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奇妙游非遗纪录片》正式上线!共创非遗作品,传承匠心手艺!
银饰、豆染、竹编、花灯.....
每一项非遗技艺,都印刻着传统的痕迹
件件作品都沉淀着历史长河中灿烂的文明
也包含着匠人们“择一事做一生”的执着与坚守
《蛋仔派对》非遗主题联动企划拉开帷幕
《国风奇妙游非遗纪录片》现已正式上线
与非遗文化碰撞特殊花火,以传统为魂展开创作
蛋仔们快追随皮蛋的脚步——
与珍贵的非遗文化开启一场特殊的相遇!

“一双手,可以造就很多故事。”
为了探寻珍贵的非遗技艺
《蛋仔派对》也特别邀请了另一批手艺人
作为“特殊来客”,共同前往匠人们的生活之地
开启一场手艺人之间灵感花火的特殊碰撞
特创非遗主题地图,让历史悠远的非遗技艺
留下更多印记、被更多人所熟知和见证
在时间长河中熠熠生辉,愈发光亮

银饰是苗族支系相互区别的重要表征
台江县的苗族银饰图案之华美
样式之众多,为苗族社会所少见
在苗族村民观念中,银饰还是能辟邪的吉祥物
苗族制作银饰的手艺炉火纯青,而真正的技巧
就在无比繁杂的工艺与一錾一刻之间

吴水根,苗族,贵州台江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银饰锻制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经过熔铸、压花、镂花、拉丝
绕丝、錾花、焊花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后
吴大师与《蛋仔派对》共同创造的银饰
也伴随着清脆悦耳的碰撞声亮相
无数精致的零件,组成了一顶华美的头冠
蛋仔们有没有在苗疆圣女的身上
找到大师匠心独运的细节设计呢?
蚩离走起路来,可是有叮铃铃的银饰脆响呢~

《仰阿莎》是由天象成因的解释性神话
演化而成的叙事歌
描述的故事
反映了苗族人民对自由和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仰阿莎则是苗族人心中“最漂亮的姑娘”
是苗族神话里的美神


丁零清脆过耳,錾刻苗银过往的传说
————————————————————
豆落染色,妙手穿青
豆染是一种用黄豆面作为防染剂的染制工艺
属于贵州传统印染技艺中的一种
一幅豆染作品需要经过磨豆面、刻花版
刷桐油、浸染、冲洗、晾晒多个工序

张婷婷,贵州省工艺美术大师
贵阳市传统印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穿青人服饰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贵州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黔绣工匠
豆染所印刷的内容
多为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图案
而这次我们以仰阿莎为原型
设计了苗疆圣女与神月将军的爱情故事
在张老师的帮助下
用豆染画布讲述了这个故事
并融入蚩离的出场动画
以寄思念与美好的祝愿


几许靛蓝入水,浸染豆染尺间的芳怡
————————————————————
一项传统,印刻着古老的文化记忆
一手技艺,一代代守艺人心手相承
渠县刘氏竹编工艺技艺复杂,工序繁多
以这种技艺编织一件工艺品少则数天
多则需数月甚至数年

刘嘉峰,汉族,四川省渠县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竹编(渠县刘氏竹编)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亚太竹工艺大师,
中国竹编字画创始人
文人笔下坚韧的翠竹
在匠人手中竟变为薄若膜,柔似纸的竹丝
经过三十多道精细严密的工序
一只蛋仔外形的竹编作品
终于出现在我们眼前
《蛋仔派对》中也迎来了一位可爱的新客人
一只雪白的小貂偷偷藏进了大师手作的竹篓里
跟着皮蛋一起回到了蛋仔岛


须臾竹丝化形,再现竹韵编织的雅意
————————————————————
仙居花灯又名“针刺无骨花灯”
起源于唐朝的仙居蟠滩古镇,俗称“唐灯”
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坚韧的翠竹尚且能在匠人手下轻柔似纸
本就轻薄的纸张自然也有别样的表现
非遗手艺仿佛千篇一律的复杂精细
但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却截然不同

王汝兰,汉族,浙江仙居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灯彩(仙居花灯)代表性传承人
灯面由刀凿针刺成孔,玲珑剔透
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纸质灯片
在重叠交错之间形成无数精致图案
四只小蛋仔的生动画面也跃然纸上
在即将到来的匠心守艺活动中
小蛋仔们也能获得一盏美丽的花灯哦


针回穿刺透影,叩响花灯古今的传唱
在岁月的拂袖间,珍贵的非遗技艺犹如明珠般闪耀
皮蛋将那份匠心与热爱展现给大家
让每个人都感受到非遗的魅力
正是为了让更多的小蛋仔认识、了解非遗文化
从而真正的保护根植千年的文化与手艺
让非遗文化重新焕发新光