战战争过程《三国志》的记载很简单:
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
——《三国志·武帝纪》
但从实际操作和最终战果来看,可能没有这么轻描淡写。西凉骑兵有长矛的加成,冲击起来十分厉害,仅靠轻兵能“战良久”,比较困难。
马超尽力了,队友带不动。
但现在有个机会,再给你一个机会,扮演马超,在潼关与曹操再来一场正面决战你敢不敢接?现在《三国志·战略版》推出年度大版本《潼关之战》,游戏内一比一还原了潼关战场和真实天气,主公们需依仗地形和冰雪天气中一决高下!
同时,我们也极大地还原了每个阵营的特性,马超靠着西凉铁骑,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所以势力特性全都是战斗BUFF,就一个字:莽!
TapTap
什么?你说你更喜欢曹老板,没问题!毕竟曹操是正规军,军中纪律严明,主打就是我们人多,征兵加快,带兵多,还能招降敌人!
TapTap
你说只想当个种田玩家?也可以!选刘备、孙权!靠着资源加成和招兵买马的势力特性缓慢发育,以图天下!
TapTap
 
复盘:一场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战争
曹操胜利的结果并不出人意料。战争过程不算复杂,投入兵力不算太多。然而,正是这个不起眼、没意外的战争,却意外地成为三国鼎立格局最终鼎立的幕后推手。
当曹操要打汉中的消息传到益州,刘璋判断张鲁必定会很快投降,于是引入本家刘备入川,进驻葭萌关作为抗曹的门板。
结果,潼关之战的爆发,把曹操进攻汉中的时间往后推了四年。没了共御外敌的现实紧迫感,刘备瞬间从刘璋的盟友变成心头大患。
另一边,马超败走后最终投靠刘备,刘备借助马超的声望,迅速拿下成都稳坐益州之主的宝座。
阴差阳错之下的潼关之战,不仅影响了马超和曹操,同时也改变了刘璋和刘备的命运。
如蝴蝶效应一般搅动天下局势,三国鼎立的局面就此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