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同源的6333434533——看!亚历山大港的少女在去于斯屈达尔的路上!
在《沙粒的记忆》的末尾,苏菲亚想起了这串数字代表的意义,她唱起了来自她的家乡的歌曲——6333434533,将这首歌分享给了37。
正好,这首歌的改编版本已经在我的歌单循环了数年了,无论是审计加班的日夜,还是探亲高速路上的长途,它驱散了我的困乏,振奋我的精神,今天在此我把这首歌分享给大家。
这首歌的名字叫Üsküdar’a gider iken(当去往Üsküdar 之时),中文歌名翻译为“去于斯屈达尔的路上”,又名“Katibim”(我的书记),是一首奥斯曼(今土耳其共和国)民歌,歌曲题材是常见的民间爱情故事。于斯屈达尔(Üsküdar)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市区的一部分。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东岸,有博斯普鲁斯公路大桥与海峡以西的市区相连。
你把它分享给了我,因为里面蕴含的永恒和无限之美,它普遍的正确性。从此,我看见了砂砾中的黄金。
——苏菲亚
据说该歌曲可以追溯到于拜占庭时期,那时候的伊斯坦布尔还叫君士坦丁堡,希腊的“Aπό ξένο τόπο”,阿尔巴尼亚的“Mu në bashtën”,保加利亚的“Ясен месец веч изгрява”,波斯尼亚的“Anadolko”,北马其顿的“A Bre Mome Crnooko”,塞尔维亚的“Ruse Kose Cu”,俄罗斯的“Rasputin”,以色列的国歌“Hebrew”的前半部分四句,中国的“哇哈哈”(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以及文明6的阿拉伯文明配乐据说均来自于此歌的改编,而我最常听的改编版本就是来自于席德梅尔文明6的改编——“Banat Iskandaria”(亚历山大港的少女们哟)。“从水下第一个文明开始”,从古筝到交响乐。文明6的50家文明中,其中我有四首是一直保留在歌单的:
中华文明的“茉~莉~花”
英格兰文明的“斯卡布罗集市”
俄罗斯文明的“卡林卡”
阿拉伯文明的“亚历山大港的少女们哟”
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四个不同时代的“苏菲亚之歌”,这些传遍地中海四方的旋律吧~
(由于前奏较长,我下面会标出苏菲亚的旋律所在的时间轴)
原子时代《Arabia (The Atomic Era)》http://163cn.tv/aA6jb1 (@网易云音乐)1分零5秒
工业时代《Arabia(The Industrial Era)》http://163cn.tv/KEaSD3 (@网易云音乐)1分12秒
中世纪《Arabia (The Medieval Era)》http://163cn.tv/EOuAl3 (@网易云音乐)第48秒
远古时代《Arabia(The Ancient Era)》http://163cn.tv/qHPfq2 (@网易云音乐)第32秒
它在我的家乡很受欢迎,也是父亲最喜欢哼的曲调……
——苏菲亚
苏菲亚是流落到岛上的,想要通过这首流传甚广的歌曲推测出苏菲亚的故乡似乎不太容易;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学十四行诗打电话或者跑到广州向深蓝的工作人员询问。不推荐后者,因为后者太没有挑战性了。我们还是试着推测一下吧。
若是战乱流落,不排除巴尔干半岛或迦南地区。
从肤色看,有点接近库尔德人。比土耳其人黑一点,比埃及人略白一点,但也接近。
从衣着看,苏菲亚的衣服个人感觉有一点点埃及的风格,当然,古希腊文明本就是古埃及文明的衍生。希腊最早的文明发源于离埃及最近的克里特岛。而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都是本土起源文明。
从头发颜色来看,大概率苏菲亚和37的红蓝配只是惯例,我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个组合我第一时间就想起了洛天依和乐正绫。但是欧洲有个古老民族——凯尔特人曾经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红发。我歌单中至今收藏着爱尔兰人(属于凯尔特人)的“Go on home british soldiers”(回家吧,英国士兵)和“Foggy Dew”(迷雾露珠)。苏菲亚一家会是躲避英国追捕的北爱尔兰凯尔特人吗?
Anyway,虽然猜不出她的故乡是哪儿,但剧情里从外界而来的苏菲亚,就像这首超越语言和思维方式的束缚传唱世界的歌谣,成为了维尔汀一行与岛上居民之间最初的桥梁。
这或许不是你所寻求的超验的智慧。但听过这首歌的人会感受它,记住它一或许有一天随口哼起。
这也是普遍的美丽。
——苏菲亚
其他可供参考的链接:
B站:
【【正经科普】上古世界级神曲の影分身之旅-哔哩哔哩】 https://b23.tv/VWNEhXc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5571201?utm_psn=1699213728518811648https://zhuanlan.zhihu.com/p/410812708?utm_psn=169922319411086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