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一梦丨草蛇灰线伏笔千里,红楼一切“有迹可循”。
☆真事相隐☆
在《红楼梦》之中,有很多人物和真实的历史人物有着巧妙的关合之处。关于人物角色的真实身份原型,流传了很多派说。以贾宝玉为例,有研究学者认为贾宝玉是历史中的顺治皇帝、胤礽或纳兰容若,也有学者认为甄贾两宝玉其实就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更有学者认为贾宝玉似有阮籍的影子... ...
正是这些“化身”之说为《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都找到了历史原型,而其他人物也都以谐音的方式,来隐示他们各自的为人处世,人生态度。以“梨园演剧法”推演《红楼梦》中各色人物,以例推史,以此构成了一部“实”“虚”“合”“离”的《红楼梦》,让其成为“千万世仅有之奇闻,数百年不宣之雅谜”。
☆假语仍存☆
《红楼梦》里有很多的谐音伏笔,每一个名字都是曹雪芹用心良苦创作的“风月宝鉴”,通过角色名字的“音同”而伏笔故事中重要的情节。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谐音分别是假、亡、死、雪。贾宝玉:“假宝玉”乃是“真顽石”,贾宝玉就是一块冥顽叛逆的顽石。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贾府四姐妹:谐音“原应叹息”,春天纵有百花盛开的繁华、艳丽与光彩,春光也总是稍纵即逝,叹息她们短暂的青春芳华。叹息这贾府四位千金大小姐,芳华之短暂,命运之悲凉。四春的丫环分别是“抱琴、司棋、侍书、入画”:正寓意“琴棋书画”四艺,暗喻贾府四姐妹的性格特点和名门闺秀必须掌握的艺术修养爱好。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时,便开宗明义,借用小说中的人物“甄士隐”“贾雨村”,用谐音的方法交代了“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特殊笔法,引得后世无数读者思前想后,想一探真相为何,揣测之说久而遂多。例如甄士隐,名费,字士隐。“费”有两个含义,一是有钱,二是无能。“士隐”者,不为五斗米折腰。“山中高士”,大隐隐于市,有无心名利,淡泊自守之意。“名”与“字”之含义正契合贾宝玉的人生追求。得知甄士隐无疑就是贾宝玉的另一面。甄士隐住在“十里(识礼)街”,“仁清(人情)巷”,“葫芦(糊涂)庙”旁,地址的谐音正应对贾宝玉的为人,点尽人情世故与世态炎凉。甄士隐的名字几乎浓缩了贾家和贾宝玉败亡的一生,很多事缘因果,基本上能从甄士隐身上找到答案。
☆梦阮转喻☆
小说中的很多情节和人物都是基于作者自身的亲身经历以及日常观察而来的,曹雪芹对书中人物的塑造、事务的描写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书中,曹雪芹常用谐音或隐喻的方式来暗示人物的结局或是事件的走向,表达曹雪芹自己的真实意图和深刻感慨。细细品味细枝末节之中蕴含的丰富用意,看市井民生、社会百景;看草蛇灰线伏笔千里,却是一切“有迹可循”。使君又有怎样的猜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